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oak wrote:但因為這次起火的電纜線,是順著管道間從建物外側延伸至地下室,再一路往上至各住戶家中,電纜線無法設置匝門,否則供電就會被切斷,因此電纜線貫穿樓地板時,管線跟樓地板中間不可能完全密合,這時就會利用防火填塞,如防火泡棉等,將管線跟樓地板間的空隙防火填塞 防火填塞通常不太落實,就算完工時有做好(機率不大),日後二次施工新增管線電線時[包含光纖、監視器、拉充電樁電線(這條很多人不想聽的)....]會需要破壞防火填塞,廠商事後通常都不修復,因為防火填塞不便宜,業主大都不知道,也不容易檢查。最後為何電纜線會起火?就等事後調查報告。
高樓也延伸出另一個問題,各縣市超過12層的大樓都在蓋,有的甚至超過當地的雲梯車的最高限制12層樓高,從這次事件,可以看出高樓層只靠自己屋內的消防系統,還無法 100% 對個人生命的保障?從新聞的畫面,啟德吊車,所需的空間之大,如果高樓層蓋在道路寬度不足12米的地方,該如何是好?台灣建築法是否該修一修了,是否應該禁止道路不足12米以上的周邊蓋超過12層的大樓?高樓層都要有一個可暫時性避難的前陽台?其次各縣市的消防雲梯車,是否有機會升級?再來打火弟兄的氧氣瓶容量,是否也該更新?
這則新聞也報了些料晴空匯火警! 住戶:曾反映消防安檢有問題(新聞部分內文)而差一點被當成起火原因的充電樁,已經初步被排除是造成火警的因素,也有人爆料當初充電樁的裝設不太單純。非起火棟住戶:「一開始確實是表後拉電後來改成EMS,後來他們不是就傳說,當時為什麼突然說要改,因為我們被台電禁止,我覺得最奇怪的是,我們其實社區住戶內啊,如果申請充電樁,你感覺他們會有特定推薦的使用廠商,你沒有用他的表格申請的話,你送件會很慢很久。」甚至指出有住戶想申請其他廠商就被刁難,是不是因為配電問題才得用同一家廠商目前無法得知,不過對於消防安檢問題主委指出都有符合政府規定。******* 部分內文結束 ********這種都是沒出事就沒事, 一出事就一一被爆出
這個重點在於錶前錶後安裝,建案前或後設計,晴空匯10年的案子,一定是之後加裝的..問題就在於設備容量一定沒有預估電動車的部分,如果又安裝在錶後,當數量多了,就有可能造成過載。所以如果是透天的,也要確認自己開關箱的總開關大小的問題...
JoJoLife wrote:有人爆料當初充電樁的裝設不太單純。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我只能說有些利益勾結之深不是你我可以想像的像大樓問題建商問題電動車充電問題電動車失火問題管委會問題保全警衛問題現場指揮消防系統問題消防員訓練問題消防設備問題主管機關問題法令問題方方面面看起來都有責任我一直相信所有的意外都是一連串的疏忽跟失誤連鎖反應引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