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dog6962002 wrote:
說穿了這是規劃爛的錯
你是以現代的觀點 來看舊事...
那如果用現代的觀點,硬要改變這些事
(說到底 就是錢。)
而在於 時不時還有些地方政府喊要舉債發公務員月薪,這種條件狀態下。
有辦法突然多個幾百億(或需要千億) 來改善 一個鎮裏面的主要道路 更友善的人行範圍?
講難聽點。 它X的 台灣連路平這種最基本的事都搞不好了。
你拿日本的來相對比,可能難度就非常高了!
(這鎮 我這八天騎車大概是一千公里 就經過好幾次了!)
每次在雲林 跟在南北彰化,最大的差異就是路面的平整度。
=
為什麼說是舊事
很多主要道路 可能就是由一百多年前 的小路變化而來的。
六七十年前 當時真的不容易想到 在現代 人人都有車這件事!
破釜沈舟 就是將兩旁 貴到靠北的透天厝政府全買斷。(一間一般的抓一千萬 到一千五百萬)
路寬就增加啦! 到時就可做出很多更友善行人的空間!(但使用率也不高 因為不像大台北 大台中 人口密度那麼高!)
大略評估下來,沒四五六百億 可能真的做不到這事!
(更好笑的是 在彰化 連一座二十幾億的橋 也可以爭取十年 可能都還不會動工!!!)
=
痾...這影片事主
可能開車時講話 分心。
可能確實反應靈敏力 或經驗值 不夠強。
(騎+開 有五十萬公里經驗的 應該反應就會不同。)
還有每個人的視野 視力能力 也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