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

2014.3.8 國道1號南下釀車禍.自小客閃避不及失控打滑


super01tw wrote:
浩呆就算了 閃避需要...(恕刪)


閃過去..他又想拉回來

拉回來時重力全在右邊輪胎..右邊輪胎超過極限就像歐多敗前輪鎖死超過最大抓地力失控一樣....
也許換高級點的胎還能增加個20%的機會沒事

d1994830715 K大 wrote:
ALTIS...(恕刪)


真的是牛頭牌三劍客, 錄影兼撞車的Altis
龜速且違規跨越槽化線的Primeo
無辜閃避不及撞上的應該是Exior ....

本是同根生,相撞何太急~
alex0719 wrote:
一堆砲車主沒注意的

那要不要先砲一下違規在先的

影片到最後它好像偷偷開溜.....

我猜法官會判因沒有碰撞導致失控

車主需賠償後方撞擊車輛


總結01鄉民說買車只能買歐洲車

但我看一些可能都是鍵盤

跟歐洲車沒關,跟駕駛者的關係比較大。
去年我在大雨的國1南下我的時速已經100-110之間了,走內2車道。一輛BMW 的6從我的右側快速超車,我才剛說完下與天還開那麼快,他就在我前面200公尺開始打轉起來,我迴避到最內側車道。他一直甩來甩去,甩到我車前才停住~~差點就撞上護欄。

所以~車好~是附屬的,駕駛者,才是最重要的因素。

leezen999 wrote:
瞎...從看到三寶到撞上至少有5秒以上的時間反應,
最後還是撞上了.
車主以為他開坦克車擋我者死嗎?

這已經不是循不循跡的問題,
是車主況狀處理及應對的問題.

主/被動安全固然重要.
但況狀的處理及應對也是駕駛的基本功課吧.
總不能因為車子的主/被動安全齊備就任由三寶造次!!!

況且如果車子的主/被動安全不足,
那車主的況狀處理及應對能力不是應該要更好嗎?


車主只能控制方向盤跟煞車,只要轉向操作過當,輪胎側滑出去,就很難再救回來了,

ESP或VSC就是在避免車輛轉向操作過當,透過介入車主對於方向的控制,

及改變各車輪之間的轉速,幫助車輛回到正常的行駛軌跡上,

我們沒有辦法讓所有的車主都成為車神,但是可以使用科技避免事故的發生,

當然,每樣科技都有他的局限性,但是...在未達科技極限之前,還是能夠提供良好的保護。

就像是打流感疫苗不見的不會感染流感,但疫苗確實能提供一定的保護力。


harker633 wrote:
跟歐洲車沒關,跟駕駛...(恕刪)


車子當然有所極限阿..要飆車就像保時捷也沒屁用

但影片中這種閃避方式

不用到什麼底盤超好的歐洲車了

國產車有ESP的隨便都能閃過沒事...



然後BMW全車系都是後驅車,後驅車本身很會甩是真的..
用真實姓名 wrote:
2014.3.8 國...(恕刪)

影片中的車主也有的問題,也不是很專心,或是太過專心注意正前方,未注意側方車輛動態
在20秒已經看到內側有車打燈切進來,並未打算做防護或閃避措施
再來避車時打方向盤角度往返太大,而且是在下大雨+煞車(推判),很難不打滑,
也許打滑過程中濕滑的槽化線也成了部分幫兇.

但最終主要肇事責任應該就是內外違規跨越槽化線的車子了....
這樣撞應該不少維修費喔~
車主在做往右閃避的動作時,似乎車子就開始失控,本能再往左拉回來,車尾就不聽使喚甩過來~~速度太快又失去抓地力,車子本身結構似乎也稍軟弱些~~
車主是不是開車晃神沒注意到左側有車要切進來??

雖然左側的車違規,但他有打方向燈,而且是慢慢切過來的(表示他也有注意到安全),照理說車主應該有充份的時間可以迴避,不管是減速讓他先過,或是再切回去右線,如果硬要跟他搶道,再突然右打再左打,加上下雨天,這種狀況就很容易發生了。
真的很賭爛這種車
每個交流道口,都有這種車子
不乖乖排隊,衝到前面要插隊
也因為要插隊,通常車速就不會太慢
後面不想被插隊的車子,心中很賭爛,車速也會故意加快

總結兩個台灣路上亂象:
1. 插隊
2. 不給插隊

這就是結果

用真實姓名 wrote:
2014.3.8 國...(恕刪)

November B wrote:
我是不相信啥ESP有多神啦
但我知道上次我逛街不小心滑倒
被我膝蓋一頂後車門就凹進去的那個T牌車
我不會讓自己的家人去買


新科技的出現,有它一定的利基與市場,

ESP或VSC的出現,是因為有研究發現,車禍發生的主因在於車輛失控,

因此,先進國家開始制定相關法規要求車輛必需符合並提供一定的安全性,

先了解一下ESP 原理介紹在來決定這項科技是否有用。

  • 1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3)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