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1con wrote:
今天考照資格就是鬆散,ACC濫用就是日常。從制度面整體翻新是很好但曠日費時緩不濟急阻力很大,務實的思考是先降低事故率,國外已經有很多可以參考的方案,台灣號稱科技之島我是不信連copy都不會,要不要做而已。
要以科學的方式來看的話,
首先
1. 內車道為超車道, 應該作為超車使用, 而不是給這些車當成他們的無腦巡航道, 無腦道連緩撞車都看不見. 要巡航可以去最外側車道巡航, 只利用鄰近車道進行超車. 超車道就留給需要超車的人使用, 要超車的人必須要對周遭車輛加以關注, 並且注意車速, 有較高的危機意識, 也自然會發現前面的緩撞車, 然後加以迴避。
2. 開車本來就該隨時注意車況, 這是領駕駛職照人的基本技能. 如果這些人做不到, 就該立刻剝奪他們的駕駛權利而不是放任這些不合格的駕駛繼續在路上製造危險。 這次是無腦撞到緩撞車, 下次會不會無腦去撞行人?
至於為了[開車沒有再用腦的人]來增加緩撞車的辨識度, 個人認為只是製造一個方案去[包容]問題, 而非根本的將問題剷除
可能就是很多人會這樣認為高速公路很單純,不會有障礙物,可以一直開,然後導致感覺疲勞,看到緩撞車以為是前方行進中的車尾(就像警車、救護車、拖吊車也常頂著爆閃燈在開),等到接近時就來不及了
有一次在微左彎內側遇到
剛好旁邊又有車有點傻眼
不過正常有在看路都不會閃不掉的
樂觀樂觀 wrote:
大家有當過第一台車遇到緩撞車的經驗嗎,如果沒用自動駕駛,自己開起來反應感覺如何呢
我在美國加州 由 LA 往南要去 San Diego 的Interstate 405 ,I-405 , 405 號州際公路上碰過一次
一定伴隨有警車
警車會先開道 , 再來是緩撞車 , 然後才是工程車
我在第三車道(lane 3) 先看到 警車, 緩撞車 , 工程車 都在Right lane(lane4) 及路肩outside shoulder

先看到警車從右車道(lane4)切出來 , 擋到我車前方車道 Right center lane (lane3) , 我車只好停下來了等

警車然後再往內切一個車道 , Left center lane(lane2) , Lane2 及 Lane1 ( high occupancy toll (HOT), car pool)的車都停下來

所有車看到警車 , 都會離得很遠停下來
緩撞車開始進入我前方的 lane3 車道

警車在前方 lane2→lane3 好幾個車道上繞 S 型蛇行 , 後方所有車都 保持一段距離

所有車,包括我是全線都停下來 , 等到 警車, 緩撞車 , 工程車 都就定位了 ,才繞過去往前
歐洲都是燈號控制

上方會打上紅 X ,機動封閉車道, 那條車道立刻清空無車

台灣的緩撞車顯然是學美國的方式 , 不是採取歐式 , 可惜也只學了半套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