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

中山高北上18標有一段路為何會像波浪一樣高低起浮呀?

elvis_hsu 大大說的事專業的說法!應該是當初這個工法上的問題,您真內行!
elvis_hsu 大大說的也是我之前在雜誌上看到的
是施工方式的問題

我好奇的是,居然會有人用「防震」拿來當藉口...還是以訛傳訛?

elvis_hsu wrote:
如上面的說明,可能在作到第三、四節時發現橋面向下垂,沒有到設計高度,所以在作五、六節時硬橋上去,在橋上去一段又發現橋過頭了,在向下橋.........最後就變這樣了。


這有可能是設計(預力沒算好),或是施工(預力沒做好)的問題。
造成在橋梁完工數年後,預力仍然作用在橋面上,橋面往上拱,路面就感覺是波浪狀。
一般而言,若變形量(就是橋面往上拱的程度)不多,可以用路面瀝青混凝土的厚度來補償。
但是如果變形量太多,就沒輒。

我聽到說法 是 18 標為何叫 18標
因一段路分 18 民代或單位發包 .. 大家做的高度不一 最後 就如此了

真相我就不知道
或許如前面說是施工問題 ..但是設計成還能驗收過關 ..

每次在那開都想到美國某些地方 也可以如此開 好像是往大峽谷那邊
(聽說夏威夷 有段火山路就是如此 上下) 開快點 還可以飛起來 ..



其實不僅18標高架
再中山高重慶北路交流道至濱江街交流道的這段路面
也是呈現波浪狀
而且一年比一年嚴重
大家路過時可以觀察一下
路中央或是路肩的水泥護欄靠近伸縮縫的高低落差
還好我現在不需要天天經過那路段
我只擔心

會不會很傷避振器

不過

以110km/h開過去

頗有乘風破浪的快感
這一段的路燈也都沒開大家有發現到嗎?
這段道路的起伏根橋墩下限沒有關係。如果是橋墩下限所造成的橋面不平整,波浪週期應該以三根橋墩為一個週期,不會是兩根橋墩的跨距間有十數個波浪週期,而且只有這段有,別段沒有。說是抗震的原因,我真的不相信。
沒錯 那裡真的會這樣..本來還一直以為車子有問題 看別人車子也上上下下才知
大家不覺得很奇怪的一件事


到底工程的驗收是如何驗收通過的丫?
有大大知道一般台灣工程的驗收方式及如何去避免不良嗎??
  • 5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