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

地上大大的"停"字沒人甩 短短42秒17輛紅燈違規右轉

雖然很多人都不看
但停要畫在出口處吧= =
怎麼會在這

台灣的停真的很愛畫在視野可能不佳的地方
原來這停字是外星文, 不只影片中駕駛看不懂

連 01 也一堆人都看不懂

真的是可悲到極點

科技執法的好地點

成本快速回收








===

完全不停也不看,

不怕被左方來的直行車撞上嗎?

上戰場都這麽勇敢就好了
ilovesinging

這樣看來,那個"停"字,跟閃光紅燈是不是一樣意思?

2023-04-14 11:13
maya95

ilovesinging 沒錯啊, 不然呢? 寫個停字是代表停車位嗎? [笑到噴淚]

2023-04-16 14:32
這樣的道路設計,多數都是可以直接右轉,少數會設有號誌。像這種四不像的規劃還真是不多見。
這路口地上寫個"停",不是要你停等紅燈,而是要你停車再開,注意有無行人或車輛,這在全台各地很常見,只要是巷口或支線與幹道交會處,地上或路邊都會設有"停"字,只是沒幾個人照做就是了!
maya95 wrote:
原來這停字是外星文,...(恕刪)


的確是停車再開!注意行人、來車即可。

但包含影片中的記者、部份路人,還有本樓中的一些人,

卻以為影片中的用路人是紅燈右轉違規!

事實上該路口並不存在紅燈右轉這項違規。

所以,如果只是遵循停車再開,沒車即通過這樣即可。

但如果要在那邊傻傻等紅燈,那麼被叭是很正常的一件事!

也就是說,一群人並不清楚本案例中槽化線/島的意義!
我只有“慢”沒有“停”
就曾被撞屁股了
maya95

因為政府不好好教也沒在取締. 訂好法律就以為自己會執行?[笑到噴淚]

2023-04-13 17:29
這種右轉匝道,幾年前車本交通的美國人自己就在淘汰了,只有台灣這些無腦又不會畫道路的工務單位還很愛!

https://t4america.org/2019/11/05/safety-week-slip-lanes-would-never-exist-if-we-prioritized-safety-over-speed/

安全優於速度週:如果我們優先考慮安全而不是速度,匝道將永遠不存在
我們的道路上有一個特殊設計的特徵,最本質化的呈現當速度是第一要務而安全成為第二要務時會發生什麼事。匝道是指交叉路口的短彎車道,可讓車輛在不減速的情況下右轉,這對行人造成了極大的危險。然而,州和城市仍在建設它們。為什麼?
任何交通工程師或運輸官員肯定會告訴您,安全即使不是最重要的考慮因素,也是核心優先事項。但是深深植根於我們的聯邦運輸計劃中的是另一條直接反對安全的指導原則: “汽車必須始終保持快速行駛而永不減速。” 無論聲明的優先級是什麼,這個隱藏的前提條件都使所有其他目標成為幾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尤其是安全性。
即使您說安全很重要,道路和街道上的匝道,看起來就像是在實踐把安全犧牲在速度的祭壇上的象徵意義。其中,“ 確保汽車始終保持快速行駛 ”這一基本目標與“確保所有人安全地從A點移動到B點”的目標背道而馳。如果我們按照T4America在第二個原則中所建議的那樣,真正將安全放在首位,那麼我們將永遠不會在當地街道上再建一條匝道。
什麼是匝道?為什麼存在?
記住一個重點,建造匝道是為了解決一組特定的問題:車速和延誤。
交通工程師簡單地意識到,即便是綠燈,汽車右轉也會產生嚴重的交通擁堵,因為減速到安全的轉彎速度會造成直行的交通的延遲。因此,為了解決這一個問題,他們開始增加車道,以允許車輛右轉而無需減速或停車,通常在進場或出口處增加一條車道。無論您是居住在鄉村,城市還是郊區,這特徵都不難發現到:在過去50年來,這些環境是在聯邦政府的資助和指導下設計和建造的,在大多數環境中都是常規功能。
安全始終是最好的次要考慮因素,盡管數十年來交通工程師著手在全國的道路項目中增加匝道時,實際上並沒有被多加考慮。
匝道很危險,因為它們優先考慮車速而不是所有需要使用道路的人的安全
匝道增加了行人過馬路所需的距離,將行人放置在通常是駕駛員最難看見的地方,並在他們需要最小心的關鍵時刻,鼓勵駕駛員在接近十字路口和行人穿越道時不要減速。 我今年夏天初在佐治亞州北富爾頓縣看到的這條匝道就是一個非常典型的設計。
沿著北亨布里路向東行駛(時速限制為40英里!),如果駕駛打算在這裡右轉並看到前方的綠燈,則所有設計標示均指示駕駛員不減速,右轉彎衝向阿爾法利塔高速公路。當他們到達匝道的人行道時,駕駛員可能正以最高速度行駛,而這正是工程師所說行人應該“安全”穿越這條街的地方。
我看到一個女人在這裡過馬路,而令我驚訝的是,當她從街道中間踏上安全處,剛走了第三步之時,一輛從視線外駛來的休旅車就從離她僅僅只有10英呎的後方通過。
由於匝道的唯一重點是避免車輛延誤,因此使它們變得“更安全”的所有努力將受到限制。安全不是它們存在的理由。甚至連美國聯邦公路管理局(FHWA)都知道它們本質上是不安全的。 閱讀匝道的建造指南,令人驚訝的是,用他們的話來說,“使問題少一些”:
交叉路口的設計應採用狹窄的路緣半徑,較短的交叉路口距離和本文件中所述的其他工具,以容納安全的行人路口穿越。儘管右轉匝道的重點在於強調方便和快速的車輛行駛,而對行人看來通常是不利的設施,但可以將它們設計成問題較少。
匝道如何象徵著安全性輸給速度的最終優先權?
這是明尼亞波里斯的一個十字路口,四個邊都設有匝道。他們存在的主要目不是讓任何人安全,安全是使汽車盡可能快速通過這個路口的主要願望的附加考慮。您所看到的行人穿越道和行人“小島”並不是為了讓任何人以最安全的方式越過這條街而設計的,他們是不情願的企圖要明確地利用最佳的道路設計,以使汽車快速行駛重於一切。
當行人死亡人數在1990年達到前所未見的高峰時,行人走在“消極的設施……成為更少的問題”的步行體驗,是一個非常有趣的詞語選擇來描述一種致命的設計特徵。但是我們之所以繼續建造它們,是因為我們最關心的是快速,無延遲地移動車輛。
優先考慮安全而不是速度會是什麼樣子
正如我們在第二個原則中所說的那樣,設計地區道路和主幹道路,必須將安全放在第一位。在我們關於如何資助,設計,運營,維護和衡量道路成功的決策中,必須優先考慮保護所有使用街道的人的安全。下一個道路運輸法必須把安全放在首位,並開始消除聯邦設計準則和數十億美元的聯邦運輸費用在這數十年來所造成的損害。
那麼在實踐中會是什麼樣呢?弗吉尼亞州阿靈頓的這一個小變化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這是一條較小的服務道路,主要是穿越離亞馬遜未來的第二總部不遠處的住宅區。這條匝道使駕駛員不需踩著剎車就可以疾馳進入附近的街道。順著街道看過去,汽車飛快地經過緩和的右轉彎道後,您會看到什麼?行人穿越道。這是2009年之前看到的樣子,但今天卻是這樣:
車道變窄,消除了匝道,將右轉彎轉變為急轉彎,要求駕駛員在轉彎之前先減速,並將行人穿越道移至路口最安全、最短的距離、行人最容易被看見的位置。
很可能是因為現在汽車必須減速才能向右轉,所以主要道路上的交通有時會減速。如果有些人向右轉,將不得不屈服於過馬路的人,甚至可能會有輕微的退讓。但是,這種改變實際上就是在實踐將安全置於車速或延誤之上的樣子。
儘管這一小小的變化無疑是值得慶祝的,但這並不是控制著聯邦運輸資金中最大份額的州運輸部的標準做法。即使他們明確表示了對安全的承諾,速度仍然是他們的頭等大事。該項目是當地縣政府運用自有資金並自行做出決定的結果。除非國會發出指導性指示,即每年因交通事故喪生的40,000人的生命比延誤幾秒鐘更為重要,否則大多數州都不會改變其做法。
獲得安全便捷的交通是一項基本權利。如今,大多數美國人被剝奪了這項權利,因為他們的道路(不僅僅是公路)被設計成以盡可能最快的速度行駛車輛,道路並不是為步行、騎自行車或搭乘大眾運輸的人們所設計的。安全性可能很重要,但在設計這些街道時,安全絕不是頭等大事。
直到我們掌握一個事實,即每天無時無刻地疾駛汽車確保不會延遲是一個永遠無法與我們的其他優先事項(尤其是安全性)相吻合的目標,且直到我們能夠承認或許不是每個人都能隨時地飛快的移動,不然我們將繼續修建不必要的大型昂貴道路,而每年都將有數千人被殺。
不要再有更多的匝道。因為安全應該是我們運輸投資的主要目標。
maya95

slowing down, are incredibly dangerous for people walking. Yet states & cities keep building them

2023-04-13 17:26
maya95

例如 https://tinyurl.com/mrxrcwu5 才建沒幾年

2023-04-13 17:36
應該要有Stop Sign的標誌立在旁邊 不然誰知道要停…
maya95

沒考過駕照?

2023-04-13 18:49
kevin003003003

道路規劃標示這麼差 難怪台灣沒人停車再開 考過雞腿駕照又怎樣 警察又不抓

2023-04-14 11:22
白痴交通部,一堆不食人間煙火的關猿。
這樣設計到底能幹嘛?隨便搞一搞就自以為交差有做事?
憑你的智慧,我很難跟你解釋! 無腦請勿引言、留言。謝謝!
很多規劃道路畫線的,都是坐在辦公室看看圖就開始按照自己腦洞大開的方式大畫特畫,

所以在馬路上,常常能發現一些很奇葩很智障的規劃線條!

通常都直到時常發生事故糾紛鬧大了之後,再來說一句『再邀請相關單位勘查重新規劃』。

但從來沒有人去想到,一開始畫線規劃人員的自以為聰明的問題始終存在。

事前對當地路況沒有足夠認識,也沒有足夠的觀察勘驗資料數據輔助佐證,

完全照著自己腦洞劃,這些非專業研究單位人員出來的人做這些事,不出問題才怪!
  • 4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