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

唱雖中國車的同時 , 不斷創歷史新高

kira7887 wrote:
你自己都講出答案了,面子型、口碑型買家才會認定BBA、日系、福斯去買,所以真正產品力未必好的是這些品牌。

嘿嘿
說真的對岸如果燃油牌政策開放,放的和電車牌一樣容易拿,然後沒有一堆規範去限制燃油車

我想福斯才會是整體銷量最高的


kira7887 wrote:
國產銷量崛起是2018年之後的事了,國產品牌哪有合資那麼好的口碑、品牌光環,國產品牌才是真正靠產品力打出銷量的那邊。

噱頭設備是滿多的,滿足對岸一些要酷炫的心態,再加上對岸的政策助攻

我們反而比較喜歡穩紮穩打的,最好極少回廠修車,然後安全撞擊分數越高越好
CcCManCcC wrote:
現在的問題是,對岸經...(恕刪)
車市整體肯定也會受經濟大環境影響而下行,是事實。

但具體廠商、車系的銷量好壞是另一回事,畢竟大陸2500萬台的市場規模擺在那裡,大陸國產品牌的總銷量仍然在增長,這也是事實。

習近平亂搞,很多產業確實慘,但整車行業是厚積薄發的,現在大陸國產品牌的產品力、銷量是過去10-20年以外國品牌N倍的效率深耕堆砌出來的結果。所以至少三五年內,單論整車產業,是國產品牌在反攻外國品牌的態勢。
CcCManCcC

如果要看單月單款銷量要看長期的,大概要看一兩年,這才能代表出某車款是真正的"長青",MG目前看起來還是比較偏話題性的熱銷。而且MG大家內心還是覺得是英國車,而非中國,就像富豪一樣大家還當瑞典車

2023-07-11 11:54
kira7887

CcCManCcC我很懷疑實際買HS的人是否很多真認為MG是英國車,因為MG跟富豪情況完全不一樣。但假設真那樣以為,那說明HS呈現出了所謂歐系車產品力,樂見其成。

2023-07-11 18:29
這是在中國汽車市場





這是在台灣人民生活










我有買台灣許多房產之一
樓上有沒買台灣房產












這是星期6
在台灣台南市拍的街景






新北市三重區有4條捷運線,蘆洲線已通車~機場線~新莊線已通車~環狀線CP值最高,謝謝.
gamr

大哥,你是卖房的吗

2023-07-11 11:14
motolove
motolove 樓主

大陸朋友,這位大哥是在暗諷 台灣有多落後,他也不差錢,台灣有錢人買的起bba 但買不到中國車

2023-07-11 14:13
CcCManCcC wrote:
嘿嘿說真的對岸如果燃...(恕刪)
國產車根本不是贏在附加配備這些花招,要是靠這些招能贏,納智捷早就稱霸大陸市場了,怎麼納智捷沒成功?優惠政策你自己都說是助攻了,你見過哪個足球隊終結者垃圾,但有頂級助攻手就能打硬仗的?以前曼城總拿不到歐冠就是明證。

100萬台幣級別,長城拿鐵PHEV,冷門精品,冷門是因為這車入門就高配,起售價贏不了國產對手,燃油經濟性、動力平順性、底盤質感、轉向手感,還有個逆天的5秒零百,吊打RAV4、CRV、Tiguan,這個結論是著名日系、美系粉絲38號車評下的。怎麼說?
CcCManCcC

CRV5到底有沒有印VTEC 我不知道,光內飾就被我打槍了,就不用說研究引擎了。至於比起單鋼材好壞,我更喜歡看IISH的撞擊測試,有本事爛鋼材弄到TOP+也可以。

2023-07-11 10:36
kira7887

CcCManCcCTNCAP三星,CIASI≈IIHS S1.0斷A柱,還有陸版神A對撞輸測試福斯,福斯用料可不算好,但陸版神A已經比台版強。哎,在台灣還是老實買進口車吧。

2023-07-11 10:40
結果一個學生事件來表示"台灣人民生活都這樣"

你覺得這樣就這樣吧,大家應該清楚是啥回事

然後還要貼權狀,貼週邊市值,也不知道想表示啥
難道表示台灣房子超好,生活自由所以要買一堆?

然後台南這早上街景也不知道想表示啥東西,好歹多點文字說明
Fa1con

他只是想闡述錢多的人說話才是對的

2023-07-13 6:39
感觉油车像nokia,
电车像iphone 有很多酷炫的东西,比如语音控制大屏等等。

还最主要原因是 电车用车成本极低。

简单例子:
一台纯电出租车,
非主流的北汽新能源14万rmb,
一天跑400公里,充满100°电,电费0.48按5毛算,不到50元。

你算算油车一天400公里消耗多少油费?
绝不回报,绝对捍卫你说话的权力
gamr wrote:
感觉油车像nokia,
电车像iphone 有很多酷炫的东西,比如语音控制大屏等等。

這比喻完全不對呦
智慧型手機因為等同把電腦放在口袋帶著走,才成功的

至於汽車裝什麼語音大屏有的沒的,就只是酷炫,實際上有增加多少便利?很微小..
開車時我也不會按來按去
和那種電腦踹在口袋隨身走差多了
像我就超級不習慣對著空氣講話,所以根本沒在用語音的

真需要操作一些多媒體,我拿出手機操作就好了,硬體效能可能比車機還好

gamr wrote:
还最主要原因是 电车用车成本极低。
简单例子:
一台纯电出租车,
非主流的北汽新能源14万rmb,
一天跑400公里,充满100°电,电费0.48按5毛算,不到50元。
你算算油车一天400公里消耗多少油费?


問題這是台灣,沒多少人每天開400km,根本是台灣北端開到南端....
一般上班族一天來回開車大概30~40公里就很多了
我一天頂多開12公里,一年開1萬公里(甚至不到)

另外的問題別的博主有拍過
沿路一堆充電樁壞掉,不支援,各種奇爬狀況都有

這樣何必選擇電動車呢?燃油車不是更方便日常作息,還不用考量開超過10幾年後的電池退化
開個20年20萬公里花個50萬台幣油錢剛好報廢,沒啥問題

20萬里程套用對岸的收入,和對岸的油價,如果以9成收入不到5000來看...可能是整整2年薪水
但在台灣不是.....對大多數人來說只是1年不到
motolove wrote:
又在用自己的可憐環境在幻想別人,笑死人了,我在台灣光開車亂晃一年就4萬km
在大陸 一堆親戚朋友 一年5-10萬都有,大陸大成這樣,喜歡開車的人,就是整天都在開

那是你啊
你又不代表我們

大陸大成這樣,人家也要上班,誰吃飽撐著每天開車到處繞
一堆到市區打拼的連老家都幾年才回去一次,怎不見每天開400公里通勤?


motolove wrote:
這也是理想 為什麼單月能賣3萬台的原因,車就是家的延伸懂嗎? 大陸更多豪華"房車" 賣到缺車,是台灣井底之蛙 能想像的嗎?


然後呢?賣幾台代表什麼?我們是股東需要看財報嗎?
美國當地的福特單月銷量15萬台都有,結果大陸人口好幾倍居然國產被捧成這樣銷量沒有成等比倍數,然後呢?

車是家的延伸?要延伸啥?
家是人組成的,又不是物體組成的
好歹說"房子"的延伸
老實說台灣才丁點大24小時就能繞一圈,需要延伸多少?

motolove wrote:
連人家的環境都沒待過,整天看台灣媒體,然後幻想人家跟你一樣,還民主自由咧.. 笑死

又在幻想了
你怎知道我整天看的是台灣媒體?
不是日本媒體?
不是日本小電影?
不是看電影台?
不是打電動?
笑死,樓主貼一堆數據,然後和回文者吵架zzz

貼文可以,卻經不起嘴?

抱歉,中國車內銷賣的好又如何?在台灣還不是他國事務。。。

2022年全球汽車集團銷量排行前三名分別是:Toyota集團(1048萬輛)、Volkswagen集團(826萬輛)、Hyundai-Kia集團(685萬輛)。

第4至第6大依序為,雷諾日產三菱聯盟(615.7萬輛)、美國通用(593.9萬輛)、斯特蘭蒂斯(Stellantis)集團(583.9萬輛)。

這不是去年全球銷量?

若比單一車款是Toyota RAV4 以超過百萬輛的銷售成績,成為 2022 年賣最好的車款。

全球汽車銷售 TOP 10 名單如下:
Toyota RAV4,101.6 萬輛。
Toyota Corolla Sedan,99.2 萬輛
Tesla Model Y,74.7 萬輛。
Honda CR-V,73.3 萬輛。
Toyota Camry,67.3 萬輛。
Toyota Hilux,63.2 萬輛。
Nissan Sentra,56.6 萬輛。
Toyota Corolla Cross,53 萬輛。
Ford F-150,52.5 萬輛。
Tesla Model 3,48.2 萬輛。


不考慮外匯車之下,一般的台灣大眾不就是那幾個品牌能選?
2018.04 購入 Gogoro 2 的車主~
motolove
motolove 樓主

日本車崛起是花了20-30年 才打敗美國車,中國車目前不到10年,慢慢看唷[笑到噴淚]

2023-07-11 14:12
CcCManCcC wrote:
這比喻完全不對呦智慧...(恕刪)
你這種說法似乎就是典型的台灣角度看問題,對智能座艙的普及沒概念,因為台灣車市在這方面跟大陸是完全兩個世代了。

台灣市場多少錢的車才開始會強調座艙效能、算力、軟體?大概200萬級別都還沒普及8155,甚至沒幾台車捨得用高通SoC,大陸70萬至少已經普遍用8155了。

不是說有了座艙智能化的概念跟硬體就代表實際上一定好用,但座艙智能化一定是趨勢,中、德、韓、美、法系在此發展的方向顯然是一致的,經典例子就是福斯集團現在那批先鋒概念車SPHERE系列,那系列呈現的概念就是第二生活空間,生活空間會有多少設備,實體鍵為主是不可能的。
motolove
motolove 樓主

他連坐過開過都沒,就一個活在古井看世界的人,不然就是故意睜眼說瞎話 逢中必反的

2023-07-11 21:09
  • 6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