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

如果台灣人不騎機車,一人一汽車會更慘唷~!

各國對於大都會區的發展都是以大眾交通運輸為主
台灣在這方面發展的太慢這才是該鞭的
扯什麼汽機車問題根本是倒因為果
本人文章內容不同意未經許可之任何形式複製轉載
myfirstcar

就等北懶擋的財花法吧,到時個每個縣市政府自己去發展自己的區,確實 扯什麼汽機車問題根本是倒因為果

2025-01-04 14:37
Lexus001 wrote:
禁止台灣機車或是提高...(恕刪)


台灣是民主國家,不可能禁止機車啦
若可以禁止不如在7am~7pm,市區只能騎100%腳踏車或是搭公共交通

不用啥事都推給政黨立法委員去做

說真的,每個縣市的人口密度不同

各縣市政府是可以在捷運站的範圍不再提供機車位
就讓市場需求,去停私營停車場,就自己選擇是搭公共交通或機車

沒有捷運的縣市就看如何改善道路設計,減少車禍

你說的增加機車專用道(禁止機車行駛並設有機車專用道之橋梁或一般道路)、廣設減速帶(尤其是巷口和山區道路)都OK

如我說的,每個縣市的人口密度不同,城鎮繁榮度不同,應該是每個縣市政府的責任
Lexus001

同意

2025-01-04 14:33
huang635555

傻子市長才會這樣做[笑到噴淚]

2025-01-04 17:28
台灣的交通比日本擁擠,儘管汽車數量遠不及日本,主要是由以下幾個原因造成的:

1.地狹人稠
台灣人口密度高:台灣每平方公里人口密度約為 650 人,而日本僅約 340 人。台灣土地面積相對較小,但人口密度集中,特別是在西部都會區。
都市規劃有限:台灣城市發展較為集中,市區道路設計早期未考慮現代化交通需求,道路狹窄,難以容納大量車輛。

2. 機車數量極多
台灣人均機車擁有率世界名列前茅,機車雖小但數量龐大,占用道路空間,特別是交通尖峰時段造成擁擠。
機車和汽車共用道路,增加了交通複雜性,進一步降低了行車效率。

3. 公共運輸發展不均
日本公共交通系統發達:如新幹線、地鐵、城際列車網絡密集且準點,吸引大部分民眾選擇公共交通。
台灣公車和鐵路使用率低:雖然台北和高雄有捷運,但在其他地區,捷運和公車服務較少,民眾更多依賴私人交通工具。

4. 交通規範與駕駛行為
駕駛文化差異:台灣部分駕駛人守法意識較弱,違規停車、闖紅燈等行為常見,影響交通秩序。
交通管理不足:台灣部分地區交通號誌設計或管理效率偏低,造成瓶頸效應。

5. 道路基礎建設
台灣道路網絡雖然密集,但多數道路寬度不足且設計以汽機車為主,行人空間也常被佔用,增加交通的複雜性。
日本許多道路系統歷經多次升級改造,更能應對大流量車輛。

6. 停車問題
台灣許多地區停車位不足,導致違規停車現象普遍,壓縮行車道空間,進一步影響交通流暢。

台灣交通擁擠問題反映了現有交通體質的不足。改善交通需要多層面的策略,以提升效率和降低擁擠情況。

1. 是否要放棄汽車?
不必完全放棄,但應降低對汽車的依賴,推動多元交通選項。原因如下:
汽車使用的高成本:包括燃料、停車、道路維護等,對社會和個人都有負擔。
交通容量限制:汽車佔用大量空間,並非高效的通勤工具。

2. 在有限空間內開道路?
大規模拓寬道路不一定是解方,因為:
誘發需求:更多的道路會吸引更多車輛,長期反而增加擁擠。
空間限制:台灣都市密集,土地資源有限,過度拓寬道路會犧牲人行空間與生活品質。


如果台灣嚴格限制汽車,推廣類似東南亞的「嘟嘟車」作為主要交通工具,同時限制時速、取消交通號誌並採用「人車自由通行」的模式,交通系統和城市景觀將發生顯著變化。以下是大致描述:

1. 街道景象
小型化交通工具主導:
嘟嘟車成為主要交通工具,搭載能力大約為 3 至 5 人,體積小於汽車但大於一般機車。
街道上主要是嘟嘟車、自行車和步行者,汽車幾乎消失。
緩慢有序的交通流量:
限制時速(如 30 公里/小時以下),車速較慢,車輛在人行道和街道之間靈活流動,形成混合交通流。

2. 取消交通號誌的影響
人車互動更加頻繁:
路口無紅綠燈,所有車輛和行人依靠「眼神交流」和默契通行。
行人優先,但需要時刻注意周圍車流,避免發生意外。
低速狀態減少事故嚴重性:
車速降低後,雖可能發生小規模碰撞,但傷亡率大幅降低。

3. 社會和生活的改變
社會性交通工具:
嘟嘟車可能發展出共乘文化,類似計程車但更靈活,成為短途旅行的主力工具。
這種模式促進社會互動,因為每次搭乘可能與陌生人共乘。
生活節奏更慢:
交通速度降低使整體通勤時間增加,但同時壓力可能減少,因為慢速環境更符合步行與小型交通工具需求。

4. 經濟與環境影響
交通成本降低:
嘟嘟車耗油量低,維護成本比汽車便宜;大部分市民可以負擔。
使用電動嘟嘟車的推廣將進一步降低空氣污染。
城市空間更自由:
移除汽車後,許多道路空間可重新規劃為行人廣場、綠地或自行車道,提升城市宜居性。

5. 可能的挑戰
混亂與適應期:
起初,取消交通號誌和混合通行可能導致混亂,需要市民適應和學習新的通行規則。
需要廣泛的教育和宣導,確保所有用路人理解「自由通行」的運作模式。
運輸效率下降:
嘟嘟車承載量有限,無法滿足長途通勤需求,可能需要發展高效的公共運輸(如捷運)來補充。
空氣與噪音污染潛在增加:
如果嘟嘟車數量過多,且仍以內燃機為主,可能帶來新的環境問題。
可能的未來畫面
交通風格類似東南亞都市(如曼谷或河內):
街道熱鬧繁忙,嘟嘟車穿梭其間,行人隨處可見,混亂中有序。
都市設計回歸人本化:
街道設計以行人和小型車輛為主,促進慢生活和社區連結。
全新的台灣特色交通文化:
嘟嘟車融合台灣在地設計,如裝飾本地文化元素,形成獨特的都市風貌,成為文化象徵。
這樣的模式能否成功取決於政策推動力和市民接受度,且需要充分考慮城市的實際需求與基礎建設的配合。

如果將嘟嘟車與中運量捷運、輕軌、公車等公共運輸方式相結合,同時保留少量必要的交通號誌、天橋、人行道、高架橋等基礎設施,交通系統將更有條理,城市景觀與生活方式也將發生深刻變化。以下是這樣的發展情景大致描述:

1. 街道與交通景象
嘟嘟車作為核心交通工具:
街道主要由嘟嘟車主導,搭配自行車、步行等短途交通工具。
嘟嘟車成為居民日常通勤與短距離出行的首選交通工具。
設有專屬「嘟嘟車道」,避免與行人和自行車混流。
中運量捷運與輕軌的連結:
捷運與輕軌成為中長距離通勤的骨幹,連接主要城市中心、商業區與住宅區。
捷運站和輕軌站周邊規劃為「多式交通樞紐」,提供嘟嘟車停靠點、自行車租賃站和步行便捷通道。
公車作為補充:
公車負責捷運與輕軌未能覆蓋的地區,提供靈活的交通選擇。
小型電動公車與嘟嘟車並存,解決偏遠地區的最後一公里問題。

2. 基礎設施與交通秩序
人行優先設計:
天橋與人行道:
人行道寬敞且與車道分隔,提供樹蔭和座椅,讓行人安全舒適。
天橋設計美觀,配備無障礙電梯,方便行人跨越主要幹道。
混合交通的有限號誌:
少量必要的交通號誌集中在交通流量大或路口較複雜的地方,輔助維持秩序。
結合智慧交通系統,動態調整號誌時間以適應即時流量。
高架橋與多層次道路:
高架橋用於分流中長距離車流,讓嘟嘟車與公共運輸無干擾地通行。
輕軌部分路段高架,部分路段地面,與城市景觀和諧共存。

3. 城市生活的改變
「慢城」文化興起:
車速降低、步行空間增加,使居民能更從容地生活,街區氛圍更加友善。
社區商店、咖啡廳等步行可達的地點興起,促進街區活力。
多式聯運變得方便:
市民習慣利用捷運、輕軌和公車作為主要交通工具,再透過嘟嘟車或自行車完成短途旅程。
一卡通或手機支付整合多種交通工具,減少換乘不便。
降低居住壓力:
輕軌和中運量捷運擴展都市範圍,使更多人選擇住在近郊,而不必擔心交通不便。

4. 經濟與環境影響
環境更加友善:
嘟嘟車以電動為主,搭配高效的公共運輸,大幅降低碳排放。
行人道和綠地增加,城市景觀更宜人。
經濟多元化:
嘟嘟車行業促進就業,創造大量駕駛、維修與服務崗位。
地方經濟因步行與輕軌站周邊的商業活動增長而繁榮。

5. 可能的挑戰
資金與規劃需求高:
捷運與輕軌的建設需要巨大的初始投資,且需謹慎規劃與分配資源。
市民適應期:
需要教育與宣導,幫助市民習慣新型交通模式並遵守新規則。
容量問題:
在尖峰時段,公共運輸可能出現擁擠,需要靈活調整運力。

未來的台灣交通畫面
城市中心車輛減少,行人和自行車主導街景,步行友善的環境讓街道活力重現。
嘟嘟車穿梭於寬敞的車道,捷運與輕軌在高架或地下暢行無阻。
城市邊緣的輕軌站成為重要樞紐,人們通過嘟嘟車或自行車輕鬆接駁。
空氣清新、噪音減少,台灣成為一個以人為本、綠色交通為主的宜居城市範例。
這樣的系統將大幅改善交通擁堵與環境壓力,同時提升居民生活品質,成為融合效率與人性化的現代城市典範。
huang635555

這是複製貼上嗎?還是你的競選文宣?這樣宣傳絕對選不上[笑到噴淚]

2025-01-04 17:30
人民幣

立意良善 但 選不上

2025-01-14 11:02
下雨天會塞車,就是原本騎機車的人開車了!除了雙北,其他縣市不騎車就是開車沒錯啊
huang635555

路上都是機車,路況就會變好?天方夜譚[笑到噴淚]

2025-01-05 11:00
Leonyang1603

huang635555 100台1人汽車跟100台1人機車何者會比較順暢? 我想這是小學程度就能回答的問題了[0分]

2025-01-06 19:59
不管那一種交通工具,一切都是人的問題,
騎機車的人想鑽就鑽因為他騎的是機車,
開車的人想鑽有時鑽不了,因為受限於汽車的體積,
就是因為機車亂騎亂鑽的,路上的機車汽車駕駛為了避讓他們,
所以車流的速度因此而變慢。
huang635555

幫你補充,相當車禍也變多[笑到噴淚]

2025-01-04 22:40
陳阿瓜~

機車亂鑽仔 開了車就變剪線仔 貼屁屁人 差不多意思

2025-01-14 11:23
路權仔在嚇人而已啦。
台灣人如果不騎機車,為什麼只有汽車選項??
可以共享單車,可以共享機車,可以大眾運輸。

路權仔的腦迴路真獨特~~
Leonyang1603

這是種比喻,當然沒說非得騎車不可,但同樣是"一人用車"狀況,一人機車遠比一人汽車來的不影響交通狀況[幫不了你]

2025-01-05 10:04
yoyo53421 wrote:
最近常常聽到...(恕刪)


台灣是不是很窮的國家?

連這種地方也要劃機車格

自己家裡沒地方放?



huang635555

半夜見網友[笑到噴淚]鬼扯[笑到噴淚]

2025-01-05 15:28
Leonyang1603

為什麼是半夜? 就算半夜又如何? 可以不要一直來秀你的智商程度嗎?[0分]

2025-01-06 20:01
JAYOK wrote:
台灣的交通比日本擁擠...(恕刪)


看到機車數量多造成交通問題就邏輯0分

下雨天特別塞車是為什麼? 因為平常騎車的人改開車了

連續假期高速公路塞爆是為什麼? 因為平常騎車上班的人放假了

一台汽車 = 6台白牌機車的道路面積,竹科、內湖 無時無刻塞車就是因為一堆一人汽車

但是四輪大爺自私鬼總是怪機車多、鑽來鑽去,從來不怪自己愛違停和自私

搞清楚一件事,轉彎撞死行人、酒駕撞死人、毒駕撞死人、暴衝撞死人、競速飆車撞死人、開自動駕駛撞爛防撞車,以上全部都是四輪大爺的每日任務在輪流觸發,台灣每年交通事故死亡的人數,四輪大爺可是貢獻70%以上。
該用戶已被屏蔽

就是那些平常一堆不開車的一上路,就是個移動路障。

2025-01-05 16:15
junsport1983 wrote:
看到機車數量多造成交...(恕刪)


那幾位唐先生的大腦明顯異於常人,特別是每句話後面都要加一個""的神經病



別人怎麼樣我是不知道啦,但如果真的要我不騎機車的話我一定是開車出門的啊。
  • 7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7)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