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

電車依馬力訂牌照稅合理嗎?

真蠻懷疑馬力抽稅這機制不會有漏洞問題。現在的車都有OTA的功能,在電車上可以透過OTA解放或優化電池馬力的挑整,到時候機關要怎麼查這些電動車的真實馬力 ? 還是交通局會24小時用電腦監控這些車輛數據 ? 如果交通局有像對岸那種監控機制,這可是不得了的話題了。

無論如何,如果這稅制能限制全台車輛數字當然好,但更公平點對新舊油車也要加更多稅,甚至還希望可以再追加車庫法,彎彎實在太多汽車造成交通一直難解的問題了。
gigimmg

政府要收怎麼可能讓你OTA,一定送檢時就測了。會不會前期優化就是問題了...老車收稅別傻了最大污染和喊出老車無罪不就大車?且台灣車動輒百萬一般民眾又不是小黃能補你要貼?

2024-06-10 15:07
HolyIan

gigimmg 新加坡 特斯拉為了領補貼,最慢model 3送驗,交車後app加速包。

2024-06-11 11:53
一堆沒開電車的在那邊喊稅收

照重量跟能耗算才是合理啦
本來就該收了幹嘛不收
撇除特定地區加油站幾乎都是營利的有盈餘的
要強制有充電裝維護安裝費用不用攤就很奇怪...
汽油裡面有石油基金等空污稅要收,充電裝電費可浮動離尖峰但也要加收費用來回收
結論就是支持收牌照可免染料,但充電裝用電須加上相關費用
HanBoss

那電車用家裡110V或冷氣220V插座充電就能免去充電樁增加的稅費了呀

2025-04-24 10:32
重點是排氣量可以測定,但是標稱馬力卻能灌水當作營銷數字。實際拉馬力都遠低於此值…小施上次拍過hs phev,輸出291實際拉出來是214。暴力鴨265實際拉160
Markdavis

單就燃油車,按排氣量課稅,早就不合時宜;2.0T的輸出,早已超過3.0NA的輸出;都2024年了,還認定排氣量課徵,較為公允?😅😅

2024-06-10 18:19
Markdavis

不論燃油/電動,製造商所宣告的輸出,已是一個可受公評的基準;感覺就是為了圓一個電動車不適合以馬力課徵的論點,扯回燃油車應以排氣量課徵的謬論;

2024-06-10 18:24
Fa1con wrote:
重點是排氣量可以測定,但是標稱馬力卻能灌水當作營銷數字。實際拉馬力都遠低於此值…小施上次拍過hs phev,輸出291實際拉出來是214。暴力鴨265實際拉160



馬力也能測
數據標準也是車商給的,到時以馬力為基準車商自己會處理和說法
就會以另外一種形式來標示
不會像現在很爽的用特定詞語標示綜效馬力等等照妖鏡就出來了

本來輪馬力就會小很多,經過變速箱等機件損失...
機車很久之前不是就號稱10馬以上,大家騎起來感覺還不是不如以前化油
有感覺的只有油耗


killerx wrote:
認真要論合不合理的話,
個人認為應該把碳排、能耗等因素納入綜合考量,
但公式跟評估方式肯定複雜,
公家機關八成懶得跟你在那邊屎屎尿尿的~


碳足跡...我油車可以開21年才報廢不大修
電動車電池碳足跡

拿世界知名的特斯拉160萬公里有世界紀錄的
一共換了三次電池組,八顆馬達

事實上剛好相反,因為「日也操、夜也操」,漢斯的這輛特斯拉 Model S,總共經歷過三次電池組以及八台電動馬達的更換,才好不容易撐過 160 萬公里,尤其是頻頻壞掉的電動馬達,讓漢斯直言他對特斯拉的好感已經消逝殆盡。
HanBoss

油車開21年,燒掉的燃油都變成廢氣排到大氣中增加溫室效應了,電車電池目前是可以回收到96~100%;通常鋰電池故障都是隔離膜或電解液壽命到期,但鋰鎳錳鈷鋁鐵等金屬元素是不會被消耗的通通都能回收再用

2025-04-24 10:09
gigimmg wrote:
馬力也能測
數據標準也是車商給的,到時以馬力為基準車商自己會處理和說法
就會以另外一種形式來標示
不會像現在很爽的用特定詞語標示綜效馬力等等照妖鏡就出來了

我也覺得是照妖鏡,屆時就會發現新車0-100越來越快馬力卻越調越低。反正ARTC也測不出來。ix2頂規就是峰值出力三百多匹,行照只寫兩百多
台灣的稅制本來就不存在合不合理~~~~
就說~車輛的進口關稅與貨物稅制度!!!!
還有吵很久的燃料稅~~~~
所以~~~徵馬力稅也不意外!!!
shizukaman wrote:
仰望U8搭載2.0T的發動機有272匹馬力,但是四輪的電動機全部有1197馬力,按現有的稅率制度如果能夠進台灣估計也是算2.0的牌照稅吧


我也是想到這個
馬自達打算復活轉子引擎就是要拿來當發電機使用
到時可能會出現1.0排量
但馬達出力達500匹的RX-7 E

然後來台灣只要繳1.0稅金
用馬力柯稅應該比較簡單,合不合理是另外一件事。

台灣稅制已經很久沒調整,早已跟不上科技的發展,舉例現在2000CC的超跑可以有4-500匹馬力,但是繳的稅比家庭房車Camry油電還少,這實在不太對。

如果不管油或電或油電,都用馬力柯稅,我是可以接受。
Markdavis

同意;依馬力課稅,雖不完美(但本來就沒有完美的課徵標準),至少是一個相對客觀的數據;對於燃油/電動車來說,皆適用

2024-06-11 13:54
馬力稅的不合理是稅制級距設定有問題吧
馬力多少就乘多少倍率換算成稅金,直接這樣徵收比較合理吧
只是出廠去改馬力就真的無法管制
  • 6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