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

怒路症發生原因是甚麼?

感覺新冠疫情後精神異常的現象好像變多了!不知道是不是新冠後遺症或疫苗副作用導致腦霧或情緒控制變差了?
jiahsien wrote:
當你覺得問題都在政府...(恕刪)


舉例來講,從新店家樂福往新店交流道,最終到交流道入口就只有一個車道,但是在紅綠燈前有三個車道都想匯入。

塞車我可以忍,慢慢排隊,但每次你乖乖排隊,就有很多剛剛才從高架下來的車直接鑽入。
這種環境就會讓人開車憤怒咩....
但高架下來這樣開,有違規嗎? 可能也沒有....
我排了五分鐘,你只花五秒鐘,要怎麼不路怒XD
kevin003003003

禮讓別人不用憤怒啦,他從高架下來沒有塞到也沒辦法,各國慣例都是拉鏈式匯入一台讓一台,但是三個車道匯入的設計很爛

2025-07-28 16:20
cdyao

就是整路都是這種環境,累積很多小怒又經年累月,會有人路怒也是合理

2025-07-28 17:21
怒 當然是火別人 不可能火自己啊

別人是指 前車 大環境 甚至旁邊或後排

每個人用路都有目的

要上下班 接小孩 跟人約幾點幾分不遲到 送急診 趕考試 送餐 送菜....

一條路上當下 每個駕駛用路心態不一樣

有人逛大街找門牌號碼 有人正在講電話 有人正在罵老公 罵小孩 滑導航 .... 導致沒注意其它車

還有人就是很專心 但就是超過XXkm 就會怕 (車不差 是人膽子養不胖)

別人沒跟上前車 沒正確使用燈號變換車道.. 任何理由都可以找到生氣點


所以 開車就專心 要為別人著想 (前面 後面 旁邊 ) 不要讓他人找到生氣點

不小心惹到人 也忍耐讓他過去

別人惹到你 大不了閃他一下 叭他一下 卡緊ㄟ啦

不要理智斷線 (尤其是被叭 見笑轉生氣 )

想一下後果 不浪費更多人時間

今天就美美的過去了
人民素質太低是主因,台灣的道路設計要參考歐美日從新改造一遍,並將科技執法跟檢舉制度廢掉,很多時候有突發狀況需要閃避或禮讓,就被檢舉越過雙黃線或闖紅燈。
台灣路怒症現象近年來確實越來越常見,這與多方面的社會、心理與交通結構因素有關。以下是幾個主要原因的分析:

一、交通壅塞與道路設計不良
車多路少:都市人口密集、車輛持有率高(尤其機車密度世界第一),但道路空間有限,容易導致壅塞與焦躁。
號誌設計不合理、路口複雜:例如綠燈時間太短、路權不明(人車爭道)、混合車流(汽車、機車、自行車共用車道)等,都會增加駕駛的不安全感與壓力。
違規成本低、執法不一致:違規者常未被有效取締,守法者感覺「吃虧」,容易激發憤怒情緒。

二、生活壓力與情緒管理困難
工時長、生活節奏快:台灣人平均工時高,生活壓力大,開車變成情緒出口,稍有不順就容易爆發。
缺乏情緒教育:在學校或家庭教育中,對情緒控制的訓練普遍不足,導致遇到衝突時以攻擊、咆哮等方式發洩。

三、用路文化與社會風氣
互相容忍度低、缺乏禮讓文化:許多駕駛人缺乏「共用道路」的觀念,遇到插隊或阻礙就直接反應,形成惡性循環。
模仿與群體行為:看到其他人路怒、飆車或搶道會不自覺模仿,逐漸形成社會常態。
媒體放大與網路影響:抖音、YouTube等平台流傳各種行車衝突影片,反而可能助長這類行為的合理化或模仿效應。

四、執法與教育落後
交規教育不足:駕訓班重考試技巧,忽略用路態度與風險管理。
缺乏心理干預機制:對於有攻擊傾向或多次違規者,缺乏進一步輔導或矯治措施。

五、科技干擾與注意力分散
手機干擾:許多駕駛邊開車邊滑手機,容易誤判或反應不及,引發誤會與怒火。
導航與APP誤導:導航有時會錯誤引導車流,讓駕駛感到混亂與焦躁。

小結
台灣路怒症的背後,其實是一個 交通結構失衡 + 情緒壓抑 + 社會文化缺口 的綜合反映。若要改善,除了交通設計與執法需要進化,更重要的是教育與文化氛圍的轉變,例如:
1.推動禮讓文化、尊重路權
2.情緒管理教育從小扎根
3.強化駕訓制度與違規後教育課程
4.建立冷靜駕駛的正面社會價值
cdyao wrote:
舉例來講,從新店家樂...(恕刪)


但那不就是人的問題?
我很常看到路口不淨空的....
都宣導多久,還是沒人要淨空....

我要強調,錯的是"全部的人",政府跟駕駛人都有問題。
道路設計固然可以改善,但設計終究是為了輔助善良駕駛更方便去使用道路,但不是防三寶
就什麼都可以不爽
被擋不爽,排隊不爽,被插隊更不爽
很簡單
前面 空空 的 他老木擋前面 以下諸多範例

1.要轉不轉的 也擋在前面
2.半路開車找車位 或是找門牌的 也是擋前面 .........
還很多 他媽 的 開在後面的 就 一肚子火
火的地方 不是不等 他 是前面都空的 又擋全部的去路 光想到 火都來了
嗨嗨達 wrote:
相信以前就有,但是最...(恕刪)


認真討論應該是現在的人生活的步調較快,所以有時都會趕時間,如上班。或是前面無車你慢慢開後面檔一整排的那種。第二點就是使用工具的差異,一般市區來說,機車會比汽車快,所以機車會認為汽車是烏龜,郊區則反之。第三點就是年紀上的差異,通常年紀越大速度越慢,就拿我40歲的人來說可能覺得70歲的開很慢,但他們不覺得,而我覺得我開很快,但年輕人可能不這麼認為,因為他們要更快....但重點還是大家都能在任何路段都至少能維持GPS測出的速度上限,而不是看表速..因為有些車輛時速100,但實際可能只有95,等到110時,可能才102而已,還有就是慢車盡量靠車道外側,內側就讓給速度快的人去開吧,說真的我也很討厭開慢慢的駕駛佔據內側車道讓人無法超車或開快,尤其是單線道或是山路..
簡單講就是沒耐性

覺得不能有車擋在他前面

覺得自己不能停下來

停下來就開始焦慮

然後又會越來越嚴重,越來越焦慮
exricky1030

你可能交通破事遇到的量不夠,每個大壞人變身前都是濫好人...

2025-07-28 17:24
陳阿瓜~

exricky1030 那怎麼有些人遇到的破事就特別多? 因為沒耐性 脾氣差 所以一堆事情都是超出他的忍受範圍 自然就覺得全世界都與他為敵 可憐人必有其可悲之處 可以思考一下這個觀點

2025-07-28 18:02
  • 7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7)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