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6

有哪位事故家屬需要以下影片,事故地點:桃園果林。

Taipei 101 wrote:
民主國家就是以大多數...(恕刪)

外面好多監視器

違反人權

請廢除
tansywen wrote:
從李登輝當台北市長到...(恕刪)


你不以為然我也不以為然,我只澄清不再繼續

我從未說因為施行禁行機車所以交通事故死亡人數已有明顯降低,這一點請你明察
我說的是一連串的措施下,我們的交通事故死亡人數已有明顯降低,交通政策本來就是一個整體執行,且常常不容易去細分每一項帶來多少的成效,明訂與落實實行之間,我想又有很多細節,比如適應、宣導、基層警力的執行等等,並不是明訂之後就等於是馬上全台灣都做到了...其間還有大大小小的政令層層疊疊,而今數據的下降當然是整體執行的最後呈現,不是某單一做法的成效!

每個人的邏輯思維不同...我也不知道你是不是故意的
不用把用在別人那套用在我身上,禁行機車道較危險不是因「沒有混合」而危險,是「車速」是速度相對較高的車道!這就是我們邏輯思維的不同!

混合車道致死率低...其中慢車道還更低你知道嗎?

Ending...僅針對此點而言!你的思維很像以下小故事那個作戰指揮官
---------------------------------------------------------------
1941年,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有一天,美國哥倫比亞大學著名的統計學家沃爾德教授(Abraham Wald,1902-1950),來了一個意外的訪客,那是英國皇家空軍的作戰指揮官。他說:「沃爾德教授,每次飛行員出發去執行轟炸任務,我們最怕聽到的回報是:『呼叫總部,我中彈了』。請協助我們改善這個關係著飛行員生死的難題吧!」沃爾德接下這個緊急研究案,分析德國地面砲火擊中聯軍轟炸機的資料,並且以統計專業,建議機體裝甲應該如何加強,才能降低被砲火擊落的機會。但依照當時的航空技術,機體裝甲只能局部加強,否則機體過重,會導致起飛困難及操控遲鈍。

沃爾德的研究發現,機翼是最容易被擊中的部位,而飛行員的座艙與機尾,則是最少被擊中的部位。

太重視「看得見的」 反而做出錯誤決策

沃爾德詳盡的資料分析,令英國皇家空軍十分滿意。但在研究成果報告的會議上,卻發生一場激辯。負責該專案的作戰指揮官說:「沃爾德教授的研究清楚的顯示,聯軍轟炸機的機翼,彈孔密密麻麻,最容易中彈。因此,我們應該加強機翼的裝甲。」

但沃爾德卻堅定而客氣的說:「將軍,我尊敬你在飛行上的專業,但我有完全不同的看法,我建議加強飛行員座艙與機尾發動機部位的裝甲,因為那兒最少發現彈孔。」

在全場錯愕懷疑的眼光中,沃爾德解釋說:「我所分析的樣本中,只包含順利返回基地的轟炸機。從統計的觀點來看,我認為被多次擊中機翼的轟炸機,似乎還是能夠安全返航。而飛機很少發現彈著點的部位,並不是真的不會中彈,而是一旦中彈,根本就無法返航。」指揮官反駁說:「我很佩服沃爾德教授沒有任飛行經驗,就敢做這麼大膽的推論。以我個人而言,過去在執行任務時,也曾多次機翼中彈嚴重受創。要不是我飛行技術老到,運氣也不錯,早就機毀人亡了。所以,我依然強烈主張應該加強機翼的裝甲。」

由於戰況緊急,無法做更進一步的研究,部長決定接受沃爾德的建議,立刻加強駕駛艙與機尾發動機的防禦裝甲。不久之後,聯軍轟炸機被擊落的比例,果然顯著降低。為了確認這個決策的正確性,一段時間後,英國軍方動用了敵後工作人員,收集了部分墜毀在德國境內的聯軍飛機殘骸。他們中彈的部位,果真如沃爾德所預料,主要集中在駕駛艙與機尾的位置

----------------------------------------------------------------
大多數開車的人家中都有機車
機車路權派經常誇大外車道的複雜性
同時,過度輕忽內車道的危險性
這部影片中出事的地方不就是快車道嗎?
原因不難明白吧
bulahe wrote:
孩子,你說到重點了。
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
老師的確沒車開(正確來說汽車駕照拿到10多年了,真正上路不到10次,除非我有車而且能找到沒人的地方可以練,不然我不想開車上路)

不過你的疑問,老師可以稍微給你點提示,你可以作作功課來比較看看。

高速公路上,隨便一個違規就是幾千塊起跳。
機車違規,有哪幾樣可以破千的??
高速公路速度快,或許警察抓的比較多。
平面道路??每次停個紅綠燈都可以看到幾十個違規,有警察在抓????

望你成龍望你成鳳,但完全不希望你成仙來託夢來發文說其實禁行機車是有必要的,那時候就遲了。...(恕刪)

原來老師您沒有四輪汽車

小弟我有一台高級四輪休旅車, 高速公路三不五時也會開上去, 至今仍然沒收到一張罰單, 不過在重陽橋倒是收過一張超速罰單, 唉呀.....這警察怎麼沒聽老師的話?

老師您最後一句有好像有點不希望學生常命百歲的意思? 這樣子學生我覺得有損陰德喔?


對了, 老師等您存夠錢記得去買台四輪開, 這樣才符合貴反對派常說的, 等有車才就知道了, 沒車開的您我個人認為您不知道!
全面取消"禁行機車"政策,汽機車共享平面道路資源!

Taipei 101 wrote:
大多數開車的人家中都有機車
機車路權派經常誇大外車道的複雜性
同時,過度輕忽內車道的危險性
這部影片中出事的地方不就是快車道嗎?
原因不難明白吧...(恕刪)


騎機車的人 就一定不開汽車喔

外車道比內車道危險 是不爭的事實

硬凹很難看的
除暴安良是我們作市民的責任,行善積德是我本人的興趣,扶老太太過馬路我每個星期都做一次,如果碰到國定假日的話,我還做兩、三次呢!

bulahe wrote:
大大可以去問問看那些...(恕刪)

看你打那麼多的字 真是辛苦
對你只有一個感想 就是維持現狀 法規大於現實的安全

----
以後法規慢慢改變 或爭取到更多路權時
相信你絕對照法規在走
走在以前在馬路上曾經被漆上禁行xx車輛的道路上


最近的例子 是2007 11月 大型重機的路權
對大型重機 行駛禁行機車 你好像沒有評論過什麼
個人猜想 基於法規大於安全 不用評論

當然最後要說 我有汽車
避免被說 多努力賺錢 買台汽車 以後對2輪路權會有改變.

LCU493 wrote:
外車道比內車道危險 是不爭的事實

內車道首當其衝要面對隨時可能出現的左轉車
以及台灣普遍可見的逆向行駛的機車
加上車速較高,應變反應時間較短
根本就沒有比較安全
別再自欺欺人了
士林中正路接近承德路口, 台北市政府將老師認為最安全的車道(機慢車專用道)給塗消, 又將老師認為最危險的車道(禁行機車道)給塗消一個車道!


請問老師將如何因應?





有些電影喜歡演:這樣可能就瘋了.....(電影情結喔)!
全面取消"禁行機車"政策,汽機車共享平面道路資源!

Taipei 101 wrote:
大多數開車的人家中都有機車
機車路權派經常誇大外車道的複雜性
同時,過度輕忽內車道的危險性
這部影片中出事的地方不就是快車道嗎?
原因不難明白吧


完全是欲加之罪何患無辭!
稍微有些理性判斷能力的人都看得出來影片中出事的主因是在於
"機車未打左轉燈、確認左後方無來車即隨意左轉"
根本與"機車未依兩段式左轉"無關
即便影片中機車有兩段式左轉
但以她那隨興變換車道的方式進行兩段式左轉
也是一樣會與右後方來車撞成一塊

因此真正主因在於"未採取正確變換車道之方式"
而非關兩段式左轉!
如果你硬要扯直接左轉就是危險!
那全台灣目前還有多少道路是允許機車直接左轉的?
這些道路都在謀財害命嗎??



Taipei 101 wrote:
內車道首當其衝要面對隨時可能出現的左轉車
以及台灣普遍可見的逆向行駛的機車
加上車速較高,應變反應時間較短
根本就沒有比較安全
別再自欺欺人了
...(恕刪)

公聽會上我親自問交通部長官, 內車道與外車道速限是否一樣? 長官們一口同聲說:一樣!

所以如果比較快那就是:嚴重違反交通規則!
全面取消"禁行機車"政策,汽機車共享平面道路資源!
  • 56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56)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