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最常出現的質疑聲音是,電動車的電也是燒煤來的!
這個絕對正確,但我好奇的是,如果沒有電動車,這個煤是可以不用燒嗎?所以繼續使用汽油車,就只燒油,不燒煤?
大家想像一下,如果在大型商場的地下車庫裡,停放的全是電動車,這個地下車庫的空氣是會變好還是變壞?
以台灣都是火力發電,電動車的確用了大量煤炭、天然氣,但路上跑的電動車都是零排放,對環境是更好還是更差?
2. 電動車生產過程污染很大!電是燒煤來的,污染也很大!
這個也是正確的!但難道油是跟水一樣,地上挖個洞,油就會浮上來,然後可以直接用的?油不需要開採?不需要精煉?不需要運輸?這些過程既沒有碳足跡也沒有污染?
在探討電動車製造、使用、回收的大議題的時候,千萬不要忘記汽油車也要面對這個流程的,區別在於燃油車已經存在這個世界超過1世紀,是目前少數僅存的百年工業,所有配套設施都已經成熟了,電動車這個產品雖然存在這個世界上也很久了,但是整個產業的發展也就這10年的時間,很多還要追上燃油車,但這個速度會很快,不會再用一個世紀的時間去把整個配套建立起來,我認為最多最多,就是5年的時間,目前全世界電動車的保有量才剛過千萬級,但到億級的保有量也就這幾年的時間了
pesho wrote:
我可沒說台灣只適合燃(恕刪)
你這說法,我無法理解
講究一個議題,它不是0和1的事
它不是一個買賣交易只有要或不要,是一個變遷,是一個事情發酵過程與趨勢,最終達到定型
你的標題打著"電動車講環保是不是假議題"
我並不認為,你是要探討一個當下的現況
因為科技變化,環境變遷,動輒牽動20 30年,甚至一個世紀
所以就連電動車普及率比台灣高出許多的歐美,也是只敢喊喊2030碳峰值,2050碳中和
如果你想強調是當下,那甚麼環保議題都是假議題,因為我不相信現今世上有甚麼科技
可以瞬間讓汙染不見,而這科技都不會產生任何汙染
如何讓汙染減少>汙染製造,這不就是電動出來的方向與動機,當然你要牽扯背後利益
那這世上甚麼議題都與利益有關,沒利益的東西你做嗎? 我是不會做,因為我不是佛祖也不像耶穌
所以科技的發展本身就同時具有效益也充斥利益,但不代表它不會帶來正面效益
一期 : 當世界20%的電動車,80%的燃油車時 --> 汙染狀態不減反增,因為燃油的減少,遠不及為了額外生產電動帶來的汙染
二期 : 當世界50%的電動車,50%的燃油車時 --> 汙染狀態達到巔峰,因為同時要兼具兩者的平衡,且電動的需求也達到50%,電動造成的耗電存在,同時燃油的設備依然存在,所以無法全面淘汰燃油的周邊設施,這時是最難熬的過渡期
三期 : 當世界80%的電動車,20%的燃油車時 --> 汙染狀態漸減,因為燃油的減少,供應油的生產鏈與內燃機造成的汙染日趨減少,全球的周邊設施轉型為充電站非加油站,這時汙染減少>汙染製造
四期 : 當世界100%的電動車 --> 發電廠,電池製造廠,回收電池的總汙染可被集中管理,甚至有技術可以轉變部分汙染殘渣為可再生資源,挖油產業轉變為發電產業,製造內燃機產業轉變為製造電池,加油站轉變為充電站,路上也不再有移動式碳排放
也許全球包含台灣還在一期的道路上,但若碳排放可從滿街跑轉變為集中排放跟管理,我相信是利大於弊
至於你說電都不夠,就像上面的一期二期一樣,本來過渡時期,當同樣的發電資源,要同時滿足A跟B,就會產出多餘消耗,但如果有天A不見了只剩B,而B整體產業鍊需要的電小於A的產業鏈時,他就是成功的轉型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