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分三種,第一種是已開發國家、第二種是開發中國家、第三種是未開發國家咱們中華民國是第四種,開發失敗國家"開發失敗國家 --> 絕妙好辭啊 !! 大推,台灣抄了一堆國外成功的做法,但是施行起來成效卻又是七折八扣,甚至完全不行,真是失敗,失敗中的失敗 !!
kimi0214 wrote:台北也有這樣的設計我也覺得這樣很不錯行人可以不必擔心被車撞,安心通過馬路汽車也不用等行人通過後才能轉彎有時行人一多,綠燈跟本轉不了幾台車而造成回堵也不會有汽、機車未禮讓行人的爭議該誰走就誰走,違規就開罰清楚又明確只是我們的官員不知為何要把簡單的事情複雜化弄到最後一事無成 機車待轉區都設計在路邊卻經常成為汽車肇事的保齡球瓶現在行人的等待區可是在馬路中央....只要一台酒駕超速或疲勞駕駛什麼的、後果難以想像....
所以行人要站在馬路中間等車是嗎?用肺幫忙降低空污的概念!其實只要全面恢復天橋,並改用上下都用手扶梯+封閉式吹冷氣最棒了~ 行人就不用跟車子爭道了。 繼全面發展軌道工業後,再來就是全面發展手扶梯工業,快列入前瞻計畫吧! 選我正解~
CROCKETT wrote:"國家分三種,第一種是已開發國家、第二種是開發中國家、第三種是未開發國家咱們中華民國是第四種,開發失敗國家"開發失敗國家 --> 絕妙好辭啊 !! 大推,台灣抄了一堆國外成功的做法,但是施行起來成效卻又是七折八扣,甚至完全不行,真是失敗,失敗中的失敗 !! 我覺得比較完整的台灣分類應該是「先禁的已開發失敗國家」尤其在交通政策來說,真的是超級「先禁」的一切政策都是原則禁止、例外開放!先禁再說!
經常遇到綠燈起步,要右轉時行人也要直行,然後右轉汽機車就卡在那裡等行人,結果造成右轉車堵在那,直行車也跟著車流變慢,這個方法或許有用,不過中間庇護島也要有足夠的空間容納所有行人,行人太多溢出反而更危險,中間分隔島也要建造的夠堅固,能夠耐的起大型車衝撞。能保護行人,又能使車流更順暢原則上支持,但配套措施要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