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篇硬帶風向,認知作戰批鬥的用語太多。機車電動化是還沒成功不是被拖垮,問題設定有問題。一個產業在不靠補助能夠持續自主管理並且順利盈利回收投資成本,才是一個正常運作的模式。目前的電動機車,並未看到盈利回收投資。
byran wrote:每30~40公里就要...(恕刪) 電車三個問題:重量/續電力/充電時間四輪的可以裝大電池,可以承受重量變化...但機械車位可能有點問題最大的問題在充電時間兩輪的換電不能用太大電池,不然搬不動每天練舉重,所以不能大顆因此重量不致成問題(裝很多顆一樣也會有重量問題),但續電力就是問題目前大概只適合短程,除非電池技術突破吧
我是電動機車的曾經擁有者和使用者,我來說說我騎了五年的感受當然我不是其號稱豪宅等級的G牌,我只是去買了從大陸進口的電動改裝機車以價格來說,G牌自然是有信仰的人才會去騎的他們品牌的定位就是走高級路線,例如iphone和特斯拉,甚至愛瑪仕但是這些品牌打的是有錢人,以市占率來說,都不及其他手機或汽車和平價包包來的普及以自己一個平凡人來說,信仰是比不上每天三餐吃飯的問題電動機車之所以在大陸這麼普及的原因,最主要是方便便宜我可以用市電充電,我只是要上班短程通勤,甚至比油車便宜,我騎了五年光是油費就已經回本了既然這樣為何最後我還是捨棄電動車,最大的問題在於維修不方便油車有很多維修站,但電動機車沒有雖然我買的是在一般機車維修站就可以修理,用的料也是一般機車在用的,但大多數維修站是拒絕維修的甚至還有遇到打著你是電動車然後血盆大口的要維修費,一條煞車線要價1000元,但那也只是普通的油車剎車線而已所以五年之後因為鑰匙遺失導致無法發動,才捨棄掉電動車,並非電池老化到無法使用或是其他故障問題因為電動車的啟動系統也是比較特殊的,一旦鑰匙掉了沒有輩分就沒了鑰匙店是你要有那個鑰匙的空白版他才能幫你複製,所以如果沒有特別準備就是沒了電動機車沒有油車那麼多零件但卻賣的比油車貴是我覺得很奇怪的事情因為說穿了也只有運轉馬達,電池等電力系統這樣而已,剩下的就是塑膠殼換電坦白說我覺得就只是噱頭,實際上並不實際,因為里程真的不高,換電也不方便還被綁死所有國家定位電動車都是短程使用的城市代步車,並不是拿來長程環島用的所以定位錯誤還有配套措施錯誤才是真的電動機車失敗的原因而且我還曾經租用過G牌還有光陽的電動機車,我必須說,G牌在維護上面明顯比其他牌還要糟糕這顯現G牌並沒有真的在維護上下功夫,這便是他們高層管理上還有政策上的問題現在看到G牌跌落神壇其實並不意外每一個商品會成功,一定是真正切合普羅大眾的生活使用上,只有信仰是撐不久的
電動車不普及原因,就是貴!騎乘體感遠優於油車,也不用換機油、齒輪油!車價比油車貴快50%,補助後才比較便宜。資費超貴,大約是油車2-5倍,這是最大原因,不騎也要付錢,用量低資費超不友善,跟以前電信一樣,月租資費很貴,降價路還很長!維修很貴,模組化維修,壞零件整個換,價格很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