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

為啥李多慧40萬可以買到新車? 已破解其根源!

小保羅155 wrote:
台灣國產車價格為何這...(恕刪)


為啥德國的賓士可以5成價格就買到?
hsupw

因為賓士在德國是國產車,台灣根本沒有所謂國產車,幾乎所有重要零件都仰賴進口!且就算國產,也因為市場不夠大難以壓低價格。

2023-06-13 9:20
ayuan2008

hsupw 這就對了嘛,很多人都知道的道理,日本不也是嗎? 那李多慧40萬可以買到新車有什麼好問的?

2023-06-13 9:39
台灣車不夠多嗎?
既然車很多 怎麼會覺得車價便宜呢? 應該是不夠貴
又不是那種50~60年代很多家庭買不起車
台灣的水、電、瓦斯還有醫療費是開發中以上的國家裡數一數二的便宜

擁有車輛的成本包括稅金、油價也是非常便宜的
在法國可以用39.76萬含稅,買到全新車

dacia sandero 1.0三缸手排,67匹,
法國標完稅含規費上路價
完稅價11990歐元,歐元匯率33.16,折合台幣39.76萬。
Sandero一年賣超過20萬輛,是歐洲銷售排行第二的暢銷車。

台灣汽車貨物稅25%,進口稅17.5%,營業稅5%,法國消費稅20%
台灣目前還有獨步全球的驗車規範,驗車認證費用高,卡住試水溫/少量/低價進口車


回應兩難:
"台灣租稅負擔率14%左右,法國租稅負擔率30%左右,法國租稅負擔率大概是台灣兩倍,不要只挑比台灣便宜的東西來說"
我這在回應樓主為什麼40萬台幣就能在韓國買到車,不只韓國,連在法國也能買到車,而且還是含稅價。
法國產業跟個人都大約40%的所得稅率。月薪一千九百歐元的技術人員就要繳40%所得稅,台灣要年薪472萬的人才要繳40%所得稅。
法國汽車產業及產業內所有員工的賦稅率比台灣汽車產業高,還能提供不到40萬的車。
台灣乾脆同步承認歐盟汽車認證,讓通過歐盟汽車認證的車到台灣不用另外再花錢認證。
貿易公司就有可能先小量進口試水溫。

回應兩難:
"法國人口是台灣三倍左右,汽車全年銷量接近台灣四倍左右,市場規模根本不同,更何況法國跟韓國本身就有深厚的汽車工業技術,台灣汽車關鍵技術都是仰賴進口,是要如何比較,台灣不可能樣樣都是世界最便宜"
既然台灣租稅率比法國低,市場規模比法國小
還用獨步全球的車型審驗規範卡住平價外國汽車進口,只是讓國內財團繼續壟斷市場。不如同步承認歐盟車型認證,讓小貿易公司或個人可以平價引進歐洲國民車。
Dacia原本只是羅馬尼亞小公司,搭配雷諾成熟的引擎及車身平台,開發平價國民車,如前文所貼dacia sandero年銷20萬輛多,最入門售價不到40萬台幣。
引進台灣,不含車型認證費用,扣掉歐洲消費稅20%,包含台灣貨物稅25%,進口稅17.5%,營業稅5%,完稅價49萬台幣比台灣目前所有當季市售車都便宜。
但是加上車型認證費用攤提,不會有貿易公司想小量引進這種平價車來試水溫。

馬來西亞跟台灣都曾經想保護國內汽車產業,透過跟外國汽車業合作生產,建立國內汽車產業,但都做不起來。既然做不起來,不如參考Dacia的例子,同樣引進國外成熟汽車集團及成熟引擎及車身平台,進入母集團整體設計及供應鏈。雷諾本身的母公司業績下滑,也是靠Dacia撐起市場。日產當年反對裕隆利用快得利引擎及車身平台自行設計飛羚/精兵。但是反觀雷諾開放Dacia利用雷諾集團成熟的引擎及車身平台設計一系列產品,現在雷諾還要靠Dacia來提供集團獲利。

台灣封閉國內市場,汽車業發展受限,消費者買不到平價車,其實兩者都受到不利益結果。以裕隆成功開發Cefiro及飛羚/精兵車系。台灣有類似dacia的車型設計能力,都同樣需要引進國外成熟車身平台及引擎就能做出好車。裕隆跟Dacia發展時間軌跡類似,但羅馬尼亞開放Dacia跟雷諾合作,既能產生dacia,帶動整個汽車周邊產業,也讓消費者受益。 反觀台灣保護國內汽車業,汽車業發展性遠不如Dacia,消費者買不到平價國民車。

回應兩難:
"你只用稅金加總換算台灣的售價,車子運到台灣不用運費嗎?車子售後服務怎麼辦,全台保養廠讓你開?還是故障了直接開去填海?更不用說代理商也要賺,零零總總加起來絕不可能是你說的價錢"
那實際算法系進口車在法售價扣除20%歐洲消費稅,再加乘台灣關稅17.5%,貨物稅55%,營業稅5%;比對台灣實際售價。
以兩款peugeot 2008 為例
allure 130匹 8AT
歐洲含稅價26280歐元,26280*0.8*33.2*1.175*1.25*1.05=108萬台幣,台灣實際售價109.9萬。
GT 130匹 8AT
歐洲含稅價29910歐元,28810*0.8*33.2*1.175*1.25*1.05=118萬台幣,台灣實際售價119.9萬。



法系的維修服務有民間保養廠維持運作。我自己家的citroen xsara 2002年,迄今20年前的車。當年全球生產一百多萬輛,零件到今天還供應充足。
當時代理商永業早在2007年就停止代理雪鐵龍。後來到2011年才有寶嘉接手代理。但民間法系保養廠一樣能拿到原廠診斷程式,一樣有貿易公司提供零件服務,而且遠比德系便宜。原廠機油濾心到民間保養廠的終端零售價台幣兩百;全新盒裝Bosch德製節流閥,到民間保養廠終端售價台幣兩千六;工資另計。民間貿易商及法系保養廠提供的維修保養讓我根本不用擔心。
Xsara目前在台灣路上可能就這麼幾十輛,我的信心來自當年全球賣一百多萬輛累積出來的廣大零件需求,讓原廠及副廠迄今一直持續供應平價零件。

而dacia sandero更不用講,年銷20萬輛,總共銷售一兩百萬輛的車,就算是少量引進,台灣法系零件貿易商及法系保養廠自然有辦法維護。

回應兩難:
"你只計算政府稅金去推算售價,我可以告訴你,汽車終端售價絕對不是你在家計算機隨便按一按就計算的出來,然後再照你的邏輯,新車讓民間保養廠做售後,全台灣的保養廠都可以收掉了"
售價部分,我當然知道貿易商到法國引進的價格會略低於終端售價,這個價差確實略同於運費/管銷/營利。至少在法國車部分是這樣。這是一種概算,目前算幾來誤差1%多不到2%。
法系民間廠及零件貿易公司確實能顧好非常少的法國車,這是事實與你分享。法系車主也不會隨便到路邊國產車保養廠,也不會隨便到福斯保養廠,更不會隨便到雙B保養廠。法系民間廠能這樣服務法系車,不會影響全台灣非法系保養廠的生意,全台灣非法系保養廠自有其客源,跟法系保養廠不衝突。
兩難

你只用稅金加總換算台灣的售價,車子運到台灣不用運費嗎?車子售後服務怎麼辦,全台保養廠讓你開?還是故障了直接開去填海?更不用說代理商也要賺,零零總總加起來絕不可能是你說的價錢

2023-06-14 16:53
兩難

你只計算政府稅金去推算售價,我可以告訴你,汽車終端售價絕對不是你在家計算機隨便按一按就計算的出來,然後再照你的邏輯,新車讓民間保養廠做售後,全台灣的保養廠都可以收掉了

2023-06-14 20:07
小保羅155 wrote:
台灣國產車價格為何這...(恕刪)


稅基沒有與時俱進的更新之故, 古早以前汽車是民生上的非必需奢侈品, 所以有層層的稅要被課, 現在早就不是以前的時空背景了, 但是稅還是照以前的邏輯來照課, 這怎麼會對呢? 公部門的怠惰結果是損傷到百姓的荷包.....

事實就是如此...
生命會自尋出路,科技也會、敗家也會....
yuanchih wrote:

台灣車那麼貴?整島全都是車了,便宜還得了。



汽機車都有飽和度的
白飯很貴 一個人可能吃半碗 一碗
但是如果白飯很便宜的時候也不會一個人因為飯便宜就吃10碗

一個人只有一個屁股
一次上路也只能開一台車
就算他有錢買十台 一次也只能開一台上路不是嗎 (九台放車庫)
台灣人口數已經負成長了 "路上的車"還能滿到哪裡去 ?


用路人也會做選擇
真的開車大塞車的話 會選其他交通工具或是減少不必要出門
yuanchih

人口負成長,物價還是一直漲啊,車價亦然。台灣不是每個人都住台北,就是因為交通不便捷,所以才會車那麼多。假日雪隧塞、花東塞、上武嶺也塞....就連平常上班高速公路也塞,浪費的時間生命夠多了,別再加塞了。

2023-06-13 15:45
這話題早就討論過了,現在又再po一次,煩不煩!

樓主很羨慕嗎,移民去南韓,你也可以40萬可以買到新車。

還有,樓主發問後,竟然到現在一個都不回覆都不理!
JOE wrote:
汽機車都有飽和度的
白飯很貴 一個人可能吃半碗 一碗
但是如果白飯很便宜的時候也不會一個人因為飯便宜就吃10碗

白飯是民生必需拿來比喻人家會錯亂
拿香菸來說,讓人抽不起最乾脆

JOE wrote:
一個人只有一個屁股
一次上路也只能開一台車
就算他有錢買十台 一次也只能開一台上路不是嗎 (九台放車庫)
台灣人口數已經負成長了 "路上的車"還能滿到哪裡去 ?

當一個人買10台車
代表他老兄可能把他家週圍佔據了9個停車格/白線
那意思別人到他家附近就很難找到車位,違停機率就高
都市就大亂

意思就是這樣的

當然有能力買9台的可能有私人車庫
但台灣已經一大堆,沒車位的老公寓,卻有買車,那車子停哪,大家心知肚明
就算是月租公有車位,也是影響公有車位空位數


JOE wrote:
用路人也會做選擇
真的開車大塞車的話 會選其他交通工具或是減少不必要出門


不會的,就像內湖照樣塞
台灣車價貴早就是事實

印象中有報導 2021年台灣在全球各國平均新車價排名第六
以最低工資來算要花 60個月才買得起
(大家都賣貴,我為何要便宜?)

絕對是 超英趕美
怎感覺好多人認為 車子貴是應該的耶= =
傻眼
ayuan2008

這種心態我也看不懂,可能看任何事物都有強迫症想合理化吧,台灣的油水電凍漲30幾年便宜到靠北,怎麼都沒看到這些人出來該該叫?

2023-06-13 9:53
CcCManCcC

ayuan2008 沒有呦,現在水電調漲我也沒唉,還覺得該漲。健保藥品減少我也覺得應該。並非強迫症合理化,而是價值觀不同,另外在收入上也不是基層員工了。

2023-06-13 10:03
  • 10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0)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