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人民除了繳稅,支持政府,沒有任何選擇權。
沒有進到上面公司,你在韓國就是廢人一樣。
進去後,年紀沒爬到一定程度,等著就是被冷藏,羞辱。
你可以不要選擇裕隆,其實就是日產。台灣不會要你愛國心,一定得買裕隆。
但韓國只有買得起韓國車。
會說,可是韓國車很便宜啊,,,
知道那是為了用多少人民稅金補貼出來的。
所以,沒辦法買豐田,本田,日產,歐美車。
就為了扶持自己的汽車產業。
還好當初趙耀東的大汽車廠沒有做起來。
不然,不但連台積電沒有,政府資源都被拿去補貼汽車,
汽車廠也在世界沒辦法競爭。
台灣人的審美觀?能力,能做出媲美世界等級的嗎?
有裕隆,產生了多少工業基礎,工具機,模具,才能誕生現在CNC,電腦,當初的家電,摩拖車,半導體面板要的設備商。
也有了台灣的工業教育,高職,五專,二專,大學,讓台灣不同於四小龍以工業立國。
就當裕隆是階段任務。
在怎麼努力的車,資源比不上外國,就是要被台灣設計生產的CP值比下去,不就是納智捷嗎。
不買就算了,跟那些百年車廠比,一直噴。
台灣的四百年的外來文化,本來就沒有所謂的忠誠度。
這也沒什麼不好,也就是,有更好的我就用。
裕隆當然也要需要負擔的地方,當初政府扶植,補助,還有關稅保護,國人也對裕隆相當支持,結果以前裕隆沒搞起來,後來的納智捷油車更是網路嘲笑耗油的共用梗。裕隆的實力現實上就是沒辦法在世界上競爭。
其實政府關稅保護,補助也不是獨厚裕隆(雖然他們可能還是最大受益者),該有的獎勵措施,該有的保護措施,只要當時符合的國產汽車廠都是可以受惠的,如果很好賺,為何其他車廠不做?或是其他資本家不下來做?
除了裕隆政府也有過發展汽車工業的計畫,前面有人提到與豐田合作大汽車廠的計畫,只是當年沒有談成,談成了也許現在有一家年產50-100萬輛可以出口的汽車廠,但有可能像當年兩兆雙星計畫就消失在歷史洪流之中。
除了車廠,和政府政策穩定性外,整體台灣市場就是小,相對是難能力以撐住一個可以在世界競爭的品牌(韓國是台灣的兩倍多市場規模)
一件事沒有成功,抓戰犯是最容易的,但沒有成功只是憑一個戰犯就會敗局的嗎?
Kid-O wrote:
在韓國你想買便宜國產車就只有現代跟KIA可以選擇。
在台灣你不買裕隆,還有合泰的Toyota、六和的福特、當年太子的Suzuki、三陽的Honda。
1/2跟1/5的差異是基本數學不用多解釋吧!
韓國還有 大宇, 雙龍, 三星雷諾
我幫你多講2個台灣的, 三富雷諾, 台塑.

        內文搜尋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