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蘭的行人跟汽機車一般來說是不會有交叉的情況的,意思就是說行人有自己的專屬號誌,右轉車、左轉車有自己的號誌。行人的號誌要等相對比較久的時間才會轉綠,甚至有的時候需要行人按鈕才會轉綠。
這麼做的好處是汽機車有足夠的時間轉彎,一次都可以清光所有轉彎車,因為荷蘭的路口幾乎都有感應線圈,所以絕大多數清光轉彎車才會換燈號,除非車太多,才會掐時間換燈號。
有人說這樣汽機車還要等一個行人通行燈號。請想想,你寧願用台灣現有制度等行人走完才能通過 1-2 輛車,還是有自己汽機車專屬轉彎燈號,一次過 6-8 輛車?哪一個比較省時間?怎麼看都是後者比較好啊。
拜託政府官員出國考察不要只吃喝玩樂,好好看看先進國家都是怎麼解決交通問題,OK?
應該從號誌時差還有斑馬線退縮做改善
否則真會搞到車流動彈不得
大都會巷弄騎樓行人步道
也應痛定思痛改善
短期會陣痛與民怨
長期來說,行走安全了,搭乘大眾運輸就會多
目前只有台北市做比較好
新北則是爛透了
剛做好的人行道馬上被攤商佔領,也沒人管
這些鄰里長可以廢了,除了消毒廣播還能幹嘛
都馬直接找議員
至於違停科技執法
國外熱區都是人行區做出來
規劃好公車區,其他用欄杆與車道隔離起來
這些可減少違停的措施不做
在那放任引誘違規,再盯著看有無犯錯來罰錢?
然後呢~~
交警都死去哪了?
上下班都是義交在幫忙擋機車讓行人先過
交警不知多久沒見過了
只有大官來才會看到來管制
還有,哪邊交通上新聞才會看到來開單
躲著假裝儀控沒關係
至少讓人看到,可當義交的後盾
義交無法開單的,有些惡劣人根本不理直接衝了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