naso99 wrote:規定70以上駕照一律失效要取得須再次重考這樣因該能最大避免禍事 今天跟一個長輩聊天,他正好認識台北市出事那個無照撞車董事長(家族有往來算他的後輩),不過不太熟。他說到現在的老年換照,其實流於浮面,雖然他已經不開車了,但是前兩年還有去換照,填問卷問問題....很輕易就可以過關....他說這些測試能刷掉的大概只有那些被宣傳嚇到不敢去換照和阿茲海默病患,看了交通號誌馬上會忘掉那種。不是年齡訂多少的問題,是這種考試根本篩選不了恍神反應變差的老人。比較嚴肅的問題是,如果要考體能反應,應該要研究駕駛生理反應與年齡的關係,並制定標準。確立反應標準與年齡負面關連性統計曲線,在統計數去分析確認平均反應落到不合格的年紀,就開始實施適應性換照,加考生理反應,用科學化驗證的設備產生數據,並在設計模擬環境執行考試,以電腦紀錄判定。老人的反應變差是想當然爾的事,但是每個人衰老速度差異甚大,最近結束的世界壯年運動會中,高齡選手的體能表現可能勝過大多數年輕人。同樣的測試,如果有年輕人過不了,也不該發照。老年人需不需要自己開車,在都會區可能只是一個選項,但在偏鄉卻可能是其必要的生活工具。難道讓這些人改騎2輪會更安全?至於行路安全把關,應該是建立在駕駛人能否安全駕駛的標準之上,現今的問題是政府發放駕照但不知道那些人能否安全駕駛。如果年齡是一個一刀切的因素,那患病史,智商,性別是不是也能當駕照發放依據?社會上遇到這種情緒性爭議,我國的投機政客通常傾向用便宜行事的政治宣言平息眾怒,而非花時間精力用科學方法研究解決之道,樹立可依循的統一標準並嚴格執行。這或許才是這一類問題層出不窮的底層因素。
BigMac4Diet wrote:今天跟一個長輩聊天,...(恕刪) 老年反應的確會變差,所以換照制度應該要有鑑別度而明明日本有許多制度能參考.另外道路設計上也是一門學問,如何讓失控車輛造成傷害達到最低.以上都是交通部該努力的,但政腐上下都在忙大罷免阿還有職業駕駛最會鬼叫的死角,這麼多輔助駕駛能用卻不強制業者安裝也是上路撞死一堆人.
最近這幾次都是....可能市占率太高....(這應該不會被刪文吧?)1. TOYOTA Camry----三峽車禍撞死3人12傷 78歲肇事老翁2. LUXES ES300 ------ 78歲翁駕車暴衝釀8傷!3. TOYOTA RAV4-----91歲老翁倒車暴衝 波及2機車6人釀1死3傷3. TOYOTA YARIS ----台南成大暴衝車禍1死2傷! 肇事76歲嬤又改口:煞車失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