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

版上有從事汽車維修業的人?


MBUSA wrote:
您最初是到原廠更換的...(恕刪)


都是在非原廠,但是一個願意告訴你原廠副廠零件的優劣,
另一廠卻是不願承認零件缺失,還想歸咎到其他材料!

重點是最後的價格也只差幾百塊!讓人還疑副廠零賺很大!

如果消費者知道是副廠零件,願意承擔便宜下的品質不穩,這是願打願挨,
但是如果事前都不把狀況說明,還想趁機剝其他的皮,那就是惡劣了!

MBUSA wrote:
您最初是到原廠更換的...(恕刪)


抱歉~SORRY
打太快了
是開20年30萬公里啦~

路過...

非開Subaru


家中的車..她的出包問題/解決+(新舊)用料&價位+保修(歐系配合專修技師)+約莫工資
even diy
大致有基本輪廓的認知
k8(k6 or有v無v)
golf mk3/vento(jetta mk3)
太座premio 1.6(這是輛拼裝車..沿用exsior 1.6引擎+自排 新的premio外殼+內裝)
為避免當潘仔
有問題上網路 也是找尋車子相關資訊
非專業的..(車主)能把自己的車車搞懂個60~70分很了不起了!!



至於
尚猶 本田大眾豐田..其他車款
那就不了
k8 2021撞爛報廢 ; VW vento 1.8CL 01M原汁未改 2024已拖走報廢了
其實原廠零件跟副廠零件真的有差

我曾跟一位零件廠商的業代聊天
問他們怎麼一台車出來沒多久就有副廠零件了
業代說~其實台灣做汽車零件的就這麼幾家
台灣的車廠都交給這幾間去做-代工生產
但不可能生產的每一件都很精準,總會有落差產生
所以這些被原廠打下來的零件,公司不可能回收銷毀(會賠錢)
因此就把這些可以用的零件流入坊間---這些品質還不錯

另外就因為台灣人的維修保養習慣-價格導向
所以一些零件廠商就會自行開發或向外國、中國大陸買一些零年回來賣
這一類的品質就落差很大了

所以副廠零件不是不可以用
是要看用在那---有些東西比原廠還好用

但一般電子零件我都不建議使用非原廠的
幾乎沒多久又壞了

副廠零件講真的也要看廠牌.比如說三環製的水磅浦對三菱或早期本田是算原廠的.我的客人開福特要換水磅浦我都建議他換三環製.耐用度比原廠G牌好很多. 現在網路比價超多.一些上游大盤自己都經營拍賣.還有原廠淦零件偷賣的.要比價維修廠根本沒得比.更何況還要花錢上課+更新診斷電腦.工具等等等...
維修汽車 外加 中古車買賣 +1+1
宏福佬 wrote:
修車的技術是經驗法則~只有不斷的累積
而現今的車輛一直在推新~一年有上百台新車
真的只有碰到才知道~修過才瞭解

而台灣在舊有的環境思維下"東西壞了才換"其實保修觀念已經脫軌了
我看過某日本大廠的原文修護手冊~
很多零件都有設定更換週期~包括水箱、乾燥瓶等
為了維持車輛的正常使用,即使沒壞也均預防性的更換
而在日本、美國等國家也大多以此實施車輛保養維修
也徹底改變我對車的保養觀念
但在台灣~這樣說不怕罵死、上網炮死、集體肉搜抵制到倒才有鬼汗

以我之前的車為例
我每5000換機油、油芯
每2萬換變速箱油、空氣芯
每3萬換煞車油、動力轉向油
每4萬換水箱水
每5萬換火星塞,乾燥瓶、冷媒
每6萬換汽油芯,傳動軸防塵套
8萬時換正時皮帶組 所有水管、節溫器等

同事以為我起肖了鬼

但我那台車開了18萬,車子的狀況一級棒
引擎聲結實,沒漏氣、沒漏油、沒漏水
因為要換一台大點的車,而且朋友一直要我車賣給他
不然開個20、30萬年也沒問題

01很多人知道Miller是坊間檢修汽車空調系統的專業技師,也是Miller的客戶,不過前陣子還碰到鄉民以為我是原廠技師,建議Miller多看看外面的世界。

修車技術其實只是知識的實際應用,在知識了解不夠深入的情況下,經驗法則才適用。

以汽車空調系統的範疇為例,因為不知道冷媒與冷凍油的真實耐用度(沒有一本教科書與原廠修護手冊提過),但Miller在很多年前就以經驗法則確定,使用R134a冷媒(臺灣規定自1994年生產的轎車全面使用),很多廠牌可使用30萬公里(保守估計,也有很多廠牌新車就該更換冷媒與冷凍油),不必換冷媒與儲液筒(乾燥瓶),這些內容在2007年以後才陸續整理到『為什麼要清洗保養冷氣管路系統?冷氣管路系統如何清洗保養?多久要做一次?』的網頁中,多少年過去了,車主仍沒有得到正確的觀念,很抱歉,Miller人微言輕啊!

沒錯!更換冷媒、冷凍油、儲液筒的必要性,Miller確實也是多年前網路推手之一,但原意早被斷章取義、扭曲、誇大,變成業者的推銷話術,例如:冷媒/冷凍油酸化。

如果要從預防保養的角度看更換冷媒、冷凍油,很多日系廠牌車款,行駛10萬公里更換冷媒、冷凍油,因效能衰退率很低,更新冷媒、冷凍油,在提昇冷房效果與耐用度方面的效應很低,這是Miller用測試數據證明的,不屬於經驗法則的認定,因此N年前,Miller就提出5年10萬公里的預防保養基準,後來發現開始有媒體引用,但也是引用一半,因為很多廠牌新車使用的冷媒或冷凍油很差,車主新車上手後就該更換冷媒、冷凍油了,不是每一種車款都適用5年10萬公里的預防保養基準,又一個斷章取義的事證。

因此Miller近年來才開始寫案例,如『TOYOTA ALTIS空調系統檢修實例:原廠的冷媒與冷凍油比你想像耐用!』(近50萬公里)與『NISSAN CEFIRO 2.0 A33空調系統檢修實例:只是補幾次冷媒,埋下花大錢也修不好的導火線。』的內容,重新導正車主對汽車空調系統保養的概念,讓車主得到精髓所在,而不是一窩蜂跟著做更換冷媒、冷凍油、儲液筒,而不管換了什麼冷媒、冷凍油、儲液筒,很多越換壞越快的。

因此簽名檔第1個提醒車主的就是1.冷媒與冷凍油的品牌。

換做以前,我會八股的寫要強冷與耐用,必須注意冷媒與冷凍油的品質與容量,但品質與容量,連Miller都很難簡單確認,更何況是車主,打折再打折的寫法就變成冷媒與冷凍油的品牌,如果車主自己連這最低標準都不要求,很難救您自己愛車的空調系統。

網路資訊不是車主想像的透明與正確,為了避免得罪人,除非點名挑戰我,否則Miller已很少再糾正他人謬誤之處,車主想相信誰就相信誰。

附註:目前即使討論上需要,Mobile01也禁止使用連結進行說明,因此『』內的個人說明資料無法提供連結,請見諒。

宏福佬 wrote:
我來這常看到有些大大...(恕刪)


我只會把大牌拔下來
1.叫你們經理出來 2.在地下室大喊 50路
花在車上的錢夠多,你也會很懂車。
宏福佬 wrote:
我來這常看到有些大大...(恕刪)
  • 4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