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

重大車禍導致火燒車的一點想法...

reddie0704 wrote:
油箱內灌惰性氣體是避免油箱中彈引爆,但是一般車禍的火燒車並不會爆炸,也跟油箱無關,油箱的強度要撞破不容易,主要是撞擊時汽油pump持續做動導致油漏滿地,而起火點則是電瓶在撞擊時樁頭跟引擎蓋或車身擠壓造成迴路而持續冒火花,我記得賓士早就一種裝置是撞擊時會自動炸掉電瓶接頭,直接避免pump持續抽油跟電瓶短路,火燒車的安全配備早就有了,不能普及的原因是成本考量。)


唉!成篇只有這位大大說的是唯一正確的,其他很多人都是錯誤的觀念.
麻煩大家多補充一些為何會燃燒的知識OK?

首先 汽油的燃點是500度左右,汽車的引擎大概只有200多度,況且死火的高溫是點不著汽油的,
意思是引擎高溫是無法點燃汽油的.
*香菸頭8-900多度..它也是無法點燃汽油的,何況200度的引擎.

汽油桶在撞擊後(沒破)是不會自燃的,就算子彈打進去也不會爆炸燃燒....無須解釋(流言終結者以證明).
*汽油桶也沒那麼容易撞破的.

事故車會燃燒是因為汽油幫浦沒有停一直在啟動噴油,而噴出的油經過的管路在拉扯中斷裂了,以致汽油滲漏出.
這些滲漏的汽油碰到撞擊火花 電瓶短路火花時,也就產生了燃燒.所以 斷電是保障燃燒的第一首選.


另~應該很多人不知道..汽油本體的液體是不會燃燒的,你看到汽油的燃燒是 汽油揮發的油氣在半空中燃燒.
意思是:汽化時才會燃燒.
柴油煤油為何點不著?就是因為柴煤油揮發汽化的速度極慢,沒有足夠的油氣可供燃燒條件所以無法點燃.
*而柴煤油你把它手動噴汽化那麼它就會燃燒.
撞到了再來防止燃燒起來,不如事先防止追撞發生

strayvet wrote:
酸別人很容易?
那你...(恕刪)

平時多燒點香,還比較實在。
現在已經有很多進口車跟一些國產車
配備防爆油箱跟撞擊後停止供油的機制
在toyota後面,是你的錯; 在toyota旁邊,還是你的錯; 在toyota前面,沒有錯,加入吧!
ata55 wrote:
各位朋友大家好......(恕刪)


無關政治,只是有些東西是不是可以學習。

大陸公車常常起火,所以有些省份的公車引擎室會有個自爆式的滅火器,溫度到一個數字,減火器會爆開乾粉會撒出來減火,但實驗中有幾次不能全滅,也把火變小控制讓人來的及跑路上的人或救火。
大陸汽車每台都要放滅火器,驗車都要。如果在臺灣要求而且警察會查,不知道臺灣人是不是能接受?還是又會一堆幹話。
小小看法、車頭強力碰撞後,線束破損短路.搭鐵。理論上電瓶正極處的易融絲會先行熔斷以保護電線熔損,造成火燒車。林口追撞事件其一電瓶位於引擎室前端(歐系車有些電瓶放置後座椅下方;或是於引擎室內側)、其二是漏油。在瞬間電瓶正、負極搭鐵時產生火花點燃汽油!車上擺放滅火器自已用不到也是在能夠救人一命 勝造七級浮屠了!
有些人就是為酸而生的,連GOOGLE都懶的去查的人就不用去理他們了。
防撞大概分被動提示與主動急煞這兩塊。
超速與前車距離警示比較簡單,在雷達偵測,在測速照相警報與GPS氾濫的ˊ今天,執行上完全沒有困難點。
配合ABS自動煞車系統,百萬等級的新車車款也開始列為標準配備。
基礎技術今天都有了,要增強改進也還不到全台跨年辦晚會放煙火的預算。
就像戴安全帽政策一樣,在法律規定之前,路上有幾個騎機車會戴安全帽的?癥結只是政府做與不做而已。


strayvet wrote:
酸別人很容易?那你...(恕刪)
我是不知道你們在吵什麼
我只想說
很多規定在台灣推不動就是台灣人怎樣都有話講
與其依賴政府規定
不如自己做起
我連要求上車就綁安全帶
後座的還說我很囉唆
事實上一些事故中前座有時就是被後座不綁安全帶害死的

我隨車有破窗錘(含安全帶割斷)
滅火器
簡易救護包
螢光反光背心
故障警示燈兩種
我是照日本 美國 歐洲規範全部買齊
當然什麼拖車繩 電瓶救車線都有另外準備

早年台灣只在乎有沒有多媒體影音
現在或許大家會開始注意安全氣囊和防滑尋機系統
可是國外很多規範甚至車廠很多主動被動安全系統
在台灣還是很少人在意
不信去問坐你隔壁的同事
問他幹嘛不用某些安全配備
十個有九個會跟你說那個太貴而且用不到
他已經有什麼什麼了
有的還會酸你說幹嘛~那麼怕死啊~
本人文章內容不同意未經許可之任何形式複製轉載

se3p wrote:
他已經有什麼什麼了
有的還會酸你說幹嘛~那麼怕死啊~)

你朋友講得並沒錯!

首先 車內安全裝備多,其結果只是讓你受傷程度減低罷了,與死亡並不相干.
意思是..死亡是個定數並不會因你的安全裝備有多少就不會死亡.
  • 4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