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稅價格=離岸價格(FOB)+運費(FREIGHT)+保險費(INSURANCE)
進口稅=
貨物稅=(完稅價格+進口稅) ×貨物稅率 25%(排氣量2,000CC以下者) 30%(排氣量2,001CC以上者)
營業稅=(完稅價格+進口稅+貨物稅) × 營業稅率(5%)
推廣貿易服務費=完稅價格× 推廣貿易服務費率(0.04%)
你以為只有那些,
中華民國萬萬稅不是叫假的。
就是關稅壁壘保護,
不要在護航了。
...(恕刪)
...(恕刪)
進口產品價格+高關稅稅額
與高關稅稅額徵收補貼 國內同類產品
用一加一減的方式拉大價差保護國產市場
進而促使國產品低價且佔有大部分市場
高價產品透過市場機制,只給一部分人使用
促使各國國內市場低價競爭讓消費者獲利
看美國跟歐盟 日本的市場,都可看到實例
但是在台灣,首先關稅並非全額用於補助
而是透過政策,例如獎勵投資及減免稅收
再則,國產與進口利差,並未回饋消費者
也未回饋給員工勞動者。而是由資本方
製造一次又一次的宣傳話題誤導提高售價。
手機,汽車,電子產品及美妝等等品牌行業
都可以看到類似的宣傳。
簡單説,人家廠家自己早就躺平,吃利差
市場價格不降,利潤拿現成的,
幾家車商鬥而不破,假裝玩一下降價競爭,
用車就乖乖上鉤買單。機車汽車都一樣 。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