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歪七扭八, 路口 + 巷口多到不行, 道路狹窄又不肯規劃單行道
或路很寬卻允許汽機車一整天免費路邊停車, 也把道路變窄了.
騎樓塞滿個各種東西加機車自行車, 騎樓外人行道擺花盆
行人無路可走只能走車道, 汽機車爆多 (全日本只有1000萬輛機車且非通勤用
汽機車都需要有停車位證明才能買, 騎車通勤也要停收費停車場, 凌晨三點一律拖吊路邊停車),
又隨意無預警高速切換車道, 不保持安全距離 (每次講安全距離就要被嘲笑)
左轉永遠是切西瓜, 連如何左轉都不會
大家都只追求速度, 方便. 交通會好才奇怪.
==
日本東京市中心晚上下班/吃飯時間, 30 分鍾內 你看到幾輛機車了?
從這些統計數字比較分析, 大概可以看出如果要保護國人交通生命安全, 該往什麼方向努力.
全世界的先進地區很少看見像台灣這麼多機車的(現在又有越來越多的電動自行車), 機車和電動自行車便利機動性高, 道路可以隨便穿梭, 不穩定因素太多, 加上人包鐵, 出車禍死亡率高, 如果機車減少, 死亡人數自然會降低.
但是機車讓台灣人方便慣了, 懶慣了, 台灣城市再怎麼發達, 路上的機車大概也不會減少, 機車還是會成為非常高比例台灣人的短途主力交通工具, 所以公共運輸系統也因此會相對的建設不足, 公共運輸的不足更加大機車的需求, 算是惡性循環, 但機車族龐大, 尾大不掉, 選舉考量沒有政府(中央地方都是)敢於限縮機車, 甚至像被很多台灣人看不起的大陸城市一樣“禁止新發摩托車牌照或某些城市市區乾脆禁止摩托車進入“”, 這樣說我知道會有人要套上我們是民主自由國家, 所以尊重人民選擇機車為交通工具的自由, 不像大陸是共產黨極權國家, 說禁止就禁止, 或者說限縮了機車, 機車都換成汽車, 台灣交通已經夠擁擠了, 機車換成汽車, 大家都塞路上了. 然而交通政策規劃當然有它各方面的考量和配套以及一些漸進過渡, 不是那麼簡單的, 但不敢做永遠不會改善, 世界上那麼多先進城市可以借鏡, 別人做得到, 我們為什麼做不到? 難道要像某些高官說的: 你們要自立自強或者你們要當個聰明用路人?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