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yne小偉 wrote:
就單論kiwi這台車,油門到底時速105公里怎麼上高速公路,以台灣普遍用路人的心態四輪肯定開上高速公路,這種時速105公里的車開上台灣的高速公路才真的會血流成河啦!
SMART都能上了,kiwi好像也沒問題吧,kiwi車重還比較重~
超級小任任 wrote:
消費型態就可以直接淘(恕刪)
原來你是"引進"跟"整車進口"分不清
現在沒有法律規定不能引進大陸品牌,
tobe,MG,甚至連比亞迪公車都在路上跑了.
大台北很多低底盤公車都是大陸品牌宇通,
只是一般人不會注意而已,
車商要是覺得有利可圖, 沒有法律限制不能引進,
但是最後銷量要不要撞山翻車,自己負責..
法規禁止的是整車從大陸進口,
這不是意識形態問題,而是和泰裕日車六和,這些本土車商的金錢利益.
歐洲商會長年一直要求台灣開放從中國整車進口,
這樣雙B直接從大陸產線出貨, 就會有更多利潤,
經濟部一直找本土車廠談, 但是本土汽車製造公會一直反對,
所以每次都被打回票.
其實也很簡單, 開放了之後,
台灣消費者不太可能就會改變習慣, 去買一樓那種電子花車, 我們一樣要買TOYOTA,
但是寧可買便宜20萬大陸生產的TOYOTA, 畢竟消費者信任的是TOYOTA不是和泰.
保養根本不是問題, 路邊隨便修車廠都會修, 那和泰的股價會腰斬再腰斬.
難道政府都只能對財團唯唯諾諾嗎?
其實也不完全是, 這些本土車廠, 也撐起一票汽車零組件製造廠, 燈具輪圈避震器甚麼的,
這些出口歐美的汽車零組件對出口也很重要, 要是一刀砍下去誤傷友軍就得不償失了,
此外還要考慮本土車廠勞工的生計問題, 機械工業未來會不會被連根拔起的問題,
總之, 要動個政策, 要考慮的事情也不少啊
所以你這篇文章
應該去汽車討論區罵那些扶不起的阿斗車廠, 競爭力無限趨近於零,
保護了五十年還是一樣軟爛, 連個像樣的品牌都做不出來
內文搜尋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