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台灣就要愛用國貨、抵制日貨 wrote:
雙B或其他歐系車的車身防禦能力當然遠勝TOYOTA這些日系車,
除了一分錢一分貨之外,
不是一昧減車重、減配備、減鋼板,求省油外,
造車理念的不同也是重要關鍵!(恕刪)
不知道這樣的說法是不是有實際的驗證?
另外所謂的 Toyota這類的日系車的意思又是什麼?
在 iihs 的測試中
small SUV 這個類別中,只有
Mitshbishi Outlander /sporr
Mazda CX5
Subaru Forester
Nissan Rogue
的車在所有的測試中都是 Good 或是Acceptable
而如 BMW X1以及Volkswagen Tiguan
在small overlap crash test 只有marginal
這些都是重量相近的車輛,因此可以一起比較
如此結果,又怎麼能說toyota 歐系車的車身防禦
能力當然遠勝toyata 這些日系車?
或許以前舊的印象是歐系車輛比較紮實,但是
撞擊測試就是科學驗證的方式,何時我們才能
學習看測試的結果,而不是一直從舊的印像去看現在的
現況。
另外,關於車頂的強度,IIHS 其實也有測試的數據
Strength-to-weight ratio
Subaru Frester 4.95
Bmw X1 5.04
VolksWagen Tiguan 5.82
Honda Cr-v 5.08
Toyata Rav4 5.00
這些都在IIHS的評價中都是Good 等級
而數值的意思是車頂可以成受數值的倍數的車重(車頂要產生五英吋的變形)
但是必須了解一件事情是,這些是在車輛翻覆的時候才有意義
因為被其它車輛壓垮並不是在路上出車禍的主要原因
也不是這個測試的主要目的。
因此用用新聞照片來來批評或者猜測哪台車輛比較安全
其實並不是一種科學的比較。
除非經過精密的測試,否則以車禍的照片去評論那輛車比較安全
其實應該是不具有參考價值的。
當然IIHS所測試的車輛都是在美國上市,
因為不在同一個地方生產,生產出來的雖然是同一個型號,
但是根本上就不是同一種東西,從認證的角度來看
絕對不能引用iihs的測試結果來說明台灣製造的車子是不是安全。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