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

分析納智捷在汽車市場未來的角色

有種人,明明自已都沒試過,或者沒有擁有,看了別人的負面新聞,就老說某某如何的差及壞。

全然不懂得理性理解,這正也是台灣現今的社會最大的紛圍,也是台灣的亂源。

最糟榚的就是政府連個扶持企業都不敢,飛機會喊國機國造,汽車卻不敢國車國造。

不少人整天說韓國多好,卻忘了他們政府明目張膽扶持大財團及企業。

製造業很多道理都相同,也就是多生產,去調整學習經驗。像小米及華為以前誰會願意買?

看了不少人指責納智捷車多差多爛,可是~全都是沒有買那部車子的人。

反而車主及開過的朋友正面的評價,往往被忽視,只看那些不值得一談的發言。

我倒建議政府有點guts,主動提出扶持國內企業,例如警車或公務車全車系用納智捷。

有量才能讓納智捷進步成長。老用日系或別國品牌,只是讓人成長。
理性勝於感性的原因在於「理性」看得出現實,「感性」卻能袜掉事實。
rock02 wrote:
看到納板被寫手攻擊成...(恕刪)


過去的歷史角色
不太能明白你的論述想要表達的是什麼?

支持納志傑?這麼簡單?
怎麼支持?先不論他的風評還有網路上的評價。
也不用講到什麼週邊廠商的問題。因為,那更覆雜。事實上也與你講述的情況完全不是同一回事。台灣的汔車零組件供應不是依靠納志傑或某特定廠牌。在台灣很多零部件都是國際代工有名的。也不完全依靠國產車生存。
不過,台灣主要還是在代工。這個問題是我們一直無法做出品牌是有關係的。
一個品牌的經營,成不成功就是一次賭博。你在一個賭輸的人身上說:應該再再給他一次機會。不然他沒贏錢那他後面會有很多人靠他養?
但再給他一堆籌碼,也沒有用。
回到原點來講:經營品牌就是一次賭博。你的決策錯誤。選擇的牌錯了。結果就是輸錢。
你不可能有無限次的機會。因為那對其他人來說也不公平。
好吧。你說我們是自家人。可以多支持他。給他一點錢好再東山再起。
但身為賭桌上的賭客的我們。又有誰會拿自己的錢去支持一個不斷輸的輸家?社會會現實是因為。我們不喜歡損失的感覺。
除非,他可以讓我們安心把錢丟在他的牌桌前。那是他有沒有努力的問題。不是撿討我們不支持他。就會害了他身後的可能存在或不存在的人群。

你的邏輯不但很奇怪。對這品牌也沒有什麼幫助。
要真的對他有幫助就應該發你買他們車子後的心得文。講述他們的車與服務有多好。就像在賭桌前做拉拉隊。喊咍必勝也是一種態度與較積極的作法。像這種批判文。不但沒有加分還讓人更討厭這個品牌。大家會想:是不是寫手出來幫忙。
納牌在市場上的定位就是其他廠牌的輔助,

有了納牌,更能突顯其他廠牌的好!
rock02 wrote:
看到納板被寫手攻擊成...(恕刪)


我只知道納智傑跟中國扯上關係就沒好下場
從tobe品牌
跟東風合作
到中國引擎S3U5問題
現在中國市場也做不起來
不如趕快斷一斷
不要連台灣市場也賠下去
棒球迷 wrote:
哈哈 既然不好 一堆酸民如此在乎這個廠牌做什麼??
...(恕刪)


記得小時候有蟯蟲檢查,檢查出有蟲卵就要投藥。不會因為蟯蟲在你的體內,就把它當一家人。有些對人不好的事物更要關心
非常同意
Mobil01使用者年輕化, 酸民越來越多
不是說年輕不好, 但年輕畢竟經歷的事少, 看事情的角度較狹隘, 看的也比較短

納智捷不是不可以批評, 但部分誇大個人觀點的批評, 一味的貶低國產的作法
我不知道這些人是不是台灣人, 但這樣做確實會影響國內上萬人

汽車產業是非常大的產業鏈
從小螺絲, 到玻璃, 塑膠墊片, 輪胎, 金屬板金等等
裕隆只是上千人企業, 但這產業鏈下來說影響上萬人真的不誇張

就我大叔的角度來看
納智捷的車如何我不知道, 沒用過我不予評論
但看得出來高層很努力地想要利用台灣在半導體產業的優勢, 一起壯大
譬如之前與HTC合作(姑且不論這合作是加分還是扣分, 但至少有這份心)
自行開發引擎(老實說用買的還比較划算)
環景系統, 防盜座椅設計, 10年前(2009)就上市電動車等等
這些用講的容易
每項新設計從發想, 初版開發, 驗證, 到最終上市, 這中間最少投入上千萬
小朋友一句這沒什麼, 這不需要, 可知背後抹煞了多少台灣人的心血

部分傾中的電視台近幾年吹噓中國的電動車產業多好
附帶還一句台灣比中國落後
中國都強制只有電動車才能上路, 台灣還在排廢氣
可是你知道嗎, 如果2009年政府跟中國一樣強制只能買電動車
網路上不允許批評國產電動車的話
今天我們就會比中國更先進, 現在的電動車也會更好, 因為這是正向循環
任何一個商品, 都是上市後再檢討, 再調整, 再改版上市, 量需要有一定的規模才行

我們現在看到的是負面循環
小朋友們看到些缺點, 放大, 進一步影響到其他人的購買意願(即使那個缺點是見仁見智)
納智捷賣不好, 庫存料多下次再調整的空間就小
甚至可能就收攤不賣了
小朋友們高興的以為鬥垮了一家沒用的廠商
殊不知可能會影響到自己
(可能自己或家人在納智捷的供應商工作, 或進口車因無納智捷的競爭而漲價)

這種情況不只是納智捷
HTC, 台灣之星等等都是如此
當然HTC因為那句中國人的品牌讓人反感, 但底層的上千人員工可都是台灣人啊
台灣之星固然老闆品德有待商榷, 但確實因為他讓吃到飽的資費從每月破千元降到500有找

現在HTC快倒了, 安卓平台的手機要嘛中國品牌, 要嘛韓國品牌
有中國品牌有資安疑慮下, 只能買韓國品牌, 本來可以買HTC讓錢留給自己人賺, 現在只能給別人
(當然還有華碩可買, 但品質仍輸HTC, 現階段只有韓國品牌比較接近HTC)

講這些我知道很多人會不開心
但我講的是中年大叔這十多年來看酸民文化的感想


rock02 worte:
看到納板被寫手攻擊成...(恕刪)
棒球迷 wrote:
01一堆中國代理人 ...(恕刪)


是呀!韓國政府用心保護自家企業到跟日本在打貿易戰,弄的三星產能告急單子都快吃不了。

你是要保護一個企業還是保護一個產業?台灣只有汽車零配件產業,混的好的早就已經是歐美日大廠的區域供應商了,混的不好做副廠產品或改品的也還保有基本收益,靠的是這些外國汽車品牌在台灣生產。

納智捷的供應鍊裡有誰是把納智捷當主要顧客的? 也只有自家集團的子公司孫公司而以,沒人要說納智捷好棒棒的原因不是國外的月亮比較圓,而是國內沒有月亮。

uglyugly wrote:
非常同意Mobil01...(恕刪)


大叔,我不知道你幾歲啦! 但是家裡那些6、70的都跟我說不要買裕隆的車呀! 你是有比較老嗎?
汽油引擎幾年後就要被淘汰,未來是電動車或是氫燃料汽車新的汽車工業革命,同時發展自動駕駛導入汽車的世代,也是原先在汽油引擎不佳的國家一個很好發展的機會

不管是在研究電動車,氫燃料汽車,自動駕駛相關的企業,一定需要一個品牌,才能上路應用,而台灣目前只剩下納智捷一個汽車品牌,納智捷成長絕對不會只有納智捷一家得利,大家可以看看目前有在發展相關應用的公司
企業獲利,大家才有更多工作機會,及高的薪資,或者是有企圖心的人能在汽車市場上創業

舉日本的例子,日本有眾多品牌,也不會只有toyota等品牌獲利,汽車內部的變速箱,引擎,避震,底盤等等小公司,有了市場便有企圖心的人願意研發,讓大家有更多機會創業,賺錢

說了這麼多並不是叫大家一定要買納智捷,是希望大家可以好好想想,納智捷成長對台灣汽車市場絕對有利無弊

奇怪,討論納智捷議題,為何被移到七嘴八舌
  • 10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0)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