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

唱雖中國車的同時 , 不斷創歷史新高

motolove wrote:
挪威 比亞迪 還贏日產跟kia 呢??(恕刪)

問題你拿的圖片是2022年的瑞典資料阿阿


瑞典的BYD銷量
2023的6月只有307輛

KIA是2167
日產是420

其實可以看到,大多數人選擇的還是老品牌汽車廠商
CcCManCcC

我不是說去看國外當地的車媒銷量,這哪算偏見,都說去看國外當地公開資料了XD,那些資料也不是台灣整理的,他們國家自己媒體整理的.多中立阿。

2023-07-10 17:14
巴黎鐵塔翻過來轉過去

先射箭再畫靶~ 中國好棒棒[這我不行]

2023-07-11 11:22
CcCManCcC wrote:
瑞典的BYD銷量
2023的6月只有307輛

KIA是2167
日產是420

其實可以看到,大多數人選擇的還是老品牌汽車廠商




byd9成车款在中国国内买车都需要排队,没事,等产能上来了再看

几年前byd 中型suv s6 最低才卖7w rmb,不排队现车,现在同尺寸的唐是30万人民币排队2个月以上。

追加:
有些比较贵的车款是有现车的,其他大部分要等。。。。
秦冠军版要3-5个月。

拭目以待吧小伙子。
绝不回报,绝对捍卫你说话的权力
kira7887

CcCManCcC那你的邏輯就更不合理了,若是庫存車為什麼反而沒貼膜了?那堆車放在那裡有很多可能性,但不可能是你腦補的原因,我上個月才去過比亞迪4S,主流車型21款有1萬塊優惠,23款死豬價沒優惠。

2023-07-11 10:06
gamr

motolove,还是实事求是先吧,实在不行我跑。[^++^][^++^]

2023-07-11 11:07
说祖国的好,却是抱美国人的大腿,楼主居心何?
CcCManCcC wrote:
台灣有德國/日本/歐...(恕刪)
準確點說,基本只能選歐日系的邊角料。

也就韓系在台灣市場的產品相對走心一點,然而韓系在台最有競爭力的車,是那台中國市場修羅場孕育出來的Custin。
gamr

Custin看起来挺不错的

2023-07-11 11:08
kira7887 wrote:
準確點說,基本只能選...(恕刪)


我覺得還好耶
台灣這麼小的地方,進了一堆車款銷不出去反而造成困擾
反而是針對比較看好的款式進就好

像FORD的F150
台灣這種停車格..擁擠度,開F150真的會很痛苦
那好像就沒有進口的必要
還有更大的F450..買來受罪的
CcCManCcC wrote:
我覺得還好耶台灣這麼...(恕刪)
不是指福特F系列這種放在台灣而言很極端的車款,而是指大眾化且產品力強的。

不過話又說回來,歐、日系在主流級距,就算是精銳全出,也不怎麼打得過中系就是了。

像緊湊級SUV這個級別,以前就是RAV4、CRV、Tiguan三國演義,但宋Plus系列出來之後,拳打RAV4、腳踢CRV,其實宋Plus也不算中系車同級別裡面的精品……
kira7887 wrote:
不是指福特F系列這種...(恕刪)


那是因為大陸用各種法規去讓燃油車購買麻煩..或增加成本

像北京搖燃油車牌中簽率0.0325%
搖電動車牌高達38%
不然就去拍一張車牌9萬多人民幣

然後電車有各種補助去吸引。
不代表本身車子就是好

那些收入沒到位的,有辦法的話哪個不想開AUDI,BMW,BENZ對吧?
CcCManCcC wrote:
那是因為大陸用各種法...(恕刪)
你對大陸車市的基本知識很缺乏。

新能源車的購買紅利自21年以來一直在退坡,例如國家級新能源購買補貼目前已經歸零了。反而燃油車的購買紅利一直在上坡,例如東風日產在華南地區已經祭出直接送藍牌的大優惠了,更別說Sentra已經比秦Plus便宜了。

為什麼合資銷量還在節節敗退,中系車含純燃油銷量仍然在增長?

還有有錢都希望買BBA?哈哈哈,只能說你真的很old fashion。我就舉一些身邊例子,我媽賓士GLK換國產車,我舅舅Jeep牧馬人換國產車,他們的兒時玩伴成年密友寶馬X5換國產車。還有我因為工作原因會接觸到很多高價私立學校的家長,在他們的小圈子,買理想L系列、蔚來還有國產中高階MPV已經開始蔚為風潮了。再結合BBA、國產品牌在25-40萬人民幣級別的此消彼長的銷量數據,就說明我的身邊統計學是見微知著。

如果我買車預算是150萬人民幣或以上,那還會想著為了體驗一下去買BBA的旗艦車型或者衝一下超豪華品牌。但常規豪華車型預算,充分考慮產品力的話,你說的無腦上BBA在大陸已經逐漸逆風了。
kira7887 wrote:
你對大陸車市的基本知識很缺乏。

新能源車的購買紅利自21年以來一直在退坡,例如國家級新能源購買補貼目前已經歸零了。反而燃油車的購買紅利一直在上坡,例如東風日產在華南地區已經祭出直接送藍牌的大優惠了,更別說Sentra已經比秦Plus便宜了。

現在的問題是,對岸經濟下滑,人民工作不穩定收入不足,自然沒興趣買車,連中古車都在頭痛(這也有中古車商的影片)

kira7887 wrote:
為什麼合資銷量還在節節敗退,中系車含純燃油銷量仍然在增長?

還有有錢都希望買BBA?哈哈哈,只能說你真的很old fashion。我就舉一些身邊例子,我媽賓士GLK換國產車,我舅舅Jeep牧馬人換國產車,他們的兒時玩伴成年密友寶馬X5換國產車。還有我因為工作原因會接觸到很多高價私立學校的家長,在他們的小圈子,買理想L系列、蔚來還有國產中高階MPV已經開始蔚為風潮了。再結合BBA、國產品牌在25-40萬人民幣級別的此消彼長的銷量數據,就說明我的身邊統計學是見微知著。


不是old fashion
對於有錢族群無感,高興換啥就換啥,台灣也這樣啊。
然後針對真的有錢的,有些買車就是玩玩,未必是因為車好,但就是體驗,體驗完再賣掉的也不少

但是還有一大票本身沒能力養BBA的,還是以BBA為目標,尤其鄉村點的區域。
他們覺得的開了體面,回家有面子。那為什麼不以開國產新能源車當作有面子呢?這才是問題
CcCManCcC wrote:
現在的問題是,對岸經...(恕刪)
你自己都講出答案了,面子型、口碑型買家才會認定BBA、日系、福斯去買,所以真正產品力未必好的是這些品牌。

國產銷量崛起是2018年之後的事了,國產品牌哪有合資那麼好的口碑、品牌光環,國產品牌才是真正靠產品力打出銷量的那邊。

實際上我剛才舉的例子故事還有另外一半,那就是高價私立學校反而是學校員工特愛買BBA,校內停著的BBA比例遠比門口接小孩的家長座駕要高。
  • 6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