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

台灣的庇護島設計(順便參考一下日本香港的)

Harvey norman wrote:
右駕是靠左行駛,轉彎的時候是轉到對向的內側車道,因駕駛慣性不會去撞行人庇護島
但是左駕靠右行駛,轉彎的時候是轉到對向的外側車道
多做到突出到道路前方的庇護島,因左駕駕駛慣性絕對會去撞到
駕駛慣性與轉彎的角度是根本完全不一樣

你要不要先搞清楚左駕右轉跟右駕左轉有沒有不一樣的地方?還是你全都用左轉在看?
再說了,左駕駕駛慣性一定會撞到?我怎麼沒撞過?我沒有駕駛慣性?大多數的人都不會撞,就極少部分人有慣性?還是極少部分人才會左轉?

最後還是要問,不切西瓜是要怎樣撞庇護島?
不符規範?號誌桿和路燈夠不夠高?

沒箭頭和反光標誌?箭頭應該比香港的大很多





還沒完工的不算,有興建後不符規範的貼一下?
貼香港和日本的,為何不貼台灣抄一半的照片?
3mstrike

真的白天撞,晚上也撞呢

2025-05-07 2:35
Shuuta

就說了,這根本就是切西瓜族的視力問題~[沒有不敬的意思][沒有不敬的意思][沒有不敬的意思]

2025-05-08 14:33
kerker wrote:
先撇開撞島的人很有可...(恕刪)

太棒了有人提到日本與香港了,

你知道日本香港是重罪重判嗎?

坐牢重罰絕對讓你怕違規撞人,

如此才能盡到保護行人的權益。
會撞到都是開太快
做要做的合理,不是每個路口都做,要做也要考慮車流動向,大小位置不能反而危及行車,永遠沒車轉過來的地方也安一尊,為何?做錯事比不做還糟糕。
第一張香港那個在台灣絕對被撞,比台灣的還不明顯,這要是裝在台灣,愛切西瓜的馬路三寶絕對又要po好幾篇庇護島還要害多少人撞車的廢文了

第二張就只是安全島比較寬,是有什麼不同??

第3張看起來跟台灣的有什麼不同?
台灣最大的問題,不在設計

而在呆丸郎的法紀觀念
無論使用什交通工具,甚至是走路與跑步,您輪子/腳/娃娃推車...等,預估的路線,眼睛要能看的清楚,輪子才能輾過去,腳才能踩上去,娃娃推車才能過去.....

以上不用解釋道理。

智商不差都能懂,狗/貓/雞/鴨...等,先天就懂阿,
kerker wrote:
台灣的這個庇護島設計真的不行,


外國的月亮比較圓?

胡說八道 沒有邏輯
找幾張圖片就開始大放厥詞

臉被打的這麼腫 有感嗎?

看來鍵盤俠還是要多讀點書
聽說人家都是人行道往後縮把分隔島挖空弄人行道
我們是直接斑馬線外直接弄一個省事
他們說的外凸應該是這意思

順帶一題上次逢甲看到這個,如果有人要檢舉的應該賺翻了
無論汽機車基本上過去肯定壓人行道

ilikegoodgod

有問題的人才會壓到吧!照你這麼說,台北市是直接把綠色人行道直接升級成實體高起的有落差人行道,這樣不是每天都有人撞上?

2025-05-07 13:50
dslme

車往前一點再轉方向盤 , 方向盤多轉一點並不會壓到

2025-05-07 14:43
  • 6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