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

五楊高架高乘載路段!?

早上警廣有在說五楊高乘載的的事,中壢以北本來也是雙車道,但因為環評的關係所以要求要有高承載車道,所以這車道是這樣冒出來的
高承載車道要在塞車時才能看出他的功能吧

Terrencesylphy wrote:
這種比較有學問的標線應該有不少人看不懂。

有虛線車道的車,才可切換車道,這個邏輯沒有很難吧。
最怕是遇到sunday driver的駕駛,平時不開車,假日只會癱瘓交通。

以現在國道大客車旳最高速限是 90 km/h 來看的話,
高乘載車道最高就是 90 km/h 囉 !
不解 環評和高乘載有什麼關係 ?

HOV 是因應"美國"大眾運輸不發達,經常一人一車的狀況,在都會區堵塞的情況下,為了以原有的車道數目,創造最大的人員運輸量。
這是在鼓勵共乘, 減少車輛數目, 這是一種車道使用及管制規則

但是HOV一定要有配套的"共乘法"
所以在入口可以設置站牌, 要求共乘才能進入
TAXI 和 小車一樣, 要有 2+人或 3+人以上
巴士要求要有 16 人以上

某些地區的Freeway是不收費的, 所以實施高承載 HOV
單人必需比共乘,付更高的通行費用
所以共乘不收費,單人收費

但是在收費路段, 實施 HOV ,單人應付更高的費用 ,懲罰性的收費來迫使節能.
如果為了環保, 為了節能
油電車,電動車,充電Plug in+油電雙系統車,單人使用也允許通行

而且, 楊梅收費站到台北, 平面和高架,收一樣的通行費,
高架設HOV, 必須保證能更為節能省碳, 效率要更好, 省時間或省能源 , 如果沒有, 和平面車道有何差別 ?
高架鼓勵共乘? 平面卻沒有? 這又怎麼說的通 ?

台灣沒有共乘法?
高管規則8-1-2 大型車應行駛於外側車道,並得暫時利用緊臨外側車道之車道超越前車。
高管規則8-1-3 "內側車道為超車道"

發生衝突要一那一條法律優先 ?

移植自美國, 卻不深究美國實施HOV的精神為何 ?
完全淪為東施效顰
如果一台空的計程車或巴士空車, 也能駛上 HOV
如果不會塞車的路段也開辦 HOV
完全喪失共乘的精神

還有,小弟錶速就是110, 卻比HOV還要快?
根本沒看到HOV上有錶速 115的狀況

到了林口下坡路段+彎道那裏,HOV和中線車道,所有車都自動降速到錶速 100,錶速110還要繞到最外車道越過去.

koyama.wang wrote:
有虛線車道的車,才可切換車道,這個邏輯沒有很難吧。
雖然沒有很難,但是很多人沒邏輯概念。

herblee wrote:
不解 環評和高乘載有...(恕刪)

環評沒過,五楊高能蓋嗎...

Terrencesylphy wrote:
雖然沒有很難,但是很...(恕刪)

應該很多人不知地上的線是做什麼用,那些線不能跨都搞不清楚吧
今天從中壢台北來回 車上四人 都走高乘載車道
發現一個BUG....很多駕駛人(車上未滿3人..沒貼隔熱紙看的出來)
因為在普通車道遇到90KM龜車受不了
直接跨越雙白線把高乘載當作超車道
也沒打方向燈忽然切近來 不但違規又造成危險(我要馬上減速避免追撞 我最高速限GPS110)

觀察了一下整路有疑似熱感應的機器不多
偷雞熟路況的駕駛人可以避開有熱感應的路段當做超車道

上網看了一下新聞
整條只有四台熱感應機器
一台要價台幣800萬...

那開熟的駕駛人 都知道大約哪裡有感應機器
避開那四個點 其餘時間都佔用高乘載當超車道
這不就是一種亂象~~根本無法有效取締~~
重點是違規進來超車沒關係 進來又不出去(發現好開~長期佔用~但只開個100 GPS速度)
影響到真正的高乘載車流....

要進來就最高速限嘛
時速100超越普通車道90的車 然後進來不出去 後面整排開始塞是怎樣...
我比較好奇是說他是用熱感應的
那如果我後座放一隻小狗
應該也會有熱感應!
這樣也算高乘載嗎?

基本上我是不會去走
畢竟沒辦法超車
遇到比較慢應該就會發瘋了!

我倒是比較同意就開放遊覽車跟計程車
這樣才比較有鼓勵大家搭乘大眾運輸工具!
個人認為全時的高乘載已經證明是錯誤的政策。平時幾乎沒有人要走(因為越來越多人發現這裡是龜速車專用道),導致原本可以有3個車道可以紓解車潮的,現在只剩兩線車道,白白浪費了一個車道。

高公局原本規畫試辦良好後要推行到其他國道,現在"靜悄悄",應該發現事情不妙了。但不該只是矇眼裝作沒看到,該廢除的就廢除吧。
  • 5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