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台灣交通安全新紀元建議:1.交通部應委託學術研究單位,進行隔熱紙透光率與夜間可視距離的真實數據分析,並公告社會大眾知悉。2.汽車玻璃安全透光率,應由政府公務車輛優先進行全面更新,以作為表率。3 .修法明訂汽車玻璃透光率標準,針對不同車型進行全面規範,另訂立除外條款,唯有日光過敏患者取得醫生證明後方可豁免。4.全面採購數量足夠之透光率檢測儀器,並配發執法單位使用。5.爾後發生交通事故時,警方除對駕駛者進行酒測外,新增對肇事車輛進行透光率檢測,以數據判斷是否符合安全駕駛。6.保險公司亦需新增或修改其保險條款,比照酒駕除外條款,若肇事因素為透光率不足而導致之交通事故,應對其保險費率提升,嚴重肇事者應不予理賠。若各位大大還有寶貴的建議,請踴躍發言,彙整後一併將各位的建議轉達交通部。
有落日~才能迎接全新的日出!新法擬調整隔熱紙透光率 民團籲全面落實:現行車輛應有落日條款2025/5/10交通部長陳世凱5月8日在立法院答詢時,針對立委陳素月關於車窗隔熱紙規範的質詢回應表示,未來會針對新車貼隔熱紙或換隔熱紙將按照新法規要求辦理。還路於民行人路權促進會呼籲政府應明確向車主傳達「透光率不等於隔熱率」,更應以交通安全為核心,對現行車輛也設定合理的落日條款,全面落實車窗透光率規範。交通部將首度訂定「隔熱紙透光度」安全指引,預計6月公布,擬建議一般汽車前方擋風玻璃透光率70%、兩側車窗35%以上或70%,後方車窗和擋風玻璃35%或不訂標準,不過因安全指引不具強制性,民團要求法制化規範,否則今年底將上街頭抗議。陳世凱當時面對立委答詢時表示,希望考量到我們是東南亞國家,所以隔熱紙有一定必要性,因為我們比較熱、太陽比較大。針對舊車不會去要求,我們會針對未來的新車,貼隔熱紙或換隔熱紙必須按照新的法規來做。對此,還路於民行人路權促進會呼籲政府應明確向車主傳達「透光率不等於隔熱率」,更應以交通安全為核心,對現行車輛也設定合理的落日條款,全面落實車窗透光率規範。新加坡身處東南亞,同樣日照強烈,卻能堅守前擋與前側窗透光率標準並嚴格執法,台灣沒有理由寬鬆對待。根據國際文獻指出,車窗透光率過低將顯著降低駕駛人於夜間的視線與反應能力,其風險不亞於酒駕,對行人與兒童構成潛在威脅。還路於民行人路權促進會說,再次呼籲政府,應堅守前擋風玻璃與前側窗總體透光率需達70%以上的國際標準,後側窗及後擋風玻璃亦應依據科學實證設下合理規範,而非完全不設限。此外,另有國際文獻指出,行駛中的車內溫度與車窗透光率無顯著關聯,換言之,透光率高低對隔熱效果的影響有限。若僅以「天氣熱」為由放寬透光率規範,不僅缺乏科學依據,更可能危及公共安全。還路於民行人路權促進會也說,政府應以「隔熱紙貼合車窗玻璃後的實際透光率」為量測對象,而非僅採用隔熱紙單張的透光率,因為貼附後可能造成透光率大幅下降,若僅以材料標示作為標準,將形同虛設。不應只適用於新車,針對舊車應有落日條款,逐步淘汰危害用路人安全的高風險車輛配置。
汽車隔熱紙透光率「前擋70%、前側窗40%」 明年新車強制納管汽車隔熱紙透光率「前擋70%、前側窗40%」 明年新車強制納管2025年06月30日 10:50記者周湘芸/台北報導台灣小客車多數會在擋風玻璃、車窗貼隔熱紙,現僅針對計程車(含多元計程車)有所規範。交通部今公布「汽車車窗及擋風玻璃可見光透過率安全指引」,建議車輛前擋黏貼可見光透過率70%以上、前側窗40%以上的隔熱紙,並揭露12家建議廠牌、型號資訊,明年起將對新車入法納管。目前國際法規定擋風玻璃及前側車窗的透光率多為70%以上,公路局表示,考量我國氣候環境、道路安全、國人用車習慣及價格可負擔性,並比較各國規範後,以車輛「B柱」為主要分水嶺,考量B柱前為「道路安全」、B柱後計程車屬汽車運輸業及民眾乘車安全,並考慮我國屬副熱帶氣候及民眾選購彈性等因素,建議車輛前擋黏貼可見光透過率70%以上、前側窗40%以上的隔熱紙。另外,公路局也說,計程車考量治安問題,前擋黏貼可見光透過率為70%以上,後側窗及後(擋)窗黏貼則均為40%以上的隔熱紙,以確保駕駛人在行駛過程中,具有足夠行車視線與清晰的視野,以維護駕駛人及行人的安全。公路局表示,為協助民眾確認隔熱紙產品符合建議值,公路局已請隔熱紙業者依據國家標準CNS 12381或國際標準化組織ISO 9050檢測隔熱紙可見光透過率標準,送專業檢測機構檢測其產品可見光透過率,並經過公路局及財團法人車輛安全審驗中心(VSCC),審查符合建議值的產品公布於「監理服務網」,截至6月底已有12家(共計39組型號)取得部分產品測試認證,並陸續增加中。公路局長陳文瑞指出,汽車車窗及擋風玻璃明暗程度,對駕駛行車視野辨識及操作能力有關連,交通部將推動汽車車窗黏貼隔熱紙可見光透過率管理列為道安三箭其中一箭,並規劃先朝宣導教育方向推動,預計明年起針對新車強制納管,確切時間仍待配套措施出爐訂定,屆時針對法規上路時間起購置的新車隔熱紙納入規範。陳文瑞表示,至於使用中的車輛則無納管規劃,但也建議使用中的車輛若需更換隔熱紙,盡可能選擇符合規範產品。公路局說明,根據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第16條,計程車未依規定裝置自動計費器、車頂燈、執業登記證插座或在前、後兩邊玻璃門上,黏貼不透明反光紙,可開罰900元以上、1800元以下罰鍰。公路局也說,未限期參加定期檢驗或臨時檢驗者,可依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第17條處汽車所有人900元以上、1800元以下罰鍰,逾期1個月以上者並吊扣其牌照,至檢驗合格後發還,逾期6個月以上者,註銷其牌照。另外,經檢驗不合格汽車,於1個月內仍未修復並申請覆驗,或覆驗仍不合格者,將吊扣其牌照。
https://www.taisounds.com/news/content/90/200938 【深度報導】隔熱紙新政「打假球」 透光率標準偷換概念「看不見」交通安全 2025-07-14【深度報導】隔熱紙新政「打假球」 透光率標準偷換概念「看不見」交通安全2025-07-14 08:00 / 作者 洪敏隆透光率不等於隔熱率,但在雨天卻增添視線不清等風險,是交通事故主因之一。洪敏隆攝交通部6月底公布的《隔熱紙使用指引》,號稱是「道安三箭」之一,為什麼卻被說是「偷天換日」、「打假球」?交通部6月30日大動作召開記者會公布《汽車車窗及擋風玻璃黏貼隔熱紙使用指引》,宣稱是道安三箭之一,打造安全的用路環境,卻被批評鬧世界笑話,首創僅規範「隔熱紙本身透光率」,偷換普世各國規定的「車窗黏貼隔熱紙後的總體透光率」,且只規範新車,舊車不管制。台灣安全駕駛監督聯盟理事長林美娜說,台灣每年約3000人死於交通事故、50萬人受傷,很多肇事駕駛辯稱「沒看到」,這是交通部長期「漠視」不納管車窗隔熱紙太黑,造成車輛「暗眠摸」險象環生的結果。在人本交通團體不斷倡議納管規範,交通部長陳世凱曾回應「別人不敢做,他會勇敢面對」,一度讓人感到欣慰,以為看到曙光,公路局3月也找人本交通團體開公聽會,結果出來版本卻讓人大失所望。國際標準「總透光率」 V.S. 台灣獨創「隔熱紙本身」交通部6月底公布的指引,名稱是「汽車車窗及擋風玻璃黏貼隔熱紙使用指引」,強調是參考多數國家經驗,並考量我國氣候條件,訂定車輛前擋黏貼透光率要達70%以上、前側窗40%以上,但是規範的透光率僅「隔熱紙」本身,而非車窗貼上隔熱紙的「總透光率」,靖娟基金會執行長許雅荏直言「這政策完全就是打假球。」許雅荏說,因為國際貿易關係,國產車輛必須符合歐洲EN標準的隔熱性能測試,汽車車窗玻璃本身就具有一定的遮光效果、並非100%全透,大約落在70%-90%,因此,在評估汽車玻璃的透光率時,不能只看隔熱紙本身標示的數值,而是需以「隔熱紙+汽車玻璃透光度」貼合後的透光率為主。台灣國產車本身車窗的透光率就在70到90%區間。翻攝自車安中心報告許雅荏指出,多數國家規範是前擋「汽車玻璃+隔熱紙」透光率70%以上,台灣卻換個概念變成只要「隔熱紙」達70%即可,在此規範下,車輛總透光率可能只有50到60%,前側窗甚至不到30%。她舉例就像檢驗杯子,只看表層,而不是驗毒性反應,車窗透光率只測紙不測玻璃,「從未看過產品管理用這概念」。公路局監理組副組長張耀輝卻強調,透光率是跟國際接軌,沒有落差,只是納入考量我國氣候條件,訂定隔熱紙的透光率規範的重點在「源頭管理」,有3個好處是車主容易選擇,不影響新車銷售模式,及檢驗順暢、節省民眾驗車時間。亞洲很多鄰近國家,都是以車窗總隔熱率規範,即使下雨天,能見度依舊清晰,確保安全。洪敏隆攝透光率低反應力變差 不規範等同放任酒駕交通部稱訂定的隔熱紙透光率規範,宣稱是考慮我國屬副熱帶氣候,但《太報》記者查詢東南亞熱帶國家的官網或新聞報導,包括新加坡、馬來西亞、泰國、越南及印尼等國,均規範車輛前擋玻璃的透光率要達到70%以上。上述部分國家訂定標準時也曾經遭遇業者或民眾反彈,例如馬來西亞汽車音響、配件及空調商協會曾要求政府將前擋放寬到60%,避免原本車輛前擋就72%透光率的車主無法買他們的隔熱紙,但該國政府並未妥協。在澳洲,汽車及隔熱紙業者過去也一直遊說,希望將汽車透光率度降低到35%,澳洲交通部為此委託該國阿德雷德大學(The University of Adelaide)汽車安全研究中心做研究,這份報告也成為國際各國訂定汽車前擋總透光率70%的準則依據。報告指出透光度過低產生兩大影響:第一,駕駛對於車外動態的觀察能力降低,對於其他用路人造成潛在風險。第二,其他用路人無法透過車窗觀察駕駛情況,難以判讀駕駛行為。韓國也曾爭吵放寬車窗透光率,當地《朝鮮日報》與(TV Chosun)幾年前也曾委託三星交通安全文化研究所實驗,分別以前擋窗透光率70%及32%的汽車,在時速60公里行駛時,當發現一輛車從右側小巷駛入主幹道時,踩下煞車後測量兩車之間剩餘的車距。各重複30次實驗結果,70%透光率車輛完全停止後與前車的平均距離是23公尺,32%與前車平均距離僅剩6公尺。設計並監督本次實驗過程的三星交通研究所高級研究員張澤永表示:「透光率為32%車輛駕駛者對突發狀況的應對能力,與喝了3、4杯燒酒的人差不多」。(韓國燒酒的酒精濃度介於16%到25%)。實驗結論是「如果不規範車窗透光率,等同於是在放縱酒駕」。澳洲阿德雷德大學汽車安全研究中心實證,汽車前擋總透光率70%跟減半的清晰度有很大差距。畫面截自該項報告澳洲阿德雷德大學汽車安全研究中心實證前側窗的總透光率70%跟減半的視野清晰度相差甚大。畫面截自該份報告林美娜說,交通部訂定此指引政策,曾經委外做研究案,應該跟其他國家的調查一樣開誠布公,讓數據說話,到底為什麼其他國家可以達到隔熱又透光,台灣就做不到?甚至在指引中還沒有傳遞隔熱紙選擇的正確觀念,究竟是為了業者的庫存還是車商的建議,交通部應該要說清楚講明白。透光率≠隔熱率 揭開隔熱紙的科學與誤區「很多車主都以為隔熱紙透光率越低、隔熱效果越好,這其實是錯誤觀念。」販售隔熱紙的業者小莊告訴《太報》記者,太陽熱能主要是由3種不同波長的光線組成,包括可見光、紅外線、紫外線,其中以紅外線為主要熱能來源,透光率高低不是隔熱效果的保證,民眾要挑選時,應該要看隔熱紙的「太陽能總隔熱率(TSER)」,才能知道隔熱紙阻擋多少的太陽總熱能進入車內,及隔熱紙本身吸熱後的功效。小莊說,僅規範隔熱紙的透光率是「很瞎的事情」,他猜是因為車商銷售新車都把隔熱紙當作標配贈品,成本考量會以透光率低,但隔熱效果較差的產品送給消費者,這是交通部跟業者妥協的結果。他認為此指引最大問題是,政府非但沒有宣導正確的觀念,甚至助長隔熱紙「劣幣驅逐良幣」,呼籲應該針對不同的駕駛人,有義務提醒挑選更高標準的透光率隔熱紙,像前陣子大家在吵得沸沸揚揚的高齡駕駛,本身反應力較差,或者是視力較差的駕駛人,他都會建議挑選至少80%以上的透光率。台北市今年推動「我看得見您,您看得見我」交通安全運動,其中有一項,在車輛方面的作法,就是建議隔熱紙要高透光率,台北市交通局長謝銘鴻就先把公務車前擋隔熱紙撕掉,並測得前後透光率數據是18%及78%,駕駛跟他說,明亮多了,下雨天也可以看得比以前清楚。開車起來比較有把握,比較沒有壓力。他在思考,買車的時候,隔熱紙好像是業務員的贈送品,如果不貼,針對隔熱可以換些什麼?台北市交通局長謝銘鴻將其公務車隔熱紙撕掉,駕駛視野清晰度有很明顯提升。照片取自謝銘鴻臉書台北市交通局長謝銘鴻撕掉公務座車隔熱紙前後的透光率。照片取自謝銘鴻臉書計程車規範「不進反退」 還添治安風險 事實上,台灣曾有調查是因為車窗透光率過低導致雨夜駕駛視線不良的重大事故。2020年7月14日一輛龍馬成汽車股份有限公司的計程車在梧棲區載運4名船員返回台中港,卻在港區碼頭墜海,除1名乘客脫困,其餘3名乘客及駕駛員共4人死亡。運安會調查,駕駛座左側貼有隔熱紙玻璃透光率僅8.9%,前擋也只有47.5%,低透光度的車窗在雨夜導致駕駛視線不良為主要肇因。運安會列管該肇事案,要求交通部公路局分析使用中計程車的車窗及擋風玻璃可見光透過率數據、調查市售車用隔熱紙之可見光透過率資料及確認合適檢測儀器等工作。然而,此次公布的指引規範,原本應該是要求針對計程車的車窗透光率用更嚴謹的檢測規範,許雅荏感慨,新公布的指引卻是「不進反退」。運安會調查龍馬成計程車墜海四死事故,車輛貼低透光率隔熱紙是肇事主因。畫面取自調查報告因為計程車還有治安防治課題,過去雖然規定可黏貼隔熱紙,但依現有法規要求其車窗不得黏貼「不透明之隔熱紙」,並列為汽車檢驗項目,原本目前作法是以目視方式檢驗,若實務有爭議,再以車內拿字卡做清楚度辨識的輔助方式認定。許雅荏說,交通部作法不是精進用科學儀器檢測,反而從以前計程車「禁止不透明之隔熱紙」變成車輛4個車側的隔熱紙透光率有40%即可,司機只要出示證明,連「人工檢視」都不做了,但是營業用車輛涉及人身安全議題,更擔心如娃娃車也要求比照計程車規定,如何維護幼童安全?計程車原本是規定車窗不能「不透明」,很多司機是提供乘客用車簾隔熱遮陽。洪敏隆攝隔熱紙政策淪妥協 再有事故官員該負政治責任交通部的規劃,隔熱紙將依國家標準檢驗,未來納入新車驗證流程,出示隔熱紙合格證明即可,但新車出廠後,如果車輛駕駛擅自更換未符合標準的隔熱紙怎麼辦?公路局官員並未正面回應記者詢問。由於只看隔熱紙透光率,而非車窗玻璃的總透光率,目前860多萬輛原本就在路上跑的汽車,很難像美國由警察帶著隨身檢測儀,看到可能不符規定車輛,直接現場檢測,或是像新加坡直接納入車輛檢驗項目,許雅荏批評「沒有落日條款,讓路上跑的車輛逐步汰換不合規定透光率的隔熱紙,此政策就像是『隔靴搔癢』,無助於改善交通安全,看似有規範,實際倒退嚕。」民團呼籲若交通部無視車窗透光率的重要性,若發生交通事故,官員應負起政治責任。洪敏隆攝林美娜強調,「重視車輛的透光率是一場很重要的交通革命,交通部如果推動此措施還要七折八扣,達不到改善交通事故效果,未來官員絕對要負起政治責任。」許雅荏呼籲,交通部應該積極對民眾宣導,透光率不等於總隔熱率,並且跟銷售車商溝通,讓實際接觸消費者的車商業者有正確觀念。長遠來看,860多萬輛車,以每輛車有12到15年壽命,而一般隔熱紙壽命是5年左右,最根本還是要以車窗作為透光率標準,並納入車輛相關檢驗,導入科學儀器,針對不合規定的透光率車輛,落實汰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