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

汽車影片做假?輪胎放氣對比?

hd10105 wrote:
確實是你見識少彈跳過...(恕刪)



Wow~ 這位爺,
如果"pothole mitigation technology"真那麼好,
那這技術還曾搭載在哪些Ford的車款上呢?
您英文這麼好, 可以再多找個幾台出來舉例嗎?
還是它後來早被Ford掃進歷史的垃圾堆裡去了...
hd10105

影片裡的Fusion還有野馬,然後重點不在這技術好不好,重點在於過坑後輪胎被壓縮是很正常的事,然後這技術早就有了,要說作假也是那輪胎沒被壓縮才是有問題的

2025-02-26 15:13
錢堆起來的功能
什麼都有可能

只是 用對比的 沒什麼意思
除非公開場地
各家自己開

反正這類超級無敵多電子設備的車
過一陣子
就頻繁跳故障碼

主動避震系統都發展幾年了!
以前的平價車 搭載的買得起修不起
買個幾年就嚇死了!

高級車泛用的氣壓避震系統
也是貴森森
壽命一到就 GG

車子還是不要太科技
還有一點也怪怪的


測試中的麥巴赫輪胎




影片中說"百萬豪車的輪胎就直接鼓包漏氣"那條胎

https://tv.sohu.com/v/dXMvMjMxMjE0MDUxLzYxOTgwMzg0Ny5zaHRtbA==.html





跟"邁巴赫車主稱車被尊界官方暴力測試,車頭、輪圈都受損"新聞中的輪胎


https://news.qq.com/rain/a/20250225A0629Y00






是同一條?

會不會是裝破胎給麥巴赫去試?

裝破胎試跑後傷到輪框?

試完再裝回原來肥美飽滿的胎?

以上純屬假設!!!!!!


邁巴赫車主稱車被尊界官方暴力測試

抖音影片:

https://www.douyin.com/video/7475278751908089145/search/%E8%BF%88%E5%B7%B4%E8%B5%AB%E8%BD%A6%E4%B8%BB?aid=b4cf4b89-a562-4dae-b739-d8ba93918a50&type=general
hd10105 wrote:
影片裡的Fusion還有野馬,
然後重點不在這技術好不好,
重點在於過坑後輪胎被壓縮是很正常的事,
然後這技術早就有了,
要說作假也是那輪胎沒被壓縮才是有問題的


hd10105兄, 您好
小弟以下6點想法與您交流:

1. 您說野馬有搭載過"pothole mitigation technology"?
您確定嗎?

2. 既然是彈跳過坑, 那為何影片中的Ford Fusion前輪並沒彈過過那個坑?
您還截了張Ford Fusion出坑時前輪變形的圖不是?

3. 您說"重點不在這(pothole mitigation technology)技術好不好"
所以您其實是不是認為這技術也稱不上好?

4. 您說"重點在於(搭載pothole mitigation technology之Ford Fusion)過坑後輪胎被壓縮是很正常的事
那為何同樣也搭載彈跳過坑技術的Huawei Maextro S800, 影片中過坑後輪胎卻完全看不出被明顯壓縮?
然後您又說"要說作假也是那輪胎沒被壓縮才是有問題的"
所以您是要說"Huawei Maextro S800 影片中過坑後輪胎卻完全看不出被明顯壓縮才是有問題的, 是做假的." 對吧?

5. 正如您說的, pothole mitigation technology 這技術2016年Ford早有了,
但相信你也無可反駁, 2019年後, Ford不但沒將其廣為應用, 反將其掃入歷史的垃圾堆中.

6. 我可以說影片中S680的胎壓被調得相對低, 也可以說S800的胎壓被調得相對高.
因為那樣說, 同樣也能解釋了您自己的解釋, 不是嗎? 如您否認, 那您如何自圓其說?
肉圓沒加辣 wrote:
把消費者當白痴就是了...(恕刪)



有錢的人還是會買麥巴赫,根本就沒啥好比的..............多餘的比評而已
肉圓沒加辣 wrote:
把消費者當白痴就是了...(恕刪)



這話題,我看對岸的確也吵得挺熱的。
首先,我們看到的官方影片是多次重拍後,剪出來的一次。還有車主放GPS軌跡,顯示每個項目皆嘗試多次。
我想可以確認的事實是,這坑一下去就必定撞壞輪框,加上這是雪地,多半胎壓不會打高,看兩台車的確胎壓都低。
加上其他影片證實,在影片外麥巴赫撞來撞去的(打滑、撞坑)
後面的影片也顯示輪框有多處撞擊痕跡,這個凌波微步一次要過三種坑,兩輪三坑,拍一次就要撞六次。不排除要重拍。
那可能第一次撞了,就洩氣了,胎壓也低了,讓人懷疑輪胎放氣也合理,畢竟官方影片就那一幕,又沒錢買新品重測。
就我觀察,飛越60cm的坑,技術上是可行的。但一定要預先抬高輪胎,不然還是撞到一些。
騰空60cm撞水泥角,必撞壞輪框也是事實。 低扁平胎就是有這種風險。
雪地行車胎壓不高。

影片作假,沒這必要。
預先故意輪胎放氣對比,也沒必要。大概是拍攝組沒有預想到會撞框壞漏氣。
麥巴赫在這邊就是個倒楣的暴力測試的對照組。要展現技術不用對照也行。
這個坑就是設計好讓華為S800跳得過去的,更大的坑,跳不過去S800一樣會撞壞框。
(麥巴赫一定也是主動式懸吊,調整一下參數,我想也能跳過這坑,但沒人會想到車主會去衝60公分的坑吧)
所以我不會評輪胎放氣作假這件事。

後續輪胎撞變形,當然要換新還車主,不過這本應該自己買一輛車來進行對比,不該便宜行事租一台麥巴赫來。
oxa9615 wrote:
這話題,我看對岸的確...(恕刪)


總之 影片中 S800與S680兩車存在著明顯的胎壓差異
至於為何存在那差異 說法上就各自表述
oxa9615

不管S680胎壓有多麼高,這種衝擊下去,一定跟影片一樣。只控制阻尼輪胎一定會落下撞坑的。必定要先抬升車身或輪胎。 假如今天S800也撞坑,就不會有這種你認為的差異了。 倒可以檢討麥巴赫為何沒有先"跳"

2025-02-26 16:44
這種爛胎我有經驗

飛隼 FK520

上車還沒一個月,胎壓38psi

洗車時發現,然後說人為 不予保固


cchcchcch wrote:
1. 您說野馬有搭載過"pothole mitigation technology"?
您確定嗎?

2. 既然是彈跳過坑, 那為何影片中的Ford Fusion前輪並沒彈過過那個坑?
您還截了張Ford Fusion出坑時前輪變形的圖不是?

3. 您說"重點不在這(pothole mitigation technology)技術好不好"
所以您其實是不是認為這技術也稱不上好?

4. 您說"重點在於(搭載pothole mitigation technology之Ford Fusion)過坑後輪胎被壓縮是很正常的事
那為何同樣也搭載彈跳過坑技術的Huawei Maextro S800, 影片中過坑後輪胎卻完全看不出被明顯壓縮?
然後您又說"要說作假也是那輪胎沒被壓縮才是有問題的"
所以您是要說"Huawei Maextro S800 影片中過坑後輪胎卻完全看不出被明顯壓縮才是有問題的, 是做假的." 對吧?

5. 正如您說的, pothole mitigation technology 這技術2016年Ford早有了,
但相信你也無可反駁, 2019年後, Ford不但沒將其廣為應用, 反將其掃入歷史的垃圾堆中.

6. 我可以說影片中S680的胎壓被調得相對低, 也可以說S800的胎壓被調得相對高.
因為那樣說, 同樣也能解釋了您自己的解釋, 不是嗎? 如您否認, 那您如何自圓其說?

1.https://www.7car.tw/articles/read/106125?utm_source=chatgpt.com
MagneRide® 主動式電磁阻尼系統含 Active Pothole Mitigation 主動坑洞緩解機能
別跟我說換個名子就不承認了
2.不用在文字上雞蛋裡挑骨頭,說彈跳過坑只是文字上這樣說,實際上的操作看起來像是在彈跳的感覺而已,假如你真要在文字上較真去找當初寫這篇文案的聯合新聞網的記者敖啟恩去較真
3.你小學生?沒有不喜歡就是喜歡?
4.我只是說依正常來看輪胎過檻會凹都是正常的,如果不會凹那就有其他問題,看是胎壓打得硬還是什麼的,作假?那是你自己講的,不然我下面那句S680的懸吊設定有問題是不是我也在說S680也在做假?作假什麼?
5.你連電子懸吊都沒有配備了你還想要有以電子懸吊做基礎去開發的功能?掃進垃圾桶?不然野馬搭這個做什麼?有電子懸吊的通常都有類似的技術
6.沒錯啊,我就是這樣講得啊,有什麼問題?只能說2台車的設定上一定有所不同,至於哪裡不同只有他們自己知道

最後,我上面就講過了,重點在於輪胎凹是正常的,不用一直在那扯其他東西
一直您您您的,看得好像多有禮貌似的,結果問的問題跟我要強調的狗屁不通,在那雞蛋裡挑骨頭
我一個一個回也就到此結束了,下面再往其他地方問些問題連回都不回了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IC_YyrWlnpg
你就像這影片裡的女主持人在提問一樣,引導性提問延伸到其他地方去
  • 4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