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利時、匈牙利、捷克、土耳其,甚至法國車廠雷諾近幾年大力培植的摩洛哥電動車產業,這些國家都有汽車零組件製造相關產業,也都與中國電動車進口有利益衝突。歐洲阻擋中國車是一定要的。歐洲很大,並不是只有德國與中國的合資企業而已。
Volvo 就乖乖宣布要轉移到比利時組裝了。
匈牙利也希望中國車不要進口,而是到匈牙利組裝與投資。
土耳其、捷克與東歐更是有很多汽車零組件製造廠。
Google 一下摩洛哥的電動車製造,其實成本比不比中國高多少。法國投資有多少!
歐洲關稅保護自己是正確的。沒有學美國課個100%,已經是太軟了。
任何產業被中國「卷到」,都沒有好下場。這點特斯拉的馬斯克,以及韓國的面板、美妝、記憶體、電池⋯都是深受其害最有感了。其他鋼鐵、太陽能板,幾乎中國卷到哪,該產業就倒一片。
還好台灣的半導體與AI供應鏈有美國政府在把關控管,斷捨離,沒有「中國卷」,要不然台灣現在股票不只不可能上萬點,可能跟特斯拉與蘋果一樣,持續下滑。
全世界的文明國家都在努力轉彎與中國斷捨離,但台灣的小粉紅例外!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