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政府根本不把維修工人與用路人的生命排在第一,塞車民怨就縮點警示距離,施工車後擺個三角錐,擺個防撞車了事,不論撿垃圾還是修隔離帶樹木,是會移動的,告示牌的公里數根本不準,駕駛常會想是完工還是資訊有誤,但常常下個轉彎,突然出現施工車隊...看看國外,只要修路就是封一整個車道,排個幾十公里家常便飯,德國如此,美加也是,旁邊的日本不也是,台灣道路工安真的不行,不只是施工人員危險有被車撞的危險,用路人也是。
MBUSA wrote:這個影片看了就令人搖(恕刪) 為了防止台灣腦殘駕駛撞到施工人員~所以施工隊伍後面~會有台緩撞車~為了防止台灣腦殘駕駛撞到緩撞車~所以緩撞車後面~要擺放三角錐~為了防止台灣腦殘駕駛撞到三角錐~所以...也許緩撞車可以進化成2.0~就是後面再拖一串帶輪子的三角錐+每個三角錐都自帶七彩霓虹燈~效果應該不錯~
看來很多人不知道 動態施作與靜態施作的差異掃街車一直在往前移動!若要先擺放交通錐,那麼在後面一路收交通錐的回收車,一定會被撞!所以今日才有緩撞車的開發開車兩眼就是要注意車前狀態,不是開啟什麼XX,就可安心滑手機好嘛!
緩撞車設計就是準備讓車來撞那本來就是它的最主要功用所以"待撞"有不對嗎?那又怎樣?而要防範本來就可以多道機制並行但在現實中就要考量其它面向如效應可行性等不是單單只要怎樣就能如何那不是事情本來就這麼簡單而是你想事情太簡單我還知道更安全施工方式----國道全線封閉出張嘴誰不會~
CcCManCcC wrote:台灣人只會說"移動作...(恕刪) 台灣人特色之一就是鄉愿.....然後又不思進步,整天只會比爛明明很多國家都有更好的方式,卻完全不願意想辦法提升現有的狀態緩撞車主要目的是保護施工人員但也不應該仗著自己不怕撞,就罔顧其他用路人安全才是至於那些說什麼塞車回堵都看的到不會撞上的人是不是乾脆車輛故障也不用放三角錐了? 反正你都看得到對吧...?怪哉~撞上緩撞車的人都活該死好?這到底是甚麼樣的社會才會養成這樣的風氣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