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ng.d1210 wrote:衡量政府施政的是肇事率,而不是塞車(交通效率)...如何能降低肇事率才是交通速限的主要考量,最好是大家都不要出門,出門也是速限30就好,大家不出事官員就沒事~~ 這是台北市忠孝東路行政院前面快車道速限50公里,慢車道40公里,沒有什麼30公里速限,不是嗎?
最讓人受不了的是部分路段內側車道為高乘載專用,不是想切就能切到切到中線,此時如你遇到路隊長真的會受不了! 在下就在五楊高架遇過多次以表速100左右慢慢開的三寶,所以後來如不是尖峰時段,即便人數符合高乘載規範也不想走專用車道
tker wrote:就是有少數白癡覺得慢慢開比較安全就在國道給你開個70-80導致後面的車要一直減速變換車道真的該重罰龜車 開慢並不會安全 , 開慢和最高速限會產生"速差" , 負的速差 後車會追上前車, 造成車距縮小,更容易追撞台灣常常自稱自己開很快? 一看車距只有三條車道線?自稱是車速110? 一看前面,內車道只有三條車道線的車距?這有可能嗎?結果,外車道反而有5條車道線,是能100km行駛倒過來, 是外車道 100km 車速在超越 內車道 60km 的車 ? 超車道在外側車道 ?倒過來有什麼問題 ?違反了法條 對於車道之車速, 由內快往外慢逐建階梯式遞減的原設計 , 外快內慢會製造出一股相反的衝擊波, 製造出車流擾動。原本法條的設計, 有多少車距?車速才能加速多快 !所以在德國A8,此時低車流量, 解除100km/h速限了否則,沒有車距都塞在一起,就算速限設了120公里, 真能跑120km嗎?沒有! 就是塞車塞在一起 , 車速10公里這是A4取消速限(無速限)路段, 為什麼能取消速限? 路很平且沒有彎道且低車流量現在在外側車道上車速140km , 後照鏡可見 有另一台車 在 內側車道上 超車 當中, 比140更快!為何外側車道上車速能140km? 因為前方有 7 條車道線的車距這圖表來自這一篇報告 九十八年道路交通安全與執法研討會中華民國 9 8 年 9 月以車輛偵測器資料探討高速公路流率與速率特性之研究此處速限是 110km , 連內側車道 在流量 600輛時, 都達不到 110km , 證明沒有任何車速達到 "最高速限行駛 "這正好說明 , 自稱所謂 "最高速限行駛 " 並不為真車流基本參數圖 1 車流參數:流率(q)、速率(u)與密度(k)之基本關係圖故隨著流率之增加,平均速率隨之降低,而車流密度對應著增加。當流率到達一臨界點之後,車流從穩定狀況變換至不穩定狀況,此臨界點之車流密度為km及最大流率為qm,其臨界速率為umQ車流量 = V車速 × D (車距/密度)單獨只看車速 V ? 有遵照 高管規則6去保持安全車距嗎 ? 完全沒有 !反而依據 錯誤的函釋 , 以為 "只要最高速限行駛就不離開"?只要求 V車速 ? 無視 Q車流量 及 D (車距/密度)也 無視法規只有最高速限行駛, 並沒有不離開! , 明明安全規則101條要求,超過,有安全距離,駛入原行路線 !卻硬要 (縮短車距/增加密度)擠內車道?結果車速110km 達不到 ? 反而是壓縮車距55m→30m, 違反高管規則6 擠在一起此一違規反而達成了 ?前方只有30m的車距? 硬是壓縮車距達到110km行駛? 這是違法未保持安全車距達成的, 完全和上面"車流基本參數" 相牴觸 , 但安全車距不足, 以30m車距去跑時速110km ? 就煞不住! 這就是台灣國道內側車道 常 連環追撞的主因 !始作甬者 就是牴觸上位法規的錯誤函釋 !台灣都擠在內側車道, 明明是自己擠在一起! 都擠到沒車距開不動了? 壓縮車距壓縮到沒了,最終壓縮到車體了,都追撞在一起了?連110都開不到了! 卻說要開更快?要提高速限?依據《高速公路主線及匝道匯流區車流特性之研究》這篇報告依據HCM2000 ,在速限 110km, 最大車流量為 1450車但是圖表可以看出 ,台灣國道在流量600車時就低於時速110km/h , 之後在1100車之後, 就再也達不到最高速限行駛110km, 比起道路最大容量1450?少了350台車? 在未達道路設計最大容量之前, 就反轉達到飽和? 為何台灣國道最大容量只有1100車?因為車道根本沒裝滿就發生堵塞了 !雪隧不能超車, 狀況更為明顯雪隧在雙車道 2400 pcu 就塞住了 , 單車道最大車流量 只有 1200pcu就達到飽和?嫌車道空間太多嗎? 可以浪費車道硬是不靠右? 結果 車道沒裝滿但是上面以HCM2000的標準, 降速FFS90km 時, 最大車流量是 1750 pcu ,雪隧明顯少了550輛車損失的是車流量 , 同樣車道數在相同時間 , 根本達不到 道路原本設計這一篇,『高速公路主線及匝道匯流區車流特性之研究』 有三個車道的流量數據在車流量高的狀況下來比較, 就能比較出來台灣國道的數字(匝道前) 41%(內) :39%(中):20%(外)兩者數字的差別可知,台灣國道外側車道使用率偏低, 和內側車道相差20%? 車距拉得很大 , 車都往內/中車道擠, 造成無法超車 !這樣壓縮車距去開快車? 那只是撞得更嚴重是依法靠右,補滿右邊無車空間, 空出左邊的車道 , 離開! 超車道才能有足夠長的車距, 才有辦法開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