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一個朋友從台灣過來,也順便帶了幾本汽車雜誌給我.翻了一下,那些評比的部份真的跟我們看慣的英文汽車雜誌差了不少.最明顯的就是操控的部份了,台灣雜誌寫的就是市區開一段,或是山區小繞一下,就能寫出評論,還能一次評好幾台車的好壞.不過這也很聰明,反正沒有任何數據,測試者說他"感覺"哪一台好,別人也不能說他的"感覺"不對.雜誌編輯兼任試車手,寫乘坐感受,車內配備,安全性...等等我會信,可是要寫操控.台灣又不是沒有賽車場,難道就不能把要評比的車子開上去跑個幾十圈然後取最佳成績嗎?要評比性能,就把試車手測的每台車TIS最佳單圈紀錄拿出來比吧,試車手水準夠不夠我相信台灣有很多玩家可以馬上判斷出來.何必在那邊憑感覺寫評比呢?英文雜誌的操控評比,真正性能車的部份其實就是拉上賽車場去跑,幾個著名的大雜誌都有各自常去的賽車場,這些評比其實文字都不算多,主要就是數據貼出來,用數字去說服讀者.但這種評比好寫卻不好做,因為很多都是公開賽道,週末假日很多業餘玩家都會上去跑,如果雜誌拿出的數據太慢,馬上就會被人質疑其專業性.所以大多是找職業車手下去跑,每個賽道的職業水準應該多少時間大家都清楚,編輯就專心整理數據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