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ic wrote:
一堆人文章沒看完(還是沒看懂呢...)就回應了有的沒的推論
不過這理論一開始就點明了
到達臨界密度以後
因為與前方車輛太近,因此如果前方車輛作出一些反應
後面車會比前面車反應還大
一輛一輛往後傳
...(恕刪)
..我有看....
我的想法是.......
龜車就是造成臨界密度的元兇....
(不是天天過年..高速公路的車不是天天那麼多....)
車流未達臨界密度
大車,慢車都在外側...那啥事都沒有....
但是..慢車一在內車...就造成瓶頸
變成所有車...都要往中間擠...
慢車後....就是過臨界密度....
也因為如此..會越塞越長...內外車道都想往中間擠....
那報告的效應就出來了....
t3629655 wrote:
解決內車道的方法
1. 交通局可以在內車道每5公里裝一支測速器
理論上..etc就能做到....(不過這資料量很大....)
你在這個點起算0秒..
到下個點..標準是1分鐘...你開50秒...就是超速...
開到2分鐘...如果大家都兩分鐘...那就是塞車
如果大家都1分10秒...就你兩分鐘...那..龜車就是你.....
不過...這樣搞...沒人要裝etc了.....
車牌辨識也有限制....
等電子車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