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0

高速公路自動讓道(討論

多數塞車不是因為事故或施工,而是駕駛人的不良心態

平日通勤,免不了塞車;假日出遊,更逃不過塞車。卡在路上的無奈時刻,你是否好奇過為什麼會塞車?難道沒有什麼辦法解決嗎?AsapSCIENCE從科學角度解釋,其實駕駛人心態是一大因素:沒保持良好行車習慣,會害大家一起變慢。

事故發生、施工封路、或車道縮減,當然會拖慢車流速度,但就算沒有這些,駕駛人本身的習慣也可能造成塞車。2008年一場實驗中,研究者找來20幾輛車繞著圓形的封閉路段行駛。儘管沒有紅綠燈和任何外力影響,應該可以維持穩定速度,但沒過多久,車流就開始忽快忽慢,塞車就這麼「無中生有」了。

原因之一,是只要看到前車拉開距離,駕駛人通常就會加速跟上,但又容易衝過頭不得不煞車。此時,加速追上來的後車,也只好煞車以免撞上。這波「急衝又急煞」的效應會向後擴散,造成車流速度不穩,甚至瞬間卡死。

更不幸的是,研究顯示,有超過八成的駕駛人相信「我的技術比一般人好」,覺得其他人都不會開車;這股不理性衝動導致部分駕駛人開始逼車、蛇行鑽車,這些危險動作都會導致車流更不穩,塞車就更頻繁了。

那該怎麼避免塞車呢?首先自己要當個好駕駛,行車時隨時專心,與前車保持安全距離,才不會急衝急煞。此外,車速慢而穩,反而比一味趕路更有利。比利時和荷蘭就有所謂「路障式引流」策略:在高速公路流量偏高時,刻意安排多輛警車填滿所有車道,且彼此間以一致速度並肩行駛,迫使後方車輛無處可鑽,只能一起用穩定速度前進,結果反而有利整體流量上升。
沒發生車禍為何塞車?從交通管制措施看塞車的原因

如果發生車禍,可以理解為何塞車,這也是大家遇到塞車時第一個想到的解釋;事實上,塞車的原因比較複雜,有科學家專門研究、解釋這種現象。以下用一些交通管制措施來解釋塞車的成因。

車輛管制
為何連假期間政府要對高速公路進行車輛管制?因為塞車的主要原因是車流量太大。原因很簡單,當一段路上有很多車,車間間距會縮小,車間間距縮小,車主就不敢開太快,以免前方突然煞車會反應不及撞上去;開越慢,越容易造成後方回堵,所以車流量與整體車速成反比。

另外,車間間距越小,前方若有車輛煞車,後方跟著煞車的車輛也越多,這個「煞車潮」會像聲波一樣向後方傳遞下去,後方以等速前進的車流會產生頓挫,產生回堵。

有人認為未來自駕車普及後才能有效解決塞車問題,因為如果所有自駕車由中央系統統一控管,就不會有上述的駕駛心理因素,所有的車輛如同輸送帶上的貨品一樣以等速前進,不會因為車間間距變小而駛慢,也能有效解決上述的回堵效應。

禁止超車
部份路段或車道會禁止超車,這除了可以減少發生事故的機率,也能降低塞車的機率。如上所述,當某一段道路上的車量過多,車間間距小,前方車輛煞車時影響到的車輛越多,造成回堵。車主的超車行為時常會造成被超車車輛突然煞車,這樣會影響後方車輛,更別提超車導致意外所造成的影響。

設最低限速
為何高速公路要設最低限速,一個很簡單的理由是慢車會造成後方回堵。這自然是一個重要的理由,但在車量少的情況下,後方來車進行超車就能排除慢車造成的影響;事實上,在某些情況下,因為慢速車與前方車輛的間距較大,所以慢速車遇到前方車輛急煞能較從容地反應,甚至不用跟著煞車,所以它能抵銷上述的回堵現象,中斷如同聲波般的塞車潮向後方傳遞,這樣後方車輛就能繼續保持等速前進。

慢速車的另一個問題是,它會逼駛那些開車比它快的車主進行超車,當車流量少的時候這還不會怎樣;但在車流量大的時候,超車容易造成回堵效應或事故。

總而言之,為何車道上沒有事故會形成塞車呢?

第一個要素是車流量,車流量小時任何狀況都容易排除,但車流量大時任何一點小狀況都容易造成後方回堵;所以第二個要素是車流量大時,前方車輛煞車時造成的回堵效應;而在某些狀況下,行駛較慢的車輛「剛好」能排除這種效應。
chiashin 376樓 wrote:
阿Q的是不懂裝懂,憑幾張自己都不太清楚的圖就妄下定論!
我前面已經分析過,如果車流高到2千多,很難變換車道
結果只會是你所批判的.....一堆車一直開在超車道吧了!
呵呵~是誰講的不科學(恕刪)

真抱歉 , 您自己說 變換車道 , 變換是不是需要二個車道 ?
分析過 ?????????如果車流高到2千多,很難變換車道?
這是那裏來的 推論 ?
(1) 變換車道 不是同一個車道
且並非 二個車道車速都相同? 且 車流量 都是 2000 ? 正在併駛????
變換 是由 追越車線 →第二走行

請注意 追越車線 最大車流量2500 , 第二走行 最大車流量 2000
由高流量 車道→ 低流量 車道 , 是如何得出 很難變換車道 的結論 ????????

(2) 請注意 "流量" 是有 四度空間的單位 ←時間
車間距(h, headway):前後2車的車頭經過觀測點的時間差。舉例來說,如果平均車間距為2秒,表示每2秒會有1台車通過觀測點。←時間車距

流量(q, flow):單位時間內,通過觀測點的車輛總數。如果車間距為2秒,表示1小時(3600秒)會有1800台車通過觀測點,則流量為1800車/小時。

您拿四度空間為單位的"流量" , 要去憑估? 推論出 三度空間的車距不足??–推論→很難變換車道??
拿明朝的劍去斬清朝的官 ?
車間距/車頭距(h, headway) 不是 車間程(s, spacing)
車間程(s, spacing):車道上,前後兩車車頭的距離。舉例來說,若平均車間程為40公尺,表示車道上平均每40公尺會有1台車。

(3)追越車線 最大車流量2500 , 是進來超車後就離開的車 "接力" ,以輪替的方式所創造出來的
如同 好幾班人員 , 利用同一條產線 , 輪班作業 生產
不是固定一班人員, 進來就不出去, 在固定的同一條產線 生產
流量 是定點觀察 , 不是跟隨某一台車 做 動態觀察, 能知道那一台車的路徑是經過哪幾個車道 ?
無法經過這樣的 統計 , 就做出 很難變換車道 的結論

(4)當然能將 以上各個名詞,統整出一條同時表達流量、密度、速率的關係式:q(流量)=d密度)×v(速率)
先看定義
密度(d, density):單位道路長度上的車輛總數。若平均車間程為40公尺,表示一公里(1000公尺)車道上會有25台車,密度為25車/公里。
速率(v, speed):車輛的在單位時間內行駛的距離。

請注意 , 在此關係式當中 , 表達d(密度)的是 車間程(s, spacing)←三度空間
而不是車間距(h, headway)←四度空間 時間車距 。
請看圖
以此繪成 q(流量) 和 d(密度)/車間程(s, spacing)之關係圖


Qmax 為 2500 最高點(約為LOS D) , 圖中有二個 車流量 數字同 為2000
第一個是達到最高點2500車之前, 必然先出現車流量2000上升到2500
這是在有車距的情況下 , 因為車速快, 速率高(v, speed)×d(密度低 ) ←車沒擠在一起 的車流量2000
第二個是超過Qmax 為 2500 最高點之後 , 因車距不足, 受迫降速, 速率低(v, speed)×d(密度高 ) ←車都擠在一起的車流量2000
q(流量)=d密度)×v(速率)
您將車流視為靜態停車場 ? 沒有加入速率(v, speed)這個條件 ?
以為 q(流量)=d密度) ?

(5)流量(q, flow):單位時間內,通過觀測點的車輛總數。速率(v, speed):車輛的在單位時間內,行駛的距離。因為有相同條件 : 單位時間內 , 能放在同一個天平下做出比較 。

上面 8924132 大大 只說 日本 車流量 大到2500車 還是能 100km行駛
但是台灣國道 在車流量 600車 , 就受迫降速, 無法 110km/h 行駛
是同一條件(單位時間內) 的數字
並非您拿您拿四度空間為單位的"流量" , 要去憑估? 推論出 三度空間的"車距"不足??–推論→很難變換車道?

(6)並不會很難變換車道 , 依法執行"超車道"路權, 當場執法給您看 , 這就就能"變換車道了 !
美警執法

澳洲執法

日本執法

不執法? 永遠有理由 無法"變換車道 ?
執法後,就能"變換車道了 !就塞得進來了
你沒能力講出所以然
就只會說別人沒能力
也不意外
講的也沒邏輯又扯一堆其它因素
硬凹又無法合理論述 可悲

chiashin wrote:
呵呵,不意外,沒能力(恕刪)
etlink wrote:
你沒能力講出所以然
就只會說別人沒能力
也不意外
講的也沒邏輯又扯一堆其它因素
硬凹又無法合理論述 可悲
呵呵~幫你照照鏡子!

我質疑你超車後是否有安全車距,是否需要減速?
你用【垃圾話】回應我

我補貼上兩篇報導當證據
而你【睜眼說瞎話】
憑空指控我沒能力說出所以然?

對你來說,面子比事實真相重要?
為了維護面子,寧可睜眼說瞎話?
自己回去翻
都已經講過了
不要當作沒看到

chiashin wrote:
你和你隊友都只能睜眼(恕刪)
我的引言會直接引用你們的言論,然後提出質疑或反駁
而你們只能憑空指控、扭曲和謾罵
我不斷請問你們: 我哪句話如你們所指控,麻煩你們貼上來
你和你隊友則是裝死,裝作沒看見,然後繼續憑空、扭曲和謾罵...

我常說迴避的態度,其實是明確的答案
雖然你們嘴硬不認,但結論已經很清楚了!

我主要是爭道理,所以不怕認錯,不怕被真理打臉
你們主要是發洩不滿和維護面子,所以....
這就是你我的差異
chiashin wrote:
阿Q的是不懂裝懂

需要小弟貼些您「不懂裝懂」的言論嗎?

chiashin wrote:
憑幾張自己都不太清楚的圖就妄下定論!

說說小弟哪邊不清楚啊

chiashin wrote:
我前面已經分析過,如果車流高到2千多,很難變換車道
結果只會是你所批判的.....一堆車一直開在超車道吧了!

所以,日本每小時2500台還在超速是.....?


當您超車完就離開超車道
完全不會堵塞後面的車啊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
揣而銳之,不可長保。
金玉滿堂,莫之能守;
富貴而驕,自遺其咎。
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不會超車還要走在超車道
當然很難變換車道

chiashin wrote:
平日通勤,免不了塞車;假日出遊,更逃不過塞車。卡在路上的無奈時刻,你是否好奇過為什麼會塞車?難道沒有什麼辦法解決嗎?AsapSCIENCE從科學角度解釋,其實駕駛人心態是一大因素:沒保持良好行車習慣,會害大家一起變慢。

事故發生、施工封路、或車道縮減,當然會拖慢車流速度,但就算沒有這些,駕駛人本身的習慣也可能造成塞車。2008年一場實驗中,研究者找來20幾輛車繞著圓形的封閉路段行駛。儘管沒有紅綠燈和任何外力影響,應該可以維持穩定速度,但沒過多久,車流就開始忽快忽慢,塞車就這麼「無中生有」了。

原因之一,是只要看到前車拉開距離,駕駛人通常就會加速跟上,但又容易衝過頭不得不煞車。此時,加速追上來的後車,也只好煞車以免撞上。這波「急衝又急煞」的效應會向後擴散,造成車流速度不穩,甚至瞬間卡死。

更不幸的是,研究顯示,有超過八成的駕駛人相信「我的技術比一般人好」,覺得其他人都不會開車;這股不理性衝動導致部分駕駛人開始逼車、蛇行鑽車,這些危險動作都會導致車流更不穩,塞車就更頻繁了。

那該怎麼避免塞車呢?首先自己要當個好駕駛,行車時隨時專心,與前車保持安全距離,才不會急衝急煞。此外,車速慢而穩,反而比一味趕路更有利。比利時和荷蘭就有所謂「路障式引流」策略:在高速公路流量偏高時,刻意安排多輛警車填滿所有車道,且彼此間以一致速度並肩行駛,迫使後方車輛無處可鑽,只能一起用穩定速度前進,結果反而有利整體流量上升。

超車道不就是避免產生減速衝擊波的措施?


只要不被前車「同化」
就可以避免塞車


chiashin wrote:
如果發生車禍,可以理解為何塞車,這也是大家遇到塞車時第一個想到的解釋;事實上,塞車的原因比較複雜,有科學家專門研究、解釋這種現象。以下用一些交通管制措施來解釋塞車的成因。

車輛管制
為何連假期間政府要對高速公路進行車輛管制?因為塞車的主要原因是車流量太大。原因很簡單,當一段路上有很多車,車間間距會縮小,車間間距縮小,車主就不敢開太快,以免前方突然煞車會反應不及撞上去;開越慢,越容易造成後方回堵,所以車流量與整體車速成反比。

另外,車間間距越小,前方若有車輛煞車,後方跟著煞車的車輛也越多,這個「煞車潮」會像聲波一樣向後方傳遞下去,後方以等速前進的車流會產生頓挫,產生回堵。

有人認為未來自駕車普及後才能有效解決塞車問題,因為如果所有自駕車由中央系統統一控管,就不會有上述的駕駛心理因素,所有的車輛如同輸送帶上的貨品一樣以等速前進,不會因為車間間距變小而駛慢,也能有效解決上述的回堵效應。

禁止超車
部份路段或車道會禁止超車,這除了可以減少發生事故的機率,也能降低塞車的機率。如上所述,當某一段道路上的車量過多,車間間距小,前方車輛煞車時影響到的車輛越多,造成回堵。車主的超車行為時常會造成被超車車輛突然煞車,這樣會影響後方車輛,更別提超車導致意外所造成的影響。

設最低限速
為何高速公路要設最低限速,一個很簡單的理由是慢車會造成後方回堵。這自然是一個重要的理由,但在車量少的情況下,後方來車進行超車就能排除慢車造成的影響;事實上,在某些情況下,因為慢速車與前方車輛的間距較大,所以慢速車遇到前方車輛急煞能較從容地反應,甚至不用跟著煞車,所以它能抵銷上述的回堵現象,中斷如同聲波般的塞車潮向後方傳遞,這樣後方車輛就能繼續保持等速前進。

慢速車的另一個問題是,它會逼駛那些開車比它快的車主進行超車,當車流量少的時候這還不會怎樣;但在車流量大的時候,超車容易造成回堵效應或事故。

總而言之,為何車道上沒有事故會形成塞車呢?

第一個要素是車流量,車流量小時任何狀況都容易排除,但車流量大時任何一點小狀況都容易造成後方回堵;所以第二個要素是車流量大時,前方車輛煞車時造成的回堵效應;而在某些狀況下,行駛較慢的車輛「剛好」能排除這種效應。

前面問過您
為什麼車流量不到臨界點就開不到最高速限
您沒有答


車流量「不大」
還不讓人「超車」
是甚麼神操作?

明明只要一台變換車道
卻搞的後面每台都要擾動車流兩次
難怪會塞車,又容易發生事故
8924132 wrote:
說說小弟哪邊不清楚啊
所以,日本每小時2500台還在超速是.....?
你們想表達超完車就離開超車道
在超車道後面有車比你快就要讓
日本人就是這樣開車,所以流量超高...

裝睡的人叫不醒
我前面早就分析過
當流量達2500台,很難變換車道
這時超車道幾乎失去超車的功能
根本不屬於你們想論述的情況!

而我貼的報導,不同國家的研究都有相同結論
車流量大時,變換車道會拖慢整體車流...
8924132 wrote:
前面問過您
為什麼車流量不到臨界點就開不到最高速限
您沒有答
我前面貼了好幾篇報導,都說得很清楚...
你們死不面對,只想檢討占用內線超車道吧了!
  • 40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40)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