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

目擊Yaris撞毀-參考看看吧

gladiator wrote:
在經過積水區的駕駛方式,絕對是不要踩煞車跟油門,雙手抓穩方向盤讓車子直進,特別是單邊過水坑的時候,更是要特別的小心
有一次不小心讓車子單邊過水坑,當時時速有超過100,很明顯感覺到那一邊的輪子漂起來,引擎動力瞬間被切斷,很難得看到亮燈的ESP燈號閃了一下。車子一點點側滑都沒有

說實話,如果沒有ESP,我也不敢說一定會失控或怎樣,但是有配備ESP總是比較心安,至少彌補一下反應不再明快的腦袋

gladiator wrote:
另外輪胎溝槽的深度也是很重要的,不要省這種小錢而花更多的大錢修車。
我也是這樣安慰自己的。上個月才請了三十幾張小朋友去搬輪胎,雖然很懷疑值不值得,但也不敢下修...
話說從前某次在新竹68快速道路的芎林入口,看到一輛lancer四腳朝天停放在快車道上
當時真是驚嘆其技術,怎麼能在窄窄的2線道上作這特技? 而且主結構看似無損!

後來某次自行開車在西濱台中段,遇到拖板車無預警切車道...導致車體失控撞壁翻覆,也是4腳朝天停好在路肩
看起來也真是藝術啊,一樣窄窄的2線道,主結構體也是無恙啊!(這台是福特,大A)

所以你看到Yaris撞毀...但是沒有4腳朝天,可以說其實他底盤比前述2台都更好嗎?
所以你看到BMW撞毀...可以說他底盤不好或是ESP壞了嗎?
希望能有照片能多些資訊!

dss wrote:
有一次不小心讓車子單邊過水坑,當時時速有超過100,很明顯感覺到那一邊的輪子漂起來,引擎動力瞬間被切斷,很難得看到亮燈的ESP燈號閃了一下。車子一點點側滑都沒有

說實話,如果沒有ESP,我也不敢說一定會失控或怎樣,但是有配備ESP總是比較心安,至少彌補一下反應不再明快的腦袋


ESP 似乎是有其安全性可言,但國產車搭載的比例實在太少,必竟它會造成更多小朋友出走‧‧
不過就經驗來說先放開油門機乎是立即該做出的反應,同如樓上幾位所言。待車回復控制再視情況+-速度



dss wrote:
我也是這樣安慰自己的。上個月才請了三十幾張小朋友去搬輪胎,雖然很懷疑值不值得,但也不敢下修...


三十幾張‧‧‧您真是大戶呀!
小弟的十張就覺得很夠了,慎選胎型cp值應該比選廠牌來的高一些
僅表敬意~
http://tw.myblog.yahoo.com/ibizawang-20gti/article?mid=3725&prev=4238&next=3625&l=a&fid=19

圖片在裡面

生命誠可貴!買車要買安全性
自從去年一部Toyota在高速公路因為變換車道失控,而造成台中市長胡志強的座車發生嚴重意外;加上前幾個月一部Toyota Camry在新店失控撞上機車,造成機車騎士死亡後,我開始納悶,這是純粹的巧合?還是隱藏了某種要駕車人注意的訊息
Toyota Camry 3.5時速70km/h時就失控撞死人,或許這是駕駛者的失誤,但同時卻凸顯了這部車在遇上了危急狀況時,後懸吊很容易因為達到物理極限而造成失控。

先跳開Toyota來說,在車界打滾多年的人,都曾懷疑許多國產車在後懸吊結構上偷工減料,這會有什麼影響呢?

舉例來說,後懸吊拖曳臂必須使用強度100%的鋼材,但當車廠為了想節省成本,可能會使用強度較低的鐵料,而在剛性不足的情況下,就會使車輛遇到緊急狀況時,懸吊系統的抗壓程度會更早達到它的物理極限。這也就是說,原本時速120km/h才會失控的車,可能在100km/ h時就打滑了。

另外,許多國產車都是以乘坐舒適性為考量,因此避震器設定都偏向軟調,而為了降低成本,也選用尺寸較小、抓地力較差的輪胎。以上這些因素與強度不夠的懸吊結構相結合後,在遇到高速得閃避前方障礙物時,當然更容易打滑失控。


Toyota Altis的後懸吊系統採用非獨立式的拖曳臂懸吊,但其所使用的材質、剛性都極為單薄(類似單薄鐵片凹成字型),實際駕馭時,車尾容易發生不預期的拉扯擺動,甚至是非預期的甩尾現象。

多年前,一場在ARTC舉辦的Toyota Altis發表試乘會,曾發生Altis在環型跑道上失控撞車的意外,當時還造成兩位媒體記者受傷。當然,可能是因為廠商會抽廣告的壓力之下,極少有媒體報導這則事件。發生這起意外時我並沒有在場,但很多同業都有告訴我這個消息,而為了讓更多人知道這起意外事件,我特別跟有出席這場試乘會、也報導過這則新聞的「汽車百科」雜誌調借資料。到底出事原因是什麼?我們不在現場且不是維修人員,是不得知的,但這還是讓我們可以進一步去審視,車體結構的重要性。

以下的文章,就是摘自「汽車百科」雜誌(2005年11月)對於這起Toyota Altis失控意外事件的報導:(為了能讓文章更精簡,我有刪除一些段落)

目前國內最具有車輛測試能力的單位,就屬財團法人車輛測試中心,各家車廠的新車認證、測試等工作,無不藉由這個單位完成。但在某年5月份,在所有負責採訪經濟部的媒體記者面前,Toyota Altis就硬生生的因為後懸吊系統的設計缺失,導致車輛失控撞上護欄,造成兩人受傷。能想像嗎?在全國最專業的汽車測試場地上,Toyota Altis載著國內的媒體記者發生嚴重的意外,而一切都是因為這款車型為了「節省製造成本」而設計的後懸吊系統。

據瞭解,參訪車測中心當天下著傾盆大雨,車測中心考量下仍決定依照原定計畫,在試車員的駕駛下,讓出席的媒體們試乘體驗環形跑道。而為展現不同車種的特性,車測中心安排包括了Toyota Altis、Ford Tierra、Nissan Sentra以及Hyundai Elantra等四款不同的國產車型提供試乘。


ARTC車輛測試中心是國內最專業的車輛測試場所,但Toyota Altis這款車型的「特殊設計」,卻讓專業的試車手馬前失蹄,載著媒體發生事故。

其中某一組共3人,原本應坐上一部Hyundai Elantra,但同組的女記者認為Elantra不安全,希望能夠改搭Toyota Altis,因此,包括一位男記者、該名女記者以及工業局技術處長黃重球所屬的蘇姓公務車駕駛,便搭乘由車測中心試車員駕駛的Toyota Altis進行環形跑道的試乘體驗。

當環形跑道體驗即將結束,準備自出口離開測試道時,他們所乘坐的Toyota Altis突然發生車輛打滑,車尾撞上環形跑道出口匝道旁的紐澤西護欄,緊接著車輛完全失控,原地旋轉。在車測中心試車員豐富的經驗下,當場放空油門和煞車,才好不容易讓車子完全靜止下來,以免造成更大的傷害。但當車子完全停下後,發覺坐在右後座的蘇先生,由於其乘坐的位置最接近碰撞紐澤西護欄處,受到最大的衝擊,不僅滿臉是血,同時右手臂也嚴重脫臼。當一行人下車查看車子受損情況時,發覺這部Toyota Altis的後行李廂已然幾近全毀。

據瞭解,當事人在回到休息區後,詢問試駕員到底怎麼會發生意外事故時,試車員表示,主要是因為跑道出口處有積水,車子在經過積水處時,出現「水漂」現象,導致車身失控。當被質問到,為什麼其他車輛沒有發生類似情況,而該名試車員所駕駛的Toyota Altis卻會失控撞上護欄時,試車員坦承,除了他個人的確應負上部份相關責任,但更重要的是,Altis這款車型的後懸吊設計不良,當遇上緊急狀況時,這款車型的後軸容易發生重心失衡,造成意外事故。

事後當事人向車界的朋友及媒體轉述這次的經歷,並打聽Toyota Altis的後懸吊系統到底是否真有著設計上的嚴重瑕疵。結果幾乎每一個車界的朋友及資深媒體同業均表示,只要對國內車壇瞭解稍深的人士都知道,Altis這款車型的後懸吊系統,原本就有著嚴重的瑕疵。

事實上,Toyota Altis所採用的是非獨立性拖曳臂懸吊系統,這套系統常用在歐系房車上,其最大的優點除了節省車輛後軸的空間外,更重要的就是這類的懸吊系統其生產成本相當節省,維修成本也相當便宜。但事實上,Toyota Altis所採用的非獨立性拖曳臂懸吊系統,由於其懸吊本身的剛性及強度不足,因此完全無法如歐系房車般,有著優異的操控性。反而容易出現後軸左右晃動的情況。因此,後座乘客很容易出現暈車的現象。




Toyota Altis在進行麋鹿測試時,在時速不到100km/h時就會發生後懸吊抬腿的現象,如果在高速公路以時速100km/h巡航遇上了前方意外狀況,或許你能即時閃躲而避開前方障礙物,但難保在閃躲的過程中你自己不會失控?而起因都是該車後懸吊結構的剛性不足。


據資深技師表示,Toyota Altis所採用的這套後懸吊系統,只要左右輪受力不一,比如壓到路上的小石頭或是路上的人孔蓋,其後軸便會產生左右搖擺的現象;當實際駕駛時,只要駕駛人時速稍快,很容易發生不預期的甩尾現象。而當這款車型上市時,Toyota原廠便在國內媒體的詢問下,坦誠這款車型後軸設計是因為節省製造成本所致,至於可能造成的意外事故,更大言不慚的表示:「Toyota車主不會把車開那麼快!」

據瞭解,當事人指稱,後續在與朋友的閒談中,更得知Toyota的業代與經銷商,早就知道其車型的缺點,常要求Altis車主額外加裝防傾桿。不過,實際上以其友人的經驗,花了新台幣8千餘元加裝的防傾桿,還是會讓一起上陽明山的後座家人頭暈目眩。



之所以要讓各位讀者知道這件事情,當然是希望能導正本地消費者的購車觀念。一般認為不錯的車,不見得就是一部好車,「口碑」、「品牌形象」其實是虛幻的。車輛本身的結構強度與車身剛性,才應該是消費者購車時最首要的考量點。記住一點,奢華配備在危急狀況時是不能保住你的小命的,車輛的主動安全才是你的護身符。
為什麼總有這種X子有洞的魔人會來討圖?
颱風天大風大雨的高速公路你要停下來拍照?
分清楚狀況好不好


a012052 wrote:
沒圖沒證據~
圖勒?...(恕刪)
oldrick wrote:
生命誠可貴!買車要買安全性(恕刪)

唉......這篇又出現了
請不要再用這個錯誤百出的網路文章了好嗎......

可以從Camry的獨立懸吊扯到ALTIS的非獨立懸吊......
然後後面出現"後懸吊拖曳臂必須使用強度100%的鋼材"......剛性跟強度搞得清楚嗎??
再來出現時速100公里的麋鹿測試
連水漂都能扯到懸吊不好,看來F1比賽時下雨一堆車飄來飄去,也是懸吊不好......

看了他網誌裡一些東西,可以知道他對車輛機械結構可以說是完全不懂
這樣也能叫魔人......
oldrick wrote:
http://tw....(恕刪)


貼來貼去也只會貼這篇
這篇跟下雨天打滑有什麼關係?
yoyobin wrote:
8/9 早上,約11...(恕刪)

沒圖沒證據 請不要把toyota全部的車都抹黑!! ae86要復出了! 底盤由TED和STI部門設計!哪天就不要被扒掉
翻車又怎樣干我X事!
個人對於不少人執着於「有圖有證據」這句話有一点不解、
如果説一定要眼見為憑的話、
比方説一億元、
有幾個人親眼看過、
那請問有「一億元」這種東西嗎?

又以図片来説、
個人在日本待過10年左右、
網路上CG合成照片的技術及普及、
連録影動画都有方法修改合成、
一般人簡直無法分出真偽、
但…是假的。

與其盡信「有圖有證據」、不如不信
這裏只是衆所皆知的「虛擬空間」而已、
窮其盡只有0與1而已(現在突然発見Mobile01是否指binary的0,1)
純属個人観点。
我想...
車禍的原因可能在於驅動...
前輪驅動遇到水坑很危險...
整台會被拉過去
前驅車似乎都會有這樣的情形
  • 10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0)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