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

國3通霄段工程緩撞車遭撞 2工程人員捲車底送醫均不治

買了緩撞車就萬能無敵?

工程車, 緩撞車 前後停在一起.

工人及緩撞車駕駛還站二車中間講話

完全沒有依循緩撞車設置規範來運作執行

從上到下到人民一堆人都認為買了硬體就好了

沒有花時間做嚴謹的安全訓練, 一切都是屁

陳阿瓜~
陳阿瓜~ 樓主

maya95 你說的嚴謹訓練是對的 因為工人施工不能離緩撞車這麼近

2023-06-20 11:33
iiring

+1看過影片,若工程緩衝車使用得當可以避免傷亡的!!聯結車肇事是台灣的日常[拇指向下][拇指向下][拇指向下]

2023-06-20 15:56
5D3 wrote:
你確定你有"認真"看新聞?守則規定緩撞車和工作車應該保持多少距離,你有去了解嗎?到底是誰沒認真看啊,你知道被撞死的2人其中一人是緩撞車駕駛嗎?

依據你自己貼的高公局施工守則
你所跳針的工作車與標誌車
可以合併為同一台車
所以沒有 兩台車相隔多遠 的問題

我真心請教你
這台緩撞車哪裡停的不合規?
(註:工人站在哪那是另外的問題,就不混在一起討論了)
5D3
5D3

你又繼續開這好笑的,一句工人站哪是另一個問題我就不想回你[拇指向下][0分]

2023-06-20 11:37
陳阿瓜~
陳阿瓜~ 樓主

本來就是不同問題,難道上面的緩撞車停放守則裡有畫工人要站哪? 一直跳針守則 又一直想跳脫守則 我真的不知道你要幹嘛? 一直跳針施工疏失,具體疏失在哪卻講不出來

2023-06-20 11:39
谷歌來的 有人做的研究報告

單位 kip = 1000 磅

緩撞車重量, 衝撞車重量及速度. 撞擊後緩撞車會被往前推多遠

62 英里就是 100 公里

https://www.researchgate.net/figure/Estimated-rollahead-distance-for-a-TMA-truck-struck-by-a-moving-vehicle_fig8_32965675



==

紐約交通部給的表

divisions/operating/oom/transportation-systems/safety-program-technical-operations/work-zone-control/repository/Shadow_Vehicle_Roll_Ahead_Distance_Table.pdf



紐約州工作區域規範





==

廠商 Scorpion 蠍子 10000 系列 緩撞器的詳細規格及手冊 (不知台灣用的 model)

https://www.traffixdevices.com/docs/attenuators/scorpion-tma/traffix-scorpion-tma_installation-manual_a1.pdf
maya95

美國有50州,州之間差異很大,規定也不盡相同.康乃狄克州甚至使用自製緩撞車.但人家安全意識很高.台灣最大問題是人民(官員到民眾,施工者到駕駛人)素質極差,安全意識薄弱到異常可怕,事故不斷一點也不意外.

2023-06-20 16:10
Bookwarm

在先進國家,工人因工安受到傷害或死亡,若是證明公司有責任,須賠一大筆賠償金,金額通常會比買安全裝備+員工工安受訓+不超時加班的損失還多,因此老闆會要求員工安全比賺錢重要。台灣則是相反...

2023-06-21 8:06
美國國家 施工安全 資訊中心

https://workzonesafety.org/publication/countermeasures-to-reduce-truck-mounted-attenuator-tma-crashes-a-state-of-the-art-review/

減少車載衰減器 (TMA) 碰撞的對策:最先進的評論 PDF 文件檔

為了支持工人和駕駛員的安全,本研究進行了全面的文獻回顧,以確定提高 TMA 可見性、改進工作區配置和確保工人安全的方法。

為了提高 TMA 識別度,本研究觀察到使用 6 至 8 英寸寬的黃色和黑色倒“V”形反光人字形標記圖案,從上部中心向兩個方向向下傾斜 45 度角後面板可有效提醒司機注意工作區域。該研究還建議使用琥珀色和白色警告 LED,它們以 1 Hz 的頻率以異步模式閃爍,並安裝在純色背景下,以便在距離工作區至少 1500 英尺處可以看到 360 度全景。

此外,工作區車輛配置由前導、緩衝區、建議使用緩衝空間在 100 到 150 英尺之間的預警卡車,以降低橫向入侵和 TMA 前滾的風險。同時,工人應穿著在至少 1000 英尺的距離內引人注目的高能見度背心,並戴上至少有 10 平方英寸的反光材料的頭飾。還建議使用一些智能交通系統來增強 TMA 識別並可能最大限度地減少工作區死亡事故。應用建議的指南可能會改進當前的做法,並顯著減少施工和維護工作區 TMA 事故的發生。

工作人員應穿著在至少 1000 英尺的距離內引人注目的高能見度背心,並佩戴至少 10 平方英寸的反光材料的頭飾。還建議使用一些智能交通系統來增強 TMA 識別並可能最大限度地減少工作區死亡事故。應用建議的指南可能會改進當前的做法,並顯著減少施工和維護工作區 TMA 事故的發生。

工作人員應穿著在至少 1000 英尺的距離內引人注目的高能見度背心,並佩戴至少 10 平方英寸的反光材料的頭飾。還建議使用一些智能交通系統來增強 TMA 識別並可能最大限度地減少工作區死亡事故。應用建議的指南可能會改進當前的做法,並顯著減少施工和維護工作區 TMA 事故的發生。
還是日本好

有一個旗手在後面瘋狂揮舞
maya95

日本警察藍伯伯直接衝到路中攔車, 人命比台灣更不值錢 [笑到噴淚][笑到噴淚][笑到噴淚]

2023-06-20 16:18
CcCManCcC wrote:
還是日本好有一個旗手...(恕刪)


以前台灣道路施工區域前也都有看到旗手,已經很久沒有看到了,現在常看到一個假人在揮手
台灣gdp 讚啦👍
陳阿瓜~ wrote:
依據你自己貼的高公局施工守則
你所跳針的工作車與標誌車
可以合併為同一台車
所以沒有 兩台車相隔多遠 的問題

我真心請教你
這台緩撞車哪裡停的不合規?
(註:工人站在哪那是另外的問題,就不混在一起討論了)


依我理解
可合併,但不代表工作區就在標誌車或緩撞車後施工
況且還無人警戒
依圖示,合併後能當標誌車,工作區仍需離標誌車30~100m
陳阿瓜~
陳阿瓜~ 樓主

後續新聞:當時高姓工人和石姓工頭,站在車前正在討論施工事宜,結果防撞車被猛烈撞擊往前滑行,兩人被撞卡進車底送醫不治。

2023-06-27 14:44
陳阿瓜~
陳阿瓜~ 樓主

所以你說的對,工人不應該站在緩撞車頭前討論事情,應該要站遠一點才安全

2023-06-27 14:45
  • 5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