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

公車轉彎未注意ubike騎來直接輾壓差點往生

道路設計也有問題,因為松仁路路幅太窄最外側車道完全沒有緩衝導致大型車輛必須幾乎挨著人行道右轉導致車頭方向幾乎垂直斑馬線造成很大的死角,這時候斑馬線就應該稍微往後退縮一點騰出空間讓大型車輛駕駛有更好的視野注意到斑馬線上的行人,以復興南路右轉信義路為例,原先復興南路最外側車道因為鋪設了自行車道造成橫過信義路的斑馬線退縮,公車駕駛右轉時可以先預轉一個角度觀察斑馬線上的行人,我在過這個斑馬線時都可以和司機四目相對了,沒有死角問題
道路交通安全規則

1.慢車起駛前應注意前後左右有無障礙或車輛行人,並應讓行進中之車輛行人優先通行。

三、不得侵入快車道或人行道行駛。

慢車行駛時,駕駛人應注意車前狀況及與他車行駛間隔,並隨時採取必要之安全措施。
anne0904 wrote:
跟日本的差在,日本公車只要斑馬線上有人正在通行,就算公車已經停在斑馬線外等待中,看到有人才正要進入斑馬線通過,日本公車司機還是會等。
台灣的是,斑馬線通過的人群中有間隙,就直接鑽過去,反正行人應該會怕死,所以自己會閃。

前面就有人說了
所以本案公車司機沒等行人?
所以你自己貼日本的場景自己卻看不懂日本和台灣差在哪?
我還貼本案街景圖提示你還是不懂

本案的重點就是公車沒注意到那台自行車
為何?
因為公車待轉時車頭彎曲的角度不足, 造成車內左側司機的可視視角有限
你自己的貼的日本影片可以發現
1. 公車左轉(等於台灣右轉)可以從外二車道轉
2. 日本的斑馬線有內縮, 不會一定連在同向的人行道上
以上都是確保大車轉彎時, 不會像本案的公車一樣橫在路口才能轉


而本案松仁路右轉道只給最外側車道, 加上信義路這端斑馬線沒內縮
所以公車只能那樣轉, 那麼視線死角就變大了
行人過馬路, 除了車要讓行人, 行人也要確保車有看到自己
你看到它, 它不一定有看到你, 尤其是大車位置高, 死角多
這些連日本的小學都有在教
當然
達爾文不介意你們把自己的生命安全100%交給他人
期待他人100%有看到你, 且100%會讓你


忘了說, 台灣這種狀況沒死人是不會改善的
所以希望達爾文能努力一點把三寶收一收
惡魔推銷員

我覺得馬路寬度也有影響,像上圖有圈公車那一張,如果是斜對角那個斑馬線,就也蠻靠近路口的。

2021-11-05 10:59
T42p

別忘記了日本是左駕,而且斜對角那個是單行道,不會有車轉進去。

2021-11-05 12:54
南無水蜜桃 wrote:
11/04早上8點多(恕刪)


我自己常在台北市騎ubike,完全依照交通規則,紅燈也停
這個案例公車並非沒有禮讓,明明就是ubike騎士的問題,倒楣的公車司機
有夠恐怖
應該要怪『指差確認』!

這適合用在鐵路,不適合一般道路。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自身經驗:我與公車同時要轉入,

看到公車司機做指差確認,以為他要讓我。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看過案例:行人過馬路,公車要右轉,

公車司機依規定做指差確認

行人以為公車要讓行,才走三步,公車又移動了,

行人馬上退回去,不然就像這Ubike一樣。
ringowu1234 wrote:
呼籲守法叫聖人?我以(恕刪)
台灣低端人口多,才會被別的國家歸類為東南亞國家。
bradia wrote:
在吾人還很小的時候,(恕刪)


憑什麼要停下來讓大車先過?
雖然此案的確是要讓大車先過,但是是有理由的,
因為那位騎士根本沒有路權,腳踏車不得行駛在行穿道上。

如果換成是有路權的行人,反而是大車的問題,
憑什麼可以不用先確認行穿道上沒有行人就直接硬闖?

但這些都不是問題,真正有問題的是道路設計,
行穿道的位置距離路口退縮的不夠多,車輛在進入道路、遇上行穿道前無法完全轉正,
如此一來製造了很大的視線死角,也就導致悲劇的發生。
馬英九市長開始教導"行人最大" 根本就是最危險的教育 無視開車騎車的人只有兩顆眼睛 永遠會有死角 才會製造一大堆三寶搞出一堆這類型車禍 ...

行人駕駛 互相尊重 互相適度禮讓 才是上策 ...
cchsieh

從市長就開始耽誤台灣了 慘 XDDD

2021-11-05 12:57
1qazxsw21114

87政治腦

2021-11-05 16:54
南無水蜜桃 wrote:
11/04早上8點多(恕刪)

全車的人應該告那UBIKE 車主延誤行程
  • 19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9)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