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lenatii wrote:
好想贏南韓!首爾人行...(恕刪)
並不是所有的道路都有如此寬的人行道,各國都是如此
台灣的新都市規劃就有保留這些空間
北部以林口三峽淡水這些新市鎮開發都有寬敞的人行道
中部可以去看看6期7期的規劃,人行道也都算寬敞
南部也是有一些新開發的重劃區也都有
但是在較老舊的行政區當然無法提供寬敞的人行道空間,只能寄望都市更新計畫來修正
無須只看國外的少數優點就完全鄙視自己的家鄉


delenatii wrote:
首爾人行道是車道2倍寬 台人心酸嘆:落後太多
交通問題不是這麼簡單的,在都會區開條馬路都是預先在都市計畫中預留,建築開發使用外的空間才是給交通使用。
交通的目的是從某點到某點,就是從某區域到某區域,從你家住的地方(住宅區),到上班(辦公區),到商店買東西(商業區)等等。
再來就是人口的分布,都市計畫首重「人口預測」,有人口當基準才能推算各項公共設施(公園綠地、學校、醫療、用水用電等等)的需求,進而提出預算進行建設工程,道路交通只是其中的環節而已。
區域均衡發展,適當的人口分布,避免區域過度人口集中或是人口不足,人口過度集中,造成公共設施服務水準降低,導致生活品質惡化。人口不集中又導致公共設施適用效率不彰(稅收財源不足,無法支應公共建設),資源浪費,所以確保合理的人口、密度是都市計畫執行的關鍵。
人生活,需要工作,有收入來源才能確保生活品質與穩定,所以產業政策是影響區域發展的關鍵,台灣南北失衡,人口過度集中北部(北北基桃),原因在於資源多在北部,工作機會多,謀生比較容易,形成人口往都會區集中。
只要人口集中、擁擠,不只是交通,幾乎所有的生活品質(空氣、噪音、垃圾等)都會降低。
所以單純只看交通問題,只能說「見樹不見林」。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