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新觀點真的很有意思,
台灣除了大賣場,
街邊商店、餐廳,
幾乎都是臨停卸貨。
用力檢舉吧,
卸貨車,臨停客人都不要放過,
以後只能去百貨、
大賣場買東西、吃飯,
社區便利商店,小吃攤也消失光光。
然後再看看房價有沒有變低。
sunmontue worte:
請問可以檢舉這台卸貨車嗎?但從另一方面去想,它如果不卸貨又能在那裡卸貨呢。還真是兩難。或許下次不走這條路是一個解決辦法。
依目前的法規與社會潮流風氣
提出檢舉是沒有人能有意見的(包括被檢舉者)
不過,樓主會考慮下次不走這條路,
算是一位暖心與能面對問題並解決問題的人.
可惜的是,問題仍是存在的.
有一種業務,叫"路權申請"
不知可否適用於物流車卸貨申請
當一個地區居住不易時,自然會有相應的現象產生.
當人們移動的方式與動線會讓人產生不安與恐懼時
也同樣的會有相對的機制產出.
分享個小故事
當兵之前,老鳥會面授機宜,特別交代.
在中心吃飯時,第一碗別添太多.(可快速扒完立馬添第二碗)
添第二碗時,能壓就壓;能擠就擠(因為那才是可確保你夠吃的一碗)
結果...
每個人都覺得沒吃飽.
其實飯菜的量是足夠的,但感覺上每個人都是"意猶未盡"
否則出操時大夥兒都會是兩眼昏花,不成人樣的.
結訓後到另一單位繼續受訓.(操練程度比中心還硬)
吃飯時的"狀況"完全不同於中心.
除了足以飽餐之外,桌上的菜飯仍有剩餘.
行走江湖,人與人之間的互信互諒顯得非常珍貴.
相互猜忌與對立,只會加速綑綁了彼此.
當生活中的環境變得不人性;當不人性的人充斥在環境中.
各位應不難體會這會是什麼樣的"生活"了.
給樓主的寬大與暖心按個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