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2

都說台灣交通沒救,別不信

hughkk wrote:

herblee
速限是遵守義務無關路權!維也納道路交通公約第十條在車行道上之位置:每一車輛之駕駛人應於情況許可範圍內使其車輛靠近順行方向車行道之邊沿。行車靠右,法律授予路權在右卻佔用左邊,造成無法超越?違反路權!
2025-10-10 20:52

hughkk
herblee 台灣(中華民國)並不是《維也納道路交通公約》(Vienna Convention on Road Traffic)的締約國,因此該公約在台灣不


不是締約國 ?
請看聯合國的網站
https://treaties.un.org/pages/ViewDetailsIII.aspx?src=TREATY&mtdsg_no=XI-B-19&chapter=11&Temp=mtdsg3&clang=_en
不相信我國有簽過? 簽約國沒找到 , 那是"被消失"
往下看 End Note ,就能找到了

"any statements or reservations relating to these two Conventions that are incompatible or derogatory to the legitimate position of the Government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shall in no way affect the rights and obligations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as a signatory of the said two Conventions."
in no way affect the rights and obligations
代表權問題完全不影響簽署過的公約

直到現在, 我國發行的國際駕照, 上面仍然駐明 1968年"維也納道路交通公約"

原始的 "日內瓦道路交通公約"Convention on Road Traffic Geneva, 19 September 1949文件是 英文 和法文
當中就有 (英)CHINA (法)CHINE , 怎麼會沒有 「中國」? 就是中華民國 !
1949當時 只有一個中國 , 就是中華民國

那是有人去抗議說它沒有簽, 要求要拿掉CHINA, 不承認 , 拿掉!
但這是搬石頭砸自己的腳 ,因為等到抗議者自己變身為CHINA之後,才赫然發現當中有關"國際駕照"的規定, 自己全都不能適用, 中華民國大陸地區人民在國外無法使用""國際駕照"
之後又拉不下臉再去簽一次
國際法不是這樣解讀的, 簽過就是已經發生的事實,由簽署到抗議被拿掉,已經公告施行了10多年,那是已經發生過的事實, 那能船過水無痕 ?
要廢止或替代,都是必須重新另立新約 , 這是立法院的紀錄, 請看怎麼寫的


1968年的 "維也納道路交通公約" 第48條, 就已經說明了替代 "日內瓦道路交通公約"
維也納道路交通公約 早就完成所有程序

"維也納道路交通公約" 文件上是有"中文正體漢字"的 "秉本國政府正式授予之權" ,謹簽字於本公約 ,以昭信守
以昭信守 ???
簽名的 Liu Chieh 劉鍇, 是中華民國駐聯合國常任代表
白紙黑字

大法官釋字第 329 號
依上述規定所締結之條約(公約),其位階同於法律。
這等同於國內法
我國何時廢止過"維也納道路交通公約"? 國際駕照只是附件七, 到現在中華民國交通部都還在印
上面仍然註明 1968年11月8日道路交通公約
此 道路交通公約,就是 "維也納道路交通公約"

不想遵守公約 就說 沒簽過 ?
想要 "國際駕照" 時就把 公約 印在上面 ?

真是揮之即來 ? 呼之即去 ?
以昭信守 在那裏 ???
watson0106 wrote:
如果能改善吃西瓜的的習慣,法治觀念當能更進一步
現在左轉車吃西瓜真的非常嚴重

什麼"現在左轉車吃西瓜真的非常嚴重"?
是從以前到現在左右轉吃西瓜一直都很嚴重
這不是法治問題, 是技術問題
而且是造車的技術問題, 不是駕駛的技術問題
機車轉彎要不吃西瓜要會壓車, 汽車沒法壓車當然只能吃西瓜
所以是四輪車設計的問題
herblee wrote:
《快速道路內線開105》這根本就不是路權! 法律的說法是超車道,授予的路權是"超車"!要對外車道超車才取得路權!不是車速多少公里就佔用車道?因為法規寫的"速限"遵守義務!根本就無關能否使用車道之路權!

法規改了嗎?
我只記得高速公路才有超車道
快速道路沒有超車道啊?
而且速限也才90
我開105已經是卡bug卡到極限了
錶速105 導航王99
且也只有連假才有機會走內線
平日我是不會進去快速道路的內線的
剛剛咕狗了一下
原來我一直都叫錯
我都說61快速道路
咕狗顯示是61快速"公"路
路人39 wrote:
什麼"現在左轉車吃西瓜真的非常嚴重"?
是從以前到現在左右轉吃西瓜一直都很嚴重
這不是法治問題, 是技術問題
而且是造車的技術問題, 不是駕駛的技術問題
機車轉彎要不吃西瓜要會壓車, 汽車沒法壓車當然只能吃西瓜
所以是四輪車設計的問題

四輪車設計 ? 是法治不彰 且 毫無路權概念 , 這是侵入對向車道,侵入它人的路權範圍

因為毫無路權概念 , 不知道自己是不是走在"法律授權使用"的範圍
以為是先佔先贏 , 直線先搶道佔位以道路就是我的 , 繞右邊多花時間 ?

切西瓜式的轉彎,後車(也有機車)最誇張的還從左邊要切西瓜超車?
然而, 左邊車道 的路權, 法律是授予給了 逆向來的車
打紅叉的位置 , 是位於對向車道的來車,會使用的道路空間

"維也納道路交通公約" 第十條: 在車行道上之位置
每一車輛之駕駛人應於情況許可範圍內使其車輛靠近順行方向車行道之邊沿

邊沿在右邊不在左邊
這就是行車儘量靠右的條文 "位置"一定要

大彎的路徑 ,走道路 邊那一半 , 順向才是法律指定的"路權範圍"
切西瓜的路線 , 切進 道路 邊那一半? 這是逆向, 逆向的路權對向那一方
不應該侵入 法律授予他人(對向)使用的道路空間

沒有用 , 台灣的交通法規是國外抄來的 , 但永遠抄一半
左轉切西瓜的人會說 ,又不違法

而且 , 常見對向左轉車沒有停在對向車道內待轉 , 車頭全都侵入到對向直行車的車道範圍內

沒辦法,台灣毫無路權概念 , 以為自己搶到那個位子就先到先贏 ?

左轉切西瓜都會直行到右邊車道才能轉彎再切左邊回到自己的車道不然會撞到分隔島啊!
這是因為在"左轉車道上" 路權為左轉 , 當然不能侵入右邊, 路權 供直行或右轉的車
諸葛小花 wrote:
herblee wrote:
《快速道路內線開105》這根本就不是路權! 法律的說法是超車道,授予的路權是"超車"!要對外車道超車才取得路權!不是車速多少公里就佔用車道?因為法規寫的"速限"遵守義務!根本就無關能否使用車道之路權!

法規改了嗎?
我只記得高速公路才有超車道
快速道路沒有超車道啊?
而且速限也才90
我開105已經是卡bug卡到極限了
錶速105 導航王99
且也只有連假才有機會走內線
平日我是不會進去快速道路的內線的


法規一直是
-高速公路及快速公路交通管制規則-

原文是這樣寫的
高速公路及快速公路交通管制規則 8 指定 →汽車行駛高速公路及快速公路,其車道之使用,除因交通事故及道路施工依臨時或可移動標誌指示或交通勤務警察指揮外,應依設置之交通標誌(內側車道為超車道)、標線或號誌之規定,無設置者,應依下列規定︰

快速公路有超車道 , 就寫於 8-1-3 本文

然而,官方函示只看 下方 無設置者,應依下列規定︰
三、內側車道為超車道。但小型車於不堵塞行車之狀況下,得以該路段容許之最高速限行駛於內側車道。

卻不看上方的 其車道之使用,....應依設置之交通標誌(內側車道為超車道)、標線或號誌之規定,
高速公路並非 無設置(內側車道為超車道)者 !

法規很清楚 , 區分有 應依設置之交通標誌(內側車道為超車道) 及 無設置者
法規白紙黑字 其車道之使用,應依設置之交通標誌(內側車道為超車道)之規定
車道之使用 就是車道之路權 , 白紙黑字 應依設置之交通標誌(內側車道為超車道)之規定
也就是應該看 8-1-3 本文規定 (內側車道為超車道)←此為路權
怎麼不依據法規? 反而改去看無設置(內側車道為超車道標誌)者,才看的, 8-1-3但書的規定??←此非路權
"車道之使用(路權)..應依設置之交通標誌(內側車道為超車道)即本文規定, 並不是去看但書 !
但書並非路權(權利), 是速限(義務) !

快速公路 沒有 "(內側車道為超車道)"標誌 , 內車道之使用就往下看 8-1-3 的條文
但是
(1)適用但書必先適用本文
要先看本文
8-1-3 本文同樣規定 (內側車道為超車道) ←此為路權
超車道路權為超車 !是因為超車才進入內側車道 , 進入內側車道(超車道)後, 才發生這條內側車道(超車道)"速限"為多少的問題 !
適用但書必先適用本文 , 先適用本文, 再看但書 !
(2) 但書限縮解釋 , 以法律有明文規定為限 ! 禁止倒推 , 類推解釋
但書屬原則規定之外的特別法 ,8-1-3但書為特別法 , 但書範圍不應過廣, 以免破壞本文的原則規定

是但書 , 但書限縮解釋, 禁止倒推 , 由(條件)-到→(法律效果) 是單行道 ! 不能反過來
8-1-3但書 必須依照 但書 限縮解釋 , 不得倒推 的但書規則
但 『小型車於不堵塞行車之狀況下』(條件) → 得以該路段容許之最高速限(改換原本最低-最高速限區間), 指定單一"最高速限行駛於內側車道"
○○ ○○ 狀況下』(條件) → 改換 "最高速限" (法律效果) 之外
根本不能衍生出除此之外的其它, 擴張解釋 或 倒推解釋 的說法 。
反過來說成,因為我已經最高速限就佔用超車道 ←(1)倒推解釋了但書 (2)速限義務說成了使用權利 ?

再來看8-1-3但書的幾個構成要件
(1)小型車
公路通行費徵收管理辦法第 5 條
二、小型車:包含小客車、小貨車、小客貨兩用車、代用小客車、小型特種車及小型車附掛輕型拖車

小型車最高速限 ???是那來的?
小型車 是 (條件) 不是 (法律效果)?

(2)於不堵塞行車之狀況下 (條件)
依據 HCM2000 及 F-S-J車流理論, "堵塞"指車距縮小
不堵塞行車之狀況下 , 指 F自由車流 或指 LOS A ,LOS B, LOS C

依高管規則6 ,車距 和車速訂有 1:2 的比例。 有55m 車距 車速 110km
8-1-3但書: 小型車於"不堵塞行車之狀況下" →最高速限(110km)行駛
因此,"不堵塞行車之狀況下" 就是有 55m車距的狀況下, 為流密度低於17車/公里以下的狀況下
得以 "該路段容許之最高速限" → 得以 表示還有另外一種速限 (高管規則5:最低-最高速限區間 )
若條件(55m車距)不成立 , 得以另外一種速限 (高管規則5:最低-最高速限區間 ) 行駛內側車道

有(1)小型車 (2)於"不堵塞行車之狀況下" 此二條件成立 能怎麼樣 ?

(3)得以 該路段容許之最高速限
(即 不得以 最低 -最高 區間速限 )
代表不同路段有不同最高速限 。 容許之 是《最高速限》, 不是允許小型車 !
小型車是條件 !
法規白紙黑字,『最高速限』 限五是"限制標誌" 表示限制事項。 不是"使用權利! 是 限制事項!是義務 !
是容許這面速限標誌 ! 不是 "小型車"!
道路交通標誌標線號誌設置規則第 85 條
最高速限標誌「限5」,用以告示車輛駕駛人前方道路最高行車時速之限制,不得超速。設於以標誌或標線規定最高速限路段起點及行車管制號誌路口遠端適當距離處;里程漫長之路段,其中途得視需要增設之。

行車時速之限制!明明是限制! 怎麼會自己變身成"允許小型車用"????

駕駛人只能無條件遵守"速限"! 根本無法因為"遵守速限"得到任何權利!
依據
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第 4 條
駕駛人駕駛車輛、大眾捷運系統車輛或行人在道路上,應遵守道路交通標誌、標線、號誌之指示、警告、禁制規定,並服從執行交通勤務之警察或依法令執行指揮交通及交通稽查任務人員之指揮。
前項道路交通標誌、標線、號誌之指示、警告、禁制規定、樣式、標示方式、設置基準及設置地點等事項之規則,由交通部會同內政部定之

法規白紙黑字,(最高速限 「限5」標誌)交通部會同內政部定之, 駕駛人應遵守!
根本沒有什麼 小型車用最高速限?
(最高速限)是主管機關的職權! (最高速限)交通部會同內政部定之 ! 是限制! 無關"車道之使用"(權利)的!

不存在 小型車最高速限??? 能如何如何 ?
但書禁止倒推 !
不能把「果」 施行單一最高速限 說成 "因" , 不能倒過來說成: 因為已經最高速限所以能如何如何?

(4)行駛於內側車道?
法規整句是 該路段容許之最高速限行駛於內側車道
依限(限5標誌)行駛於內側車道!
依此(遵守)限制(限5標誌)行駛於內側車道!

8-1-3但書: 但小型車於不堵塞行車(有55m車距,為F自由車流LOS A,B,C)之狀況下,得以(交通部會同內政部定之)該路段容許之最高速限(限5標誌,行車時速之限制)行駛於內側車道。(駕駛人遵守義務 依限行駛 ,依限(限5標誌)行駛於內側車道)
依限(限5標誌)行駛於內側車道!

不存在小型車最高速限?如何如何? 沒有這樣的法規!所有的法規都看完也找不到?
小型車最高速限?
是把速限標誌移 到自己的儀錶板上, 把最高速限拿到自己的儀錶"????

這是什麼????
還是把 自己的車速儀表掛到路邊標誌上去取代"最高速限"標誌? 然後要求所有用路人依照"自己個人儀錶"的車速 來當成"最高速限"??
到底是在說什麼??


依據車道路權!『車道之使用』法規訂有明文!並非三個車道可以隨意行駛???
走那一個車道,是依據路權, 不是依據速限

時空次序
因為『最高速限行駛於內側車道』,此"時空"必須是四個車輪都在內側車道的車道線之內了!
擁有車道之路權,有一條車道可跑! 才可能發生 "某某速限行駛某某車道" 這件事!
這是內側車道的特別速限, 不適用於中/外車道

必須在超車的情況下, 擁有內側車道路權,這台車要在內側車道上,才可能發生『最高速限行駛於內側車道』!
車子在車道線之內, 時間點是發生於在車道選擇,擁有路權之後, 不能前後時空不分!

一台沒有內側車道路權的車,不會出現在內側車道上的車!, 卻自稱要去遵守內側車道的速限? 還能跑出"最高速限"在位置錯誤的車道上??

依據路權,依照法律所指定之車道,是進入了這個車道之後 , 才可能去遵守這個車道的速限義務 !
這個次序倒過來就是"時空"轉移了
8-1-3但書是擁有路權之後,主管機關先改變了速限, 改變後這個車道速限是那一種之後 ?
由原本的最低-最高速限 行駛, 變更為指定以最高速限行駛 ! 之後,用路人才無條件遵守 !

其實! 違反路權當然有罰則
這就是處罰條例33-1-3: 未依(超車道)規定行駛(內側)車道 這是走錯車道的違規 !
走在不是法規所規定的車道上 !
非超車佔用內側車道, 車身佔用了5m 長的內側車道, 前方安全車距佔用了55m, 總共佔用了60m長的車道, 讓超車道少了60m的長度可以使用!

被所謂"最高速限"行駛就不離開所誤導? ←事實是, 我國沒有這種法規 !
下面這個說法是違反法律的 ← 違反高管規則 6, 也違反高管規則 8 , 再違反"維也納道路交通公約" 第10條, 並違反安全規則101條

#小型車以最高速限行駛於內側車道,#即合乎規定? 並不為真!
事實是依據高管規則6: 110km行駛保持55m車距, 每台車加車長擁有60m長的車道路權;16台車⤫60m=960m, 17台車⤫60m=1020m超出1公里了!) 就能得知"硬要110km的不合理"了!
很多車擠在一起稱為"堵塞", 如下圖LOS E , LOS F , 拉開車距沒塞在一起, 當然就是"不堵塞"如LOS A/B/C

只有 LOS A B C 能 最高速限行駛 , LOS D LOS E F 是辦不到的
函釋難道以為 路況只有 LOS A B C ? 永遠 不會有 LOS D, E F
以為高速公路永遠不會有車距低於55m 之狀況下 ?

8-1-3但書: 小型車於不堵塞行車之狀況下,得以該路段容許之最高速限行駛於內側車道
也就是綠色的 LOS A , B, C 的F自由車流之狀況下,有55m車距, 才"得以" 110km "最高速限"行駛
只要多一台車佔用,17車/km , 就變成橘色的 LOS D , "最高速限"行駛就不成立了 !

依據
高速公路及快速公路交通管制規則第6條
汽車行駛高速公路及快速公路,前後兩車間之行車安全距離,在正常天候狀況下,依下列規定:
一、小型車:車輛速率之每小時公里數值除以二,單位為公尺。

110km行駛, 前方必須有55m車距
1000m均分給16台車, 有安全車距55m (不堵塞) → 可以加速到最高速限 110km/h(符合高管規則8-1-3但書 ,為速限之例外)
1000m長的車道分給17車,並無安全車距55m(堵塞), 若車距50m → 降速為100km/h, 若車距40m → 降速到 80km/h(符合高管規5: 60←→110km區間, 此原則速限)


這只是在變換速限 !
完全無關 那些車能使用 "內側車道" !

法規很清楚 , 區分有 應依設置之交通標誌(內側車道為超車道) 及 無設置者
法規白紙黑字 車道之使用,應依設置之交通標誌(內側車道為超車道)之規定
高管規則8 指定 →汽車行駛高速公路及快速公路,其車道之使用,除因交通事故及道路施工依臨時或可移動標誌指示或交通勤務警察指揮外,應依設置之交通標誌(內側車道為超車道)、標線或號誌之規定,無設置者,應依下列規定︰

車道之使用 就是車道之路權 , 白紙黑字 應依設置之交通標誌(內側車道為超車道)之規定
也就是應該看 8-1-3 本文規定 ←此為路權
怎麼不依據法規? 反而改去看無設置(內側車道為超車道標誌)者,才看的, 8-1-3但書的規定??←此非路權
"車道之使用(路權)..應依設置之交通標誌(內側車道為超車道)即本文規定, 並不是去看但書(無關"車道之使用")!
但書並非路權(權利), 是速限(義務) !

內側車道路權(車道之使用)只看 8-1-3 本文 ! 本來就不必看但書(這無關"車道之使用")

就算看 8-1-3但書
但小型車於不堵塞行車之狀況下,得以該路段容許之最高速限行駛於內側車道
法條不能拆字,不能選擇性的守法 , 只挑其中幾個字
這一句不是只有"堵塞" , 不 堵塞
這一句是"不堵塞行車之狀況下" 是9個字
是整體的行車之狀況 ! ←此為條件
後面還有文字 《得以該路段容許之最高速限行駛於內側車道》。←這是法律效果
這段話當中的"最高速限" 是限5標誌 ← 是一面標誌 , 依照這一面標誌的指示
況且 "最高速限" 是什麼 ????? ←是那面"標誌"

駕駛人車速 ≠ "最高速限"
兩者 是正反方的 對應關係 ! 不是同一件事 !


依據 道路交通標誌標線號誌設置規則第 85 條
最高速限標誌「限5」,用以告示車輛駕駛人前方道路最高行車時速之限制(←限制在這裏),不得超速。設於以標誌或標線規定最高速限路段起點及行車管制號誌路口遠端適當距離處;里程漫長之路段,其中途得視需要增設之。

沒有任何法條說這(限制)是內側車道使用權利?
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第 4 條
駕駛人駕駛車輛、大眾捷運系統車輛或行人在道路上,應遵守道路交通標誌、標線、號誌之指示、警告、禁制規定,並服從執行交通勤務之警察或依法令執行指揮交通及交通稽查任務人員之指揮。
駕駛人,應遵守道路交通標誌
高速公路標誌只有 "內側車道為超車道", 根本沒有"交通標誌"是什麼 「『允許小型車於內側車道得以最高速限行駛』」??
已經 有 交通標誌""內側車道為超車道"規定了路權 ! 根本就不是"無設置者" !
依法, 超車者擁有路權, 能使用這個車道 !
沒有路權的一方, 就有義務讓離開這個車道 !
因此, "速限"再高? 也完全不影響 "超車道"路權 !
因為速限 依法為限制, 行車時速之限制, 根本不可能衍生出"權利" ←此非路權, 而是無條件遵守義務 !

此為但書, 8-1-3但書: 但書 限縮解釋 , 不得倒推
除了 『小型車於不堵塞行車之狀況下』(條件) → 改換速限, 指定單一"最高速限行駛於內側車道"
這樣 ○○ ○○ 狀況下』(條件) → 改換 "最高速限" (法律效果) 之外
根本不能衍生出除此之外的其它, 擴張解釋 或 倒推解釋 的說法 。

況且, "最高速限" 所發生的時間先後次序? 也不容許 以為 "速限拉高就能佔用內側車道"?
必須先取得路權 , 讓四個車輪都在內側車道之內了, 才稱為"行駛於內側車道"! 之後, 才有可能去遵守內側車道的最高速限!發生→"最高速限行駛於內側車道"
不可能有一台沒有內側車道路權,不會出現在內側車道上的車, 卻自稱要去遵守內側車道的速限,還能跑出"最高速限"在位置錯誤的車道上??

執法單位卻說
#小型車以最高速限行駛於內側車道,#即合乎規定? ?
交通能不亂嗎 ?
herblee wrote:
法規一直是 -高速公...(恕刪)

你回的文還真長...
但這樣一定會塞車的
台61才兩個車道
外線都是學長跟慢車居多
內線105是整路都在超越隔壁車道
所以按照你貼的文章內容
是要我們大家全擠去外線
內線空出來給超車的?
這樣外線玩起貪食蛇的話大家就都別走了
切不回去大家都是占用
我的慢車是指未達GPS 99的車
貪食蛇是指大家80-90但是安全距離卻只有短短20m(有些更短)
沒超過30m的我是不會插入兩車之間的

我61確實一直都是一路GPS 99在跑(假日會走內線)
74因為比較多道就不會進去內線但我也都跑GPS 88
且我有個怪僻就是會都快速公路優先
高速公路假日實在太容易塞車了(快速公路還真的沒啥車)
bbboywind

論文哥的回文都有一定的長度,表示重視你的回應囉。所以我們應該要每個章節都要仔細研讀才可以分辨出這些論文在講的是甚麼議題,免得討論到牛頭不對馬嘴的議題或是論文結論跟貼文的觀點不符合的問題。 吱吱

2025-10-15 11:16
無良官員不重視的話

01的鍵盤俠把鍵盤敲到冒煙也不會有任何改變
諸葛小花 wrote:
你回的文還真長...
但這樣一定會塞車的
台61才兩個車道
外線都是學長跟慢車居多
內線105是整路都在超越隔壁車道
所以按照你貼的文章內容
是要我們大家全擠去外線
內線空出來給超車的?
這樣外線玩起貪食蛇的話大家就都別走了
切不回去大家都是占用
我的慢車是指未達GPS 99的車
貪食蛇是指大家80-90但是安全距離卻只有短短20m(有些更短)
沒超過30m的我是不會插入兩車之間的

我61確實一直都是一路GPS 99在跑(假日會走內線)
74因為比較多道就不會進去內線但我也都跑GPS 88
且我有個怪僻就是會都快速公路優先
高速公路假日實在太容易塞車了(快速公路還真的沒啥車)


德國 大多數 的 高速公路 Autobahn 都只有二個車道 , 左邊是用來超越過去的車道 ,無人佔用
所有車都是行車靠右
所以左邊的車道是什麼 ? 車流的分流出去的 疏洪道

超車道是輪替使用, 使用率不會低, 反而更高, 更有效率 !
下面是來自荷蘭A9 的統計, 荷蘭法規同樣是規定超車完就立即離開
荷蘭的法規,就是超車完就要離開
一開始, 所有的車都行駛於右側車道(無超車必要, 為行車道)
隨著車輛密度增加
在每公里10台車之內 , 由原本全數行駛於右車道, 開始往左車道增加(就是要超車)
法規的規定, 左側車道使用完, 就會回到右車道
當車輛密度,每公里車數大約15輛時, 左右車道的利用率達到 50% 對 50%
隨著車輛密度增加到20車/km或更高,就穩定保持在 左60% 對 右40%的比例

左(超)車道的車速快,所以容納的車數,可以高於右(行)車道達1.5倍
"超車道"容納的車更多, 更有效率!
因為超車後補滿外側車道, 高流量時, 會接近 1:1 平均利用 !

很多車擠在一起稱為"堵塞", 如下圖LOS E , LOS F , 拉開車距沒塞在一起, 當然就是"不堵塞"如LOS A/B/C

只有 LOS A B C 能 最高速限行駛 , LOS D LOS E F 是辦不到的

當大家都補滿出右邊的車道 , 空車左邊的車道 , 左邊就能不斷超越 成為 疏洪道
讓 疏洪道 保持 LOS A B C 是不塞車 ,怎可能反過來 ?

每台車只分配到一小段的車道 , 法律分配範圍之外的, 是別人的路權!


超車的定義在 道路交通安全規則 第 101 條
汽車超車時,應依下列規定:
五、前行車減速(避免加速)靠邊(往路緣靠邊←依據維也納道路交通公約)或以手勢或亮右方向燈表示允讓後,後行車始得超越。超越時應顯示左方向燈並於前車左側保持半公尺以上之間隔超過,行至安全距離後,再顯示右方向燈駛入原行路線


依法『超車道』是一個繞道bypass , 進去必定會出來, 行至安全距離55m後, 喪失路權必須離開, 駛入原行路線 , 繞道bypass 依法是不可能發生 "持續行駛內側車道" 這種事! 早就超出法規路權範圍的55m了!
您能有55m的『超車道 』能110km行駛, 當然是前面的車沒有佔用讓出來才有的, 因此, 任何車或人使用後必定要讓出來?

讓這個繞道bypass回歸法律的規定! , 進去必定會出來, 才不會增加車輛密度, 才能維持在LOS A,B,C ,F自由車流。

"路權"是有範圍的
超車是超路權範圍55m內, 右邊車道上的車! 不是對1km外的車也有路權? B 車 沒有對 A車 及 1車 超車的路權 ! 這超出法律授權了!

每台車只分配到 55m 長的車道能夠使用於"超車"! 這是一條繞道 ! bypass !
行駛到超過 55m(路權範圍)之外就喪失路權了, 依法就要離開 ! 不能持續佔用 !

不堵塞行車之狀況下 , 依法 為 車流量 LOS A B C , 才能將最高速限 設為 110km/h
以美國國家科學院交通運輸研究委員會所出版之" Highway Capacity Manual (HCM)" (這是我國高速公路設計的依據)
所述之 Level of service (LOS)
同樣以車距多少定義, 不是以車速多少來定義"堵塞"!
當然是很多車擠在一起的LOS E,LOS F為"堵塞/壅塞"? 而拉開車距的 LOS A/B/C為不堵塞 !

LOS A 即F車流: 550 ft(167 m) 或 27台車的長度(美國車比較長,車長超過5米)
LOS B 即reasonably free flow合理自由流: 330 ft(100 m) 或 16台車的長度
LOS C 即S-stable車流: 220 ft(67 m) 或 11台車的長度
LOS D 即 approaching unstable flow(約S-Metastable車流): 160 ft(50m) 或8台車的長度
LOS E 即 unstable flow (約S-Metastable車流): 大約6台車車距 (30m)
LOS F 即 forced or breakdown flow(J車流): 移動完全受制於前車, 前車移動後才有車距 ,即"壅塞",而且此壅塞波還會往前後傳遞出去,遇到瓶頸處, 還會引發另一波S波堵塞。
要有55m車距 為標準 ,沒有55m,只能降速低於"最高速限",這是不可能符合"最高速限" LOS C 那個等級才可能 100km , LOS E 是不可能的!

會不會塞車 ? 是 不能讓"車流量" 超出『道路容量』
因為 110km (16車/km車距57m),每公里可以 容納 16 台車, 每公里密度16車時, 不會有車開上內車道, 會一列排在外車道
有第17台車 擠進來(17車/km車距53m), 車距縮小就必然降速低於110km/h! 這第17台車就因車距縮小進入內車道超車!
這16台車在同一個車道上 (車距55m)
(行車儘量靠邊(往路肩方向) 是 聯合國道路公約 的規定, 歐盟和我國都是簽約國家

台灣因為 不執法(車道路權規定), 讓16台車散在二個車道上
如果這16台車,同樣以車距55m分散在二個車道,交叉置放在二個車道上,同一個車道車距拉長為110m,但內側車和中線車的車距還是55m, 這樣的車距是無法超車的, 這第17台車無法在1km之內這種車距之間穿梭, 會被擠出這一公里之外
比起同一個車道放16台車, 二個車道交叉放置16台車, 車道明明還沒裝滿, 就達到飽和 ? 這就是台灣國道車流量達不到道路設計容量的原因 。

如果超車後都回到中線車道,填滿中線閒置無車空間,16台車排成一列,每台車都可以110km/h, 而且第17台車可以進來, 道路空間能得到最好的利用!

超車道就是車流的疏洪道
洪水來(車流量大)時, 超車道(疏洪道) 自然溢滿疏洪, 洪水退去(車流量低)時自然空出來 !

能夠以110km的車速行駛的條件,是和前車之間有"安全車距",車距不足,縮短了,必然導致降速
Q車流量= D(密度/車距) × V(車速)

由於 車流量 是有上限 Qmax
上圖無論 車速V設定為多少? 只要超過最大車流量Qmax , 車速必然往下掉 !
而車速和車流量的比值 ,斜率(dV/dQ=0及<0)已經說明了, "車速"和"車流量"的關係是 無關 ! 以及 負相關
V和Q 沒有正相關, 即車速完全無助於增加"車流量"
增加車流量, 提高道路的負載, 就比較不容易塞車
V固定為110km/h,在Q車流量1450之前, 斜率=0 是一條直線
但是超過最大車流量 1450車之後, 斜率轉變為 < 0 , 車速是反而往下掉! 是根本達不到那個車速 !
車速和堵塞是無關(斜率=0)及 負相關(斜率 < 0) , 車速多少?和車流量增加沒有關係 或反而提早達成 "最大車流量Qmax致堵塞 "
如圖, 車速110km在LOS C(車距縮短為約61m)時, 車速就無法維持了, LOS D LOS E 更是往下掉
不堵塞行車之狀況, 是車流狀況, 是 F車流,S-stable車流(或Level of Service 為LOS A ,LOS B 或LOS C)。
若為S-metastable,J車流(或LOS D,E,F)是不可能以"最高速限"行駛的。
因此"堵塞行車之狀況"是以55m車距為標準
這也是"安全車距",也就是法規授予"最高速限"的路權範圍!

車距不足, 可能是因為前車未達最高速限, 而不能拉開車距
但是車距受到車輛密度的影響
每台都以最高速限行駛了!也會受限於"車輛密度",都擠在一起, 而無法保持車距! (致)導致降速(堵塞超車道行車者)
路隊長自己的前方有足夠車距, 但是路隊長的後方有足夠車距嗎?
路隊長自己能"最高速限"行駛, 但是若無對應的車距, 後面的車辦得到嗎 ? 能最高速限行駛嗎?

有路隊長就形成車群, 這就是"車流佇列", F車流就降等為 S-stable車流
超完車就離開, 超車道才能維持為 F 車流, 後車才有行車的車距
當所有車都擠在一起/擠在某一路段, 形成一個個車群, 車群之間卻無車? 形成道路空間的浪費
路隊長當然就是"致堵塞超車道行車者"
此即法規
道路交通管理處罰例第33條第2項
前項道路內車道應為超車道,超車後,如有安全距離未駛回原車道,致堵塞超車道行車者,處汽車駕駛人新臺幣六千元以上一萬二千元以下罰鍰。


不離開 , 讓內車道的輛密度越來越高 ???
台灣國道就是誤解法規 ! 不論車距多少? 堅持單一速限的"最高速限"???
如果這樣仍然硬要壓縮車距去 "最高速限行駛"?
如圖內車道的車距是三條車道線, 依法(高管規則6)車速頂多為 60km ? 卻硬是要110最高速限行駛????
反而, 中線車道有4條車道線的車距, 能80km , 外車道有5條車道線的車距, 能100km行駛!

這是壓縮車距去達到 " 最高速限行駛! 騙自己說不塞啊 ! 還能開啊? 硬是不離開壓縮車距去開快車!
卻對這種"違反路權" 不離開? 已經壓縮到車距" ! 一點警覺都沒有
內側車道常常連環追撞就是證明 , 最後不只壓縮到車距 ! 還壓縮到車體本身, 追撞成一團 , 誰造成的???

對照就能知道 , 上面官方說法的《#小型車以最高速限行駛於內側車道,#即合乎規定?》 並不為真!
依法不可能右側超車
其實, 我國的法規 本來就規定有"行車靠右" 依法不超車/不超越應行駛外側車道
回到規則, 安全規則第 101 條
五、前行車減速(維也納道交公約11條:避免加速)靠邊(維也納道交公約第十條 位置靠在右邊的車道)或以手勢或亮右方向燈表示允讓後,後行車始得超越。超越時應顯示左方向燈並於前車左側保持半公尺以上之間隔超過,行至安全距離後,再顯示右方向燈駛入原行路線。

超車Overtaking , 其實包括了二次變換車道 + 左側超越Passing
有安全車距之後, 超車必須要回到原車道
當前車的前方有"內側車道"和"中線車道"二條車道, 可以選擇 , 依照公約必須往"車行道(Carriageway)之邊沿(edge)"的那條車道 靠邊
"維也納道路交通公約" 第十條 在車行道上之位置
每一車輛之駕駛人應於情況許可範圍內使其車輛靠近順行方向車行道之邊沿


這就是行車儘量靠右的條文
"位置"一定要往右靠, 必須移動到中線車道上,若外側車道無車,必須往外側車道靠邊
(1)而前車選擇靠右, 行駛在"中線車道",沒有擠進"內側車道", 代表前車已經"靠邊",表示"允讓"
(2)如果前車正在”內側車道”超越,前車或亮右方向燈表示允讓,表示前車已經準備讓出內車道, 準備駛入原行路線, 表示允讓了。

"維也納道路交通公約" 文件上是有"中文正體漢字"的 "秉本國政府正式授予之權",謹簽字於本公約 ,以昭信守

簽名的 Liu Chieh 劉鍇, 是中華民國駐聯合國常任代表
白紙黑字
大法官釋字第 329 號
依上述規定所締結之條約(公約),其位階同於法律。
這等同於國內法
高速公路及快速公路交通管制規則 第 8 條
汽車行駛高速公路及快速公路,其車道之使用,除因交通事故及道路施工依臨時或可移動標誌指示或交通勤務警察指揮外,應依設置之交通標誌(內側車道為超車道)、標線或號誌之規定,無設置者,應依下列規定
一、在高速公路最高速限每小時九十公里以上之路段,行駛速率低於每小時八十公里之較慢速小型車,或在快速公路最高速限每小時八十公里以上之路段,行駛速率低於每小時七十公里之較慢速小型車,應行駛於外側車道,並得暫時利用緊臨外側車道之車道超越前車。
二、大型車應行駛於外側車道,並得暫時利用緊臨外側車道之車道超越前車。
三、內側車道為超車道。但小型車於不堵塞行車之狀況下,得以該路段容許之最高速限行駛於內側車道

在高速公路最高速限每小時九十公里以上之路段,行駛速率低於每小時八十公里之較慢速小型車,或在快速公路最高速限每小時八十公里以上之路段,行駛速率低於每小時七十公里之較慢速小型車,應行駛於外側車道靠最右側的車道

法規可有說 80km 以上的車行駛那一個車道? 沒有! 法規沒有的怎麼能說成路權 ?????
並非80km以上就能衝進中線車道 , 而是80km也可以行駛外側車道!

怎樣才能進入中線車道? 法規8-1-1 :並得暫時利用緊臨外側車道之車道超越前車。
緊臨外側車道之車道? 三車道為中線車道, 二車道為內側車道

法有明文必須『超越前車』, 才能暫時利用中線車道
無車可以超越,不符"中線車道路權",不符法規8-1-1的此一規定!, 無論車速多少?都無法暫時利用中線車道! 只能行駛外側車道!
不超越任何車,80km以上也是 只能行駛外側車道!

法規所規定之中/內車道"路權", 只有寫 "超越" "超車" 這種實質 比右邊的車字快 !, 肉眼就能分辨, 不是經過測量之後,有了多少公里?,才說誰快誰慢! ←法規完全沒這樣寫
對於外側車道80km以下 VS 中/內車道"超越""超車", 法規是分開處理 , 沒有混淆

中/內車道"路權", 是相對車速, 並非寫多少公里!

法規很清楚 , 區分有 應依設置之交通標誌(內側車道為超車道) 及 無設置者
法規白紙黑字 其車道之使用,應依設置之交通標誌(內側車道為超車道)之規定
車道之使用 就是車道之路權 , 白紙黑字 應依設置之交通標誌(內側車道為超車道)之規定

也就是應該看 8-1-3 本文規定(內側車道為超車道) ←此為路權
也就是 《二次變換車道+左側超越》,法規指定去這個車道 !

並非不依據法規? 反而改去看無設置(內側車道為超車道標誌)者,才看的, 8-1-3但書的規定??←此非路權,而是遵守義務!
"車道之使用(路權)..應依設置之交通標誌(內側車道為超車道)即本文規定, 並不是去看但書(無關"車道之使用")!
但書並非路權(權利), 是速限(義務) !

內側車道路權(車道之使用)只看 8-1-3 本文 ! 超車者取得內側車道路權! 本來就不必看但書"最高速限行駛於內側車道"(《最高速限》這項限制, 無關"車道之使用")
而且,條文 "該路段容許之最高速限" 根本不是在說用路人的車速!
而是 「限5」標誌 ! 變更為那一種標誌!
道路交通標誌標線號誌設置規則第 85 條
最高速限標誌「限5」,用以告示車輛駕駛人前方道路最高行車時速之限制,不得超速。設於以標誌或標線規定最高速限路段起點及行車管制號誌路口遠端適當距離處;里程漫長之路段,其中途得視需要增設之。

行車時速之限制?明明是限制! 怎麼會自己變身成"路權"????
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第 4 條
駕駛人駕駛車輛、大眾捷運系統車輛或行人在道路上,應遵守道路交通標誌、標線、號誌之指示、警告、禁制規定,並服從執行交通勤務之警察或依法令執行指揮交通及交通稽查任務人員之指揮。
前項道路交通標誌、標線、號誌之指示、警告、禁制規定、樣式、標示方式、設置基準及設置地點等事項之規則,由交通部會同內政部定之

依法 駕駛人應遵守道路交通標誌、標線、號誌之指示、警告、禁制規定
依法 交通標誌(最高速限)...由交通部會同內政部定之
(依法,提高速限 根本不必修法! 是由交通部會同內政部定之 !)
依法 最高速限標誌「限5」,用以告示車輛駕駛人前方道路最高行車時速之限制

8-1-3但書: 小型車於不堵塞行車(有55m車距,為F自由車流LOS A,B,C)之狀況下,得以(交通部會同內政部定之)該路段容許之最高速限(限5標誌,行車時速之限制)行駛於內側車道。(駕駛人遵守義務 依限行駛 ,依限(限5標誌)行駛於內側車道)
依限(限5標誌)行駛於內側車道!
"速限"那來的路權? 所有的法規都看完也找不到?
現行的錯誤是完全將 "遵守速限" 依限行駛 這項義務 混淆為路權(權利)!

把原本的限制倒過來說成"權利"? 這個錯誤是 權利(路權)和義務(速限)不分!

"車道之使用(路權)..應依設置之交通標誌(內側車道為超車道), 並不是看但書 !
但書並非路權, 是速限 !
應該是取得路權者使用內側車道 !
法規白紙黑字,原本就規定了 "超越(外側車道)前車取得中線車道路權! " 超車者取得內側車道路權!
非超車無 中線車道/內側車道路權 , 當然只能行駛於外側車道 !
路權歸屬為何? 路權歸屬於那一方?
『超車道』路權歸屬於那一方 ? 當然是"超車"那一方擁有優先路權,沒有路權的一方要讓離超車道!
超車道是輪替使用,"任何人(車)使用完"喪失路權"都要離開, 回到法規所規定的位置",超車是超中線車道"路權範圍40-55m"內的中線車,路權最多只有55m! 超出55m之外, 同樣喪失路權, 必須離開
"速限"是遵守義務 , 完全無關路權 !
必須先取得路權 , 四個車輪都在內側車道上了, 之後, 才有可能遵守內側車道的最高速限!
不可能有一台沒有內側車道路權,不會出現在內側車道上的車, 卻自稱要去遵守內側車道的速限,還能跑出"最高速限"在位置錯誤的車道上??

違反路權當然有罰則
這就是處罰條例33-1-3: 未依(超車道)規定行駛(內側)車道 這是走錯車道的違規 !
走在不是法規所規定的車道上 !
非超車佔用內側車道, 車身佔用了5m 長的內側車道, 前方安全車距佔用了55m, 總共佔用了60m長的車道, 讓超車道少了60m的長度可以使用!

所有法規都是環環相扣的 !
高管規則11 也同樣指定 →汽車在行駛途中,變換車道或超越前車時,應依標誌("內側車道為超車道")、標線、號誌指示,
變換車道或超越前車時,標誌重複指示 "內側車道為超車道", 應該走"內側車道"超車, 不是走外側車道 超車! 因此不可能右側超車 ! 這違反了高管規則11!

當變換車道超越前車,暫時利用中線/內側車道! 有涉及"內側車道"就必須遵守內側車道路權(超車) !
誰能"暫時利用○○車道"?
這代表路權有一定的授權範圍! 不是無遠弗界,不是永久! 變換車道或超越前車之後,仍然回到原車道!
法規有寫"暫時利用○○車道"!暫時 ! 不是"變換車道或超越前車"就不必回原來的外側車道!

而且,依據 我國簽約 , 法律地位等同於國內法律的"維也納道路交通公約"第十條 在車行道上之位置
規定要儘量靠邊沿(路緣edge)的方向(台灣的edge在右邊) ←儘量靠右邊的那個車道行駛
keep his vehicle near the edge of the carriageway appropriate to the direction of traffic
仍然回到右邊, 原本發動變換車道或超越前車的原車道!
不可能右側超車 ! 這違反了"維也納道路交通公約"第10條!
還有
道路交通安全規則第98條
汽車在同向二車道以上之道路(車道數計算,不含車種專用車道、機車優先道及慢車道),除應依標誌或標線之指示行駛外,並應遵守下列規定:
二、小型汽車內外側車道均可行駛,行駛速度較慢時,應在外側車道行駛,但不得任意變換車道行 。

行駛速度較慢時,應在外側車道行駛,這是比較"相對車速", 不是絕對車速多少公里
應在外側車道行駛,
行駛速度較慢 怎麼可能超車 ??若發生右側超越?必然有左/右車道位置錯誤! 依法不可能發生右側超車 !不可能走外側車道超車! 不可能右側超車 ! 這違反了安全規則第98條!

沒有被法律 分配/指定/排序 去使用內側車道之人或車 , 就有讓離"內側車道"義務 !
如果沒有依據法律及法規的規定,走錯車道的違規行為, 適用 處罰條例33-1-3未依(超車道)規定行駛(內側)車道 處罰。

問題: 最高速限行駛的車, 法律所指定去的是那一個車道?
答案: 法規沒有指定! 三個車道都可以"最高速限行駛" !

因為三個車道的"最高速限"都相同! 速限無論如何提高, 都不可能拿來區分車道!
因此, 只要回歸到法律 ! 回歸『超車道路權』 !不要拿錯誤的函釋 ! 就能 讓 超車道 有功能 。

讓超車道 有功能 , 有疏洪道才不會塞車
herblee wrote:
w...(恕刪)

你知道台灣人幾乎是不保持安全距離的嗎?
我高速公路超車也常常一超就是2-3台才回中外線
不保持安全距離+愛超速的配在一起才是台灣實況
61開105後車可以高速靠近逼車喇叭閃燈
結果隔壁道都是80左右黏在一起的車
按你說的就是大家全都去外線排隊塞車
內線當作德國無速限給那些逼車仔表演?
  • 2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2)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