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

請問您贊成牌照稅是依排碳量而非排氣量嗎?

現在大排氣量不一定會耗油
油耗表現比以前好
牌照稅照排氣量或碳量或馬力輸出或車身大小....小弟覺得都可以
跟燃料稅隨油徵收比幾來,牌照稅怎樣的算法倒不很重要

強烈要求政府儘快實施"燃料稅隨油徵收"

期待到時候,路上的車可能變少、變順暢了、空氣污染也比較少了
獨自開車的也變少了、飆車大腳、甩尾耍帥的也變少了
使用大眾運輸或騎腳踏車、健行的人變多了

不過可以預期的是,到時候郵資或貨運費用可能會漲...

"燃料稅隨油徵收" 應該才是正確的選擇, 用多少油就是排放多少碳.
不會平平一公升的油在德國車與日本車上就製造的碳不一樣多.

只是你選用不同的車種, 當然你的燃燒效率就會不同(也就是油耗啦)

要選用大CC數 , 燃燒效率不好的車 , 傳動系統不優 ..... 等等造成油耗增加 , 當然油就會加的多, 稅就會繳比較多.
iv2044 wrote:
嗯?您說的怎麼跟我德國的朋友說的不一樣?
德國已經開始參考排碳量課稅好一陣子了阿!


你不知道這裡叫做台灣嗎??
lewisliu0531 wrote:
要不然bmw的一堆300多萬的車,都是用3000 c.c. 以下的渦輪引擎,也都是繳22410

才比國產2.0房車的17440多4970

車價多5倍,馬力多2倍,稅金才多繳4970

一點都不公平


每台車都要繳貨物稅給政府
這些高價的車
購入時就比toyota多繳了幾十萬給政府了

每年的牌照稅
就讓他們省一點吧~
我只有三個願望

1.取消貨物稅。
2.燃料稅隨油徵收。
3.牌照稅仍按排氣量收,但以每1CC為一級距計算。

但老實說,我猜今生應該無緣看到三者實現...
我的車是3696c.c.

但是新車價才兩百多萬

哪算什麽奢侈車

我沒有政治立場

純粹覺得目前的制度該修改
太過時了


以上拙見
mpig1927 wrote:
...
至於延伸的問題,如所得稅為啥賺越多繳越多
這只能說當初訂定稅法時的時空背景已經和現在大不相同
當初打著減少貧富差距的口號來制定
記得有看過新聞國外也是慢慢改為所得固定稅率了(印象中啦,有錯請指正)
相同的牌照及燃料稅當初也是如此,有奢侈稅的意義在
要怪也只能怪政府的不作為吧,不積極修法
一個幾十年前的法一用再用,用到民國都要破百年了......
為啥不改?除了懶以外大概就是改這沒啥選票吧......


稅法的改革在國外一直是一個熱門的話題,不過說「國外」慢慢改為固定稅率倒也不一定正確,像美國在歐巴馬上任後,稅率反而趨向複雜化,走向簡單化的是像新加坡、香港等的貿易自由港,目前台灣也走向這一方向,一方面是為與這兩個貿易自由港競爭,另一方面是為了選票。
稅制的另一個走向是由直接稅(所得稅)走向間接稅(消費稅),因為直接稅是看所得課稅,但富人的所得可以到海外避稅,只有中下階級的所得才課的到稅,但有錢人一定會消費,而且消費金額頗高,所以降直接稅而增間接稅才可以有效課到富人的稅,不過缺點就是造成物價高漲,這一點在歐洲與日本已有部分實現,至於美國因為篤信自由經濟法則,目前還不會朝這個方向走。
bruce300 wrote:
為什麼是用"二氧化碳"排放量來衡量啊????節能減碳救地球這種神話要來納入課稅的依據,本人不能接受.
(如果5年後地球進入微冰河時期,那不是多多排碳救地球了嗎??orz)
...


是誰跟你說要進入微冰河時期了? 明明從19世紀以來看到的全球氣溫長期趨勢都是向上走,去年冬天的嚴寒經過證實是反聖嬰年造成的,就以今年南半球頻頻創下最低溫就可以知道了,北半球一直在創高溫記錄,為何有此極端氣候? 全球暖化是一個可能性,減排本來就要做,租稅是最好的手段,歐洲已實驗證實。
牌照稅==>道路使用費, 照"車長"課稅, 也可以單一稅
燃料稅==>隨油徵收

少開的人省燃料稅,
省油的人, 少加油自然不會多加$.

難的是收到的稅能不能專款專用, 還是丟到大水缸裡.




  • 9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9)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