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與惡的距離 wrote:這種文章就是所謂的鍵(恕刪) 說實在話,現在要發展自有汽車業已時不我予,裕隆五十年前靠保護關稅,政商關係,要錢有錢要地有地,大賺組裝代工錢,卻不思以自身發展核心技術,自己設計個底盤車殼組裝個飛羚掛了以後,怕了,就恢復期套件組裝加工,現在利潤也薄了,競爭力早沒了,又被LUXGEN拖累,就想將早期工業用地變更地目發土地財,然後再與法國義大利合作代工再走回早期老路,美其名叫轉型.早期擁有種種資源的裕隆,如今進步了甚麼?政府撥了老百姓稅款十億元補助發展電動車,車咧?我想大部分對裕隆不喜歡的原因在此.擁有大資源,卻是不長進,就是做做生意的公司而已.
華創要廠辦合一,人跑了8~9成光這半年車輛業界收了不少華創離職出來的華擎前總經理帶著一批人去成立新創"捷能動力"有技術底的陸陸續續走人加上2021後經濟部技術處的車輛科專經費幾乎消失,要申請業科機會也不大了都到這地步,還能對納智捷有啥期待?
棒球迷 wrote:嗯~ 所以Cosworth...(恕刪) 竟然會拿一顆根本還沒問世,還在測試階段、數據只能用簡報推估的引擎來說嘴....這種發言真是令我大開眼界了XDDDD難怪納版這麼歡樂,這種極致又不客觀的吹捧,會引來其他人的反感真的不是沒道理.....不要指控說什麼公關人員了,這簡直就是負面行銷吧XDDDD
深深覺得,這只是台灣社會的一個縮影。分裂,競爭,攻擊...有目的的,或是無聊透頂的,什麼原因都有。政治版,手機版,科技版都有被酸的...以科技版為例,聯發科被某些手機版的網友酸到不行。還好,它今年表現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