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nift wrote:以前有的國家是按㏄數課,後來改按馬力課,現在改按碳排量課。按每㏄課也是蠻公平的… 小車汙染不一定小,大車汙染不一定大(因為是大排氣量的油電車),按cc數課牌照稅,就是因為不公平,所以英國才採用排碳量來課稅牌照稅不用馬力課稅,也是因為這樣課稅反而違反能源效率這檔事所以最好的方法,就是把各種排放汙染、噪音汙染個別給個價,加總當成牌照稅課稅,這樣最公平
ovonel wrote:沒辦法~政府要養...(恕刪) 唉~為什麼類似好的政策,最後就是民生漲價全民買單政府無作為,苦了老實企業,百性我懷疑是政客、大企業奸商唱雙黃例如:原本商人成本2元,售價8元,賺6元然後政府說雖油徵收,事前不預想可能狀況作配套,奸商故意哭窮成本變高,好像很慘商人其實成本才變3元(多原本1元),後來調12元全民買單,賺9元比之前賺更多!然後政府只針對老實企業打壓不能漲罰錢,對有政客入股奸商睜閉眼為什麼配套都是爽到某企業全民買單,怪怪怪
cdyao wrote:污染費用併入牌照稅,就沒辦法依據實際耗油量來收取。營業車輛大戶跟一年開沒幾次的車輛,污染量本來就該有分別吧! 至少可以抑制高汙染的車輛被購買、被長期持有。如果再針對13年以上老車加重課稅,路上的空氣會清淨許多而且排碳量這一項汙染,幾乎等於油耗量,如果搭配燃料稅隨油徵收,等於每年先課徵你基本稅額,再課徵你流動稅額,與一隻牛剝兩層皮無異
汽車燃料費怎麼收 運研所提兩案2017-10-21 11:11聯合報 記者雷光涵╱即時報導汽車燃料費,不該隨車徵收討論超過20年,交通部運研所下周將提研究報告給本部,除外界長年建議的隨油徵收,還會提案隨里程數徵收。汽燃費用於全國公路養護、修建及安全管理,目前依車輛的排氣量徵收,未反映車輛對道路帶來的負荷程度,今年5月立法院交通委員會決議將更名為「汽車道路使用費」。立委認為違反使用者付費原則,要求本月底前提交評估報告。運研所指出,美國也面臨道路養護費愈收愈少的窘況,除電動車逐漸普及,還有效率高的省油車的出現,兩者不見得較少使用道路。另一方面,建築機具、發電機等要以柴油啟動,但完全未行駛在道路上,隨油徵「道路使用費」是否公平存疑。美國、歐盟等在研擬用里程數徵收道路使用費,運研所報告中也會分析隨里程數、依車輛載重來徵收的優缺點。立法委員鍾佳濱說,隨車徵收汽燃費行政成本最低,但最不公平。他說,若能解決技術問題,傾向未來依里程數徵收,符合道路使用費的性質,且噸數愈重、輪子愈多對道路負荷愈重,要加入排氣量或載重量的因子。鍾佳濱指出,徵收技巧上並非完全做不到,像天以然瓦斯收費一樣,新車每年自行申報里程數,5年後要驗車比對里程表,真有短報的里程數一併補齊。有人質疑里程表易遭竄改,鍾佳濱說,不能有人做賊就不賣珠寶。公路總局應提升里程表公信力或車輛安裝軟體等其他技術克服。立法委員鄭運鵬說,雖然隨油徵收強調公平性,但有效率的汽車、油電車或純電車,可能因此少繳汽燃費是否公平,另一方面可能讓城鄉居民納稅比都市人多,因為都會區有便捷的公共交通工具,可選擇不開車、不騎車。他說,不是反對隨油、隨里程數,也不可能完全公平,而是交通部要說服他,為何做這樣的取捨。用多少收多少,是最公平的
1.建築機具、發電機等要以柴油啟動,但完全未行駛在道路上,隨油徵「道路使用費」是否公平存疑。─> 把汽車燃料費改名為「燃料費」即可,凡是使用汽柴油皆會造成污染,燃料費本身就應該有空污費的精神,或可將空污費廢除2.雖然隨油徵收強調公平性,但有效率的汽車、油電車或純電車,可能因此少繳汽燃費是否公平,另一方面可能讓城鄉居民納稅比都市人多,因為都會區有便捷的公共交通工具,可選擇不開車、不騎車。他說,不是反對隨油、隨里程數,也不可能完全公平──>電動車不使用汽柴油不用繳燃料費,本來就很公平!──>電動車不使用汽柴油卻仍需繳燃料費,本來就很不公平!這是政府在A民眾的錢──>這個世界沒有絕對的公平,只能做到相對上比較公平,偏鄉不公平?政府可補貼,會造假?限額度補貼,超過不補貼
隨油徵收的基本精神就是使用者付費,用越多繳越多,不是像隨車徵收,不管用多少,全都繳一樣的錢,這是極度不公平的事,有些人一年用不到幾次車,卻要付相同燃料費,非常不合理,就像付水電費,不管用量多少,所有用戶一律一個月500元,醬合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