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

這樣變換車道有算違規嗎?

這種情況通常我會讓,因為臺灣的隧道跟外國不一樣沒辦法變換車道,不是當地人其實不太知道哪邊會排隊排到隧道裡,所以只能等出隧道能變換車道的時候變成要插隊了;當然每個人心態不同,我自己平常也不會插隊但就是遇過類似的情況也算是不得已,所以我覺得有提早打方向燈並且條件允許不要硬切我都會讓,而且適度允讓偶爾還能得到一些意外的反饋也會讓我心情蠻不錯的,還有這種情況讓一下也能使他原本的車道不造成回堵,可謂一舉多得;我的結論是臺灣是有人情味的地方,但是感覺只要上了路好像大家都常常要拼輸贏一樣,稍微被人家佔點便宜就動怒,真的大可不必,當然如果說是那種硬切別人安全距離的我也會覺得賭爛就是了
asdfasdf3232 wrote:
請問一下,如下圖的快...(恕刪)


沒有用 !台灣是毫無路權概念的 ! 台灣的標準非依據國際公約, 不是看是否侵入它人的『路權範圍』!

先看規則
道路交通安全規則第 94 條
汽車在同一車道行駛時,除擬超越前車外,後車與前車之間應保持隨時可以煞停之距離,不得任意以迫近或其他方式,迫使前車讓道。

法規明文 ,『保持隨時可以煞停之距離』, 依法,這個距離是法規授予供後車煞停專用的,這空出來的路權範圍,其它車不得侵入,供後車煞停專用, 因此, 闖入『供後車煞停專用的空間』, 後車就煞不住了


Newell's car-following model跟車模型 及 2秒鐘法則(時間車距) ,都是由車流理論化身為法條上之《安全車距》
「道路交通安全規則」第九十四條規定: 隨時可以煞停之距離
交通部運輸研究所90.04.24.運安字第900002569號函
一般駕駛人在行進中,突然發現危險情況後即刻採取煞車措施,車輛必須空走0.7~ 0.8秒(反應時間為0.4~ 0.5秒,右腳由加油踏板移至煞車踏板之時間為約0.2秒,踩煞車踏板所需時間約0.1秒),才產生煞車效果(交通事故偵查學,吳明德著)。
煞車停止距離= 空走距離(反應時間+換腳時間+踩入煞車時間) + 實際煞車距離(實際煞車開始作動時間)

前後兩車不可能同時踩煞車
當前車看到危險煞車時 ,後面的車不知道,等他看到前車減速,再有反應,這需要反應時間, 此時後車是不是仍然往前行進, 前車剎車而後車仍在行進?是會消耗掉緩衝的"安全車距",造成安全車距縮短。
有 "安全車距" 則可以當成緩衝 , 吸收了後車往前衝的能量 , 也讓後車有反應時間

依照"超車"法規 , 同樣也有 安全距離
道路交通安全規則 第 101 條
汽車超車時,應依下列規定:
五、前行車減速(避免加速)靠邊(往路緣靠邊)或以手勢或亮右方向燈表示允讓後,後行車始得超越。超越時應顯示左方向燈並於前車左側保持半公尺以上之間隔超過,行至安全距離後,再顯示右方向燈駛入原行路線。


規定了 間距 0.5m 及前後車距 "安全距離"
所以依法應該要看,這台車插入時,有沒有保持間距 0.5m 及前後車距 "安全距離(隨時可以煞停之距離)"
這101條是不是法規 ? 是 ! 無人遵守 , 連主管機關都無視 ! 檢舉也無用 !它們根本不會以此法規標準來開單或處罰 ?
過去的理由都粉可笑
台灣的標準非依據國際公約『違反路權的一方,就是違規的一方!』 在台灣不是看是否侵入它人的『路權範圍』!
而是自創
後車撞前車?一定不是前面這台插入車破壞了安全車距 , 而是後車應注意未注意保持安全車距?所以追撞 ?
注意義務 去 破壞 法律授予的 "使用權利" ?
權利義務不分 !
反邏輯倒過來講"安全距離"?完全倒果為因!說 因為後車又沒有晃,也沒有偏移,倒過來講成"證明前車插入未破壞安全車距"?

路權是"使用道路之權利區分" , 不是整條道路都歸一人使用 ? 那旁人走那裏? 因此,路權區分有範圍的
所謂「路權」之範圍,依據道路設計原理及交通法規應定義為:「左右以車道範圍為限(處罰條例45條2款、4款、12款);前方以該車最短停車視距(公路路線設計規範第3.3節)或安全跟車距離(處罰條例58條1款)為限;後方則以車身尾部為限。


再看
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第45條第1項第5款:
汽車駕駛人,爭道行駛插入正在連貫行駛汽車之中間者,處新臺幣六百元以上一千八百元以下罰鍰。

何謂 連貫 ?
依據 Newell's car-following model跟車模型
在說 一列車流佇列 ! 車與車之間完全以"安全車距"排隊排成一列, 所以連貫
保持一列車流 以 車-安全車距-車-安全車距-車-安全車距-車-安全車距行進

插入正在連貫行駛汽車之中間 , 就是插入 車與車之間的安全車距,就是侵入「道路交通安全規則」第94條授予後車隨時可以煞停之距離, 這隨時可以煞停之距離,正是法律授予後車使用道路的權利範圍, 此即『路權範圍』, 造成沒有安全車距 ?

台灣是反邏輯 ! 反而認為不是插隊的車去破壞了安全車距. 而是後車沒有減速去拉出"安全車距"來?
  • 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