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

德國高速公路開車心得

悠閒過生活 wrote:
德國高速公路的車也不少,某些路段甚至只有三線道,而最右線被一輛接著一輛的大貨車占據,(不誇張,整條右線全部都是,綿延好幾公里),但是路況一樣是很好,所有小客車在超車後便會馬上切回中線,內線永遠保持暢通。國情不同?這不是藉口。...(恕刪)

autobahn
最右線被一輛接著一輛大貨車佔據
這不是個問題
如果像在台灣
連中線都一輛一輛車
又加上全部車道都有限速110
很多狀況根本不是說我在內線高速接近前車
前車就能馬上反應讓出來
如果台灣高速公路沒有限速
我進入內線開到180超車
再快速讓出車道都沒問題
所以基礎點不同
當然我講的不是指那些龜在內線開80~100的人
http://www.youtube.com/watch?v=Pf5mrktPjrE&feature=related
這個影片算是找一找autobahn車子較多的一個影片了
其實還是比台灣少很多車
這種情況加上無限速
真的好開很多

是否會有車不讓出內車道
我想這是有爭議點
因為影片中車主速度快很多
但前方有些車進入超車道後
也是硬要超過兩輛距離有點遠的車
才願意慢慢讓出內側車道
如果在台灣
應該就被砲了~
當然如果以有沒有讓出內車道這個角度來看
他們一定有
但相對車沒台灣多
又沒限速
在讓出內車道部分
絕對較有利


我愛炸海苔 wrote:
autobahn不是...(恕刪)


恩...我從頭到尾都沒有把"無限速"的因素放進來討論。

不然這樣好了,我來說說捷跟奧,同樣也是速限120~130的地方,每個人都還是一樣保持著靠右駕駛的習慣,而不是像台灣某些人一樣,好像高速公路他家開的一樣,並排駕駛擋住後面所有車

Hope`& wish wrote:
開120併排會造成車陣?

那你是說後面車陣的車開≧120嗎?

幫幫忙
有點物理概念好嗎?


你中文不太好齁?

國道三號每天都有車陣,請問國道三號速限多少?

其他樓有網友指出"壅塞學",你有空可以研讀研讀,看看你物理概念好不好。
悠閒過生活 wrote:
你中文不太好齁?

國道三號每天都有車陣,請問國道三號速限多少?

其他樓有網友指出"壅塞學",你有空可以研讀研讀,看看你物理概念好不好。

開始東扯西扯了喔?

有車陣的原因21樓都講了
你25樓也說溜嘴了

請問跟120有何關係?
講的好像大家都用超速10公里以上的速度在開車

你不是很常開車很會開車
有行車記錄器吧?拍個前面併排開120把你塞在後面的畫面來看看


啊國三限速多少啊?
又為啥叫北二高 中二高 南二高你知道嗎?



真會掰
看你要掰到何時
毛球 毛球

照你的歪理
開150併排也會造成車陣囉?

我愛炸海苔 wrote:
http://www...(恕刪)


我懂你意思,以無限速來討論讓出內車道於否,的確是有優勢。

但是我想說的是,德國不是也每段路都無限速,但多數人在做出超車行為後還是會回到中線,這個習慣很好,也希望台灣駕駛人能夠學習。

Hope`& wish wrote:
開始東扯西扯了喔?

有車陣的原因21樓都講了
你25樓也說溜嘴了

請問跟120有何關係?
講的好像大家都用超速10公里以上的速度在開車

你不是很常開車很會開車
有行車記錄器吧?拍個前面併排開120把你塞在後面的畫面來看看


啊國三限速多少啊?
又為啥叫北二高 中二高 南二高你知道嗎?



真會掰
看你要掰到何時
毛球 毛球

照你的歪理
開150併排也會造成車陣囉?


你的能耐就只有這樣了嗎?只會咬著別人的點,而不看別人整體想要表達的意思。

或許是巧合吧,小弟剛好有看過120的車陣。

你不相信不代表沒有,世界不是圍著你在轉的,好嗎?

你要繼續凹的話,恕不奉陪
悠閒過生活 wrote:
你的能耐就只有這樣了嗎?只會咬著別人的點,而不看別人整體想要表達的意思。

或許是巧合吧,小弟剛好有看過120的車陣。

你不相信不代表沒有,世界不是圍著你在轉的,好嗎?

你要繼續凹的話,恕不奉陪

要敗逃了嗎?

如果你不是一直在那邊拗

我需要一直咬著你嗎?拉不下面子認錯啊?

有看過120的車陣?
請問在哪個路段?幾點?


有輛車開到130+還追不到國光
一直說國光超速勒
影片還上新聞

另外
我更看過160的車陣勒
因為前面開160的 把後面的馬牛擋住
結果板大 如願租RCZ嗎 還是換台了 想問心得 哈哈
這篇牽涉的層面可廣了...

為什麼台灣的內線沒辦法淨空呢?

有些駕駛人開在大車旁會有莫名的壓力,故乾脆直接殺到內線龜。

拖車公司很少會注意拖車用的輪胎是否安全,我每天都可以看到輪胎體無完膚的大車在路上跑

又或者是有注意到,但一輪動輒幾萬元的輪胎能省則省,

萬一大車發生事故會比小車來得嚴重,能閃則閃。

部分大車駕駛也是定在中線開,造成後面高速小車壅塞或是大車往後噴石頭

以台灣人寶貝汽車外觀的觀念,內線是唯一逃難路線。

再加上前幾頁大家討論的自我中心觀念,法規等等...

執法單位,教育,經濟,政策...

先進國家之所以先進非一蹴可及,台灣人如果看不到自身的問題,那大概就是這樣了。
Hope`& wish wrote:
Hope`& wish
前面開120 會造成後面車陣?
別扯了
要也像樓上寫個比較可能的數字
開120併排會造成車陣?
那你是說後面車陣的車開≧120嗎?
幫幫忙
有點物理概念好嗎?
...(恕刪)


以前貼過 ,是的, 會的, 一定會造成塞車
因為120km 不是什麼高速, 是每台車都開到的車速
http://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214&t=2755771&r=2&p=23#36108858
http://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294&t=2990337&p=28#39255691

德國BS Kerner 的三相理論(Three Phase Theory),將車流分為F,S,J 三種

在沒有任何瓶頸下,只要高速公路的車輛密度過高,就會造成壅塞.

車越少, 車距拉的越開, 越不容易塞車
報告描述,大約在80車/公里,也就是前後空間,車頭到車頭的間距,約略在 12.5 公尺,扣掉車長5公尺,也就是車距大約8公尺,一個半車身,就達到臨界密度(critical density)。
達到臨界密度之後,如果前方車輛作出一些反應,後面車會比前面車反應還要大,會像震波一樣,一輛一輛往後傳.
雖然"壅塞"是發生在後方, 但是只要前方到達"臨界密度"時,就註定後方一定會有壅塞.


有這個觀念之後,

想想看, 110 是定速 , 前車110, 後車也110,因為前後車都定速, 車距是固定, 拉不開的.
路隊長最快就是110, 不會再拉開車距 , 後車怕未達速限,也不敢減速.拉開車距
如果,外線這些 110km 的車, 也都進入內線, 擠在這個車距當中.
車距短到只有1個半車身(8公尺), 壅塞就在後方發生了

http://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294&t=2325856&p=7#30390063
舉例說明 ,下面是在義大利 A1 高速公路 的休息站上方拍的
內線為超車道,進入內線的那二台車,都是正在超車 , 才進入內線
外線是行車車道, 所以車輛是一台一台,排隊成一列前進, 外線車速並不慢, 還是維持 120-130km
如下圖


現在改變規則成" 台灣的法規"
因為外線的車全都以最高速行駛, 所以通通可以進內線而免罰

把上面那些外線的車,一台一台搬進內線,排成一列, 就成了台灣國道上普遍的現象. 車輛是一台一台,排隊成一列在內線前進, 內線變成行車車道(大家車速都相同) 如下圖


把這兩圖合在一起

左圖當中, 內線兩台白車都是110等速, 所以兩車的車距是不會增加的.
此時如果外線這些 110 km的車, 都進入內線 ,就會像右圖,前車不加速,後車不減速, 車距一定縮小
車距縮小,若以110km行駛, 最後很難只保持一個半車身的距離, 為保持安全車距, 車羣中一定有車會踩下煞車, 後面跟著煞車, 速度往後遞減,後方堵塞.

內線一定要 110km 所以超車道要越快才越安全, 並不是慢才安全
指責在超車道"超速", 這是對超車道本質的不了解
(PS: 不過, 台灣國道的硬體設備, 安全性的防護措施很少, 不宜超速, 請看下面舊文)
http://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294&t=2991828&p=2#39140147

如果超車道有前車110km , 後面的車也頂多能開 110km
如果前方淨空,沒有真實的前車, 想像只有一輛"虛擬"的前車 , 那虛擬前車的車速是多少?
虛擬前車的車速就是"無限大" (就是無速限啦!)
滯塞的機會就很低了

就密度來說, 內線少一輛, 外線就多一輛 , 不是一樣嗎??
因為"變換車道"是一個"擾動因子",會影響到旁車的車速,然後,影響會像波紋一樣擴散, 影響到整體車流速度.
如果變換車道越平順, 就越不會影響到旁車
超車時的車速是高過右車的, 所以 當超完車回到原車到時,一次完成 ,是不會讓後車煞車,減速
超完車不離開,一直開在內車道, 等到後來才離開內車道, 反而是增加一次"變換車道",增加擾動車流的機會
所以,若要超車, 車速差距一定要夠大, 前後車間距一定要拉開,才不會擾動車流, 讓旁車煞車,減速
此時,速度一定要最高速 , 不能慢下來 , 慢反而不安全 .

這也是為何主張,"超車"完就離開內車道, 這樣一次完成,因"變換車道"所造成的影響最小.

法規缺漏不全 , 用路人如何遵循 ?
高速公路及快速公路交通管制規則 , 只是一個行政機關自行發佈的 " 法規命令",
不必經過立法,三讀, 公布的程序.

它是依據 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以下簡稱本條例)第三十三條第六項規定訂定之。
它的母法 , 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 才是法律

先有罰則, 再來找規則 , 是很奇怪的事
這和國外先有"交通規則" 的法律, 違反之後, 再移送法院審理, 是完全顛倒.

之前已經討論
http://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294&t=2786663&p=21

2. 法律有缺失, 執法或主管單位應詳細解釋
可惜他們缺乏路權觀念, 以至於陷入 "自我矛盾"

超車道的路權 和行車道的路權 是完全不同的 .
但是在 "高速公路及快速公路交通管制規則"第8條
三、內側車道為超車道。但小型車於不堵塞行車之狀況下,得以該路段容許之最高速限行駛於內側車道。


卻把"超車"和"行車" , 兩種不同的行為, 硬要放在同一個車道上

內線為超車道, 有超車行為才有路權 , 超車時才能走內線超車道,
不是超車, 只是行車, 那應該走在 中,外線 的”行車車道”上

下面是日本的關越自動車道 ,右邊那條車道都是淨空的 , 一輛車都沒有, 上方寫有追越車線(漢字)
追越車線 (用來超車的超車道) , 走行車線(行車的車道), 標示的很清楚

這到底誰有路權 ? 誰優先 ?
內線是超車道 ? 還是行車道 ?

規則居然訂出,以"最高速限"為標準?
問題是 ,如何判定 最高速限 ? 每個時速錶都有誤差值 ?
甲車錶速的100km , 可能比乙車錶速的 95km 還要慢 ??
所以, 這樣訂? 有標準等於是沒標準 .

測速器可以因為機器誤差, 訂出 10km 的寬限值 .
根本無從知道的"絕對車速", 要如何定出路權? 如何寬限 ?

所以在國外,是用"相對車速",來訂行車次序, 不是用"絕對車速"

所以,兩車比較, 比較慢的車要讓出來
內線比中線慢, 內線車要讓, 開到中線車後方, 不得併駛
中線比外線慢, 中線車要讓, 退到外線車後方.....
大型車的超車道是中線,行車道是外線, 一樣, 超完車就離開,不得佔用.兩台大型車也不得併駛.


內,中,外 三個車道,那個車道供那台車行駛.這和速限無關, 這是"路權"問題,
何者有優先路權的問題

速限是三個車道都適用, 不是只有內線有速限. 速限是"絕對車速"

超速嗎 ? 自然有超速的法規去處理
內側車道為超車道, 說的是相對車速。
"容許之最高速限行駛" 說的是"絕對車速" , 也說這是行駛,所以內線是"行車道"嗎 ?

"相對車速"和"絕對車速",兩者怎麼會混為一談,這是兩件無關的事.
規則把"超車道"和"行車道" 又混在一起, 最後是什麼車道都不是.

亂源就是這第八條之3款的規定

我愛炸海苔 wrote:
真的是國情不同
德國那一套搬到台灣很難
autobahn上也是有龜車鱉車
但地廣車也相對台灣較少
又沒有限速
隨時要切出中線讓很簡單
而台灣相對車多
有速限
中外線都有車時
...(恕刪)


Autobahn 很少龜車, 平均都是130km 以上
德國周邊國家, 法國,義大利,奧地利,瑞士 ,全都有速限 130km, 並非無速限
但是,一樣, "內線淨空"是鐵則
德國Autobahn大多數只有單向二車道, 一點也"不""地廣車也相對台灣較少"
它某些路段也有速限
也會塞車
但是警察會執法
小弟在法國, 由 Avignon 回 lyon 的 A7 Autoroute 上, 碰過一次
交警騎 BMW 警用重機車, 由後方趕上來, 燈號喇叭齊鳴 , 趕走一台 ,全車擦得很亮, 老標緻古董車
是一位滿頭白髮的老先生開的, 時速大約只有 120km , 因為我在中線130km 都比它快 , 已經快要超越它了.

BMW 重機車大概有 150km 追上來, 喇叭很大聲, 我都被嚇到 , 之後, 一下子就跑到前方不見了.
老標緻在"台灣標準"看來, 也不算慢
但是歐洲高速公路,內線都是淨空的, 上面就只有它一台車 , 所以就被趕出來了!

歐洲執行超車道淨空. , 不超車禁入內線 , 是很徹底的.

日本自動車道的速限只有100km, 比台灣還慢,車輛密度不亞於台灣吧! 一樣執行" "內線淨空"

在上位的立法者 ,把法令都寫的七零八落了 , 下面執法者, 如何知道, 不能佔用的道理??? .
毫無路權概念 , 更不會去執法 .

其實, 只要內線淨空= 內線無速限

johnnylee1020 wrote:
順道一提~德國上高速公路不是免費
已經含在稅裡面了~~
...(恕刪)

不, 小型車是免費的
真的是免費的
英國車可以由英國開過來, 沒繳德國的稅,不必繳任何費用,就可以通行.
  • 7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7)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