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ndoffy wrote:
在台北生活,連腳踏車...(恕刪)
不好意思我就是住在所謂的"台灣鄉下地方",不要以為會推崇大眾運輸的都是台北人。
在真正的"鄉下地方"因為交通流量低、聚落範圍不大,沒有機車汽車搶道的問題。
什麼都講求快速高效率,那才是大城市內的思維。
問題是出在都市內,這又扯到台灣的國土開法策略,台灣都市面積過度分散導致大眾運輸系統無效率。
這是大眾運輸無法建構起來的原因之一,這是過去台灣每個縣市每個鄉鎮都要大開發所遺留下來的惡果。
那麼政府是不是應該在未來要將人口逐漸往部分城市集中?
而人口往城市集中後,還要繼續讓汽機車無限制的發展嗎?
不要說大城市了!就連地方鄉鎮市的市區也都是機車一大堆,而產生的問題就如之前所提到的。
所以小弟更加反對繼續讓機車泛濫下去,而是應該逐步以各式各樣的法案手段直接、間接的控制機車數量。
使機車數量降低到一定的範圍內,才能保障道路行車品質。
所以我們應該討論的是要怎麼提升台灣的大眾運輸品質,而不是繼續去爭機車族權益。
不騎機車不代表就依定要開車,督促政法家歲規劃興建完善的大眾運輸才是我們該爭取的。
而"完善的大眾運輸工具不代表就連鄉村地區都要每10分鐘一班車,因為業者還是要考慮成本問題。
大眾運輸最重要的不是班距,而是準點。
如果今天連鄉村公車路線都能準點,那麼就算是一兩個小時一班車的路線也都能很好掌控時間。
在發展大眾運輸的同時,本就應該去逐步縮減機車族權益。
今天只要政府管制稍為嚴格一點、罰重一點,雖然會有人抱怨。
但過了陣痛期後,一樣會上軌道。
所以從現在到未來,政府會有一連串的交通政策轉變,都是正常的。
因為台灣慢了至少50年發展大眾運輸系統,現在產生的這些陣痛都是前人留下的"果"。
我們會不會在留給下一代另一個"惡果",就看我們這一代的觀念了。
觀念不改,接下來的50~100年都一樣。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