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福的網宅II wrote:放慢當屬合理,但應設(恕刪) 多段切割區間測速就好到了大霧那段本來90的機動調整到50大家看速限牌不會降,看到區間保證降(萬里隧道就是50慢慢龜)加強取締車輛後煞車燈霧化...不亮...髒污
CcCManCcC wrote:多段切割區間測速就好(恕刪) 不需要沒必要,你連開車基本知識都沒有,你就不會上路。看多遠開多快,看不到就放慢。前面有彎你不知道有沒有危險你就放慢,根本不用牌子告訴你要開50,60,70等。你的眼睛,油門,煞車是一起反應的,車子不會定速的。前面沒車視線好油門下去,彎道眼睛看多遠油門就照距離縮放。前車變小補油門,前車變大放油門。前面是霧你眼睛看到你還90公里衝進去。這是人的問題,跟車跟環境沒關。不需要用一堆裝備一堆限速去告訴無腦的人。也不需要用那麼的限制去限制會開車的人
笨狗87 wrote:偵測器什麼的一點用也(恕刪) 不需要沒必要.一條車道一台車子跟一台.視線好前面加速,距離變遠,後面車子就加速前面有霧,視線變差,放慢速度,後面的車也放放速度.前面有霧,你看不到,你還不減速,還在討論什麼Acc,什麼交管,然後就直直的衝進去?北橫,每天也有霧,時速20公里,能見度10公尺也不會追撞.駕駛的觀念錯誤,什麼區域測速,什麼139縣道降到40,30,20,什麼ACC,什麼有的大滿配都沒用跟甚麼大型重機一台70萬,什麼滑離,電控,幾軸感測器撞山一堆,壓不過的一堆說雷達波遇到霧,霧有水氣會吸收打亂電子還是一堆人在討論.不會開車,買這些裝備不會加太多分.車子在進步,台灣的車禍有變低?最近幾年連環車禍件數卻變多.不會開車駕駛觀念沒有遇到突發狀況會害死一堆人一個人的錯誤,需要那麼多人那麼多資源去保護是錯的.每個有霧的地方都派10位公務人員去當交管行不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