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2131 wrote:
還記得上個月去山東省找孔子
遊覽車去加油還要限定公升數...(恕刪)
這你看的還不夠多。
第一次進大陸時,從從鄭州經洛陽到西安,沿路不知道加幾次油。
只見每次加油司機都跟加油員討價還價!
管你差幾毛,砍價先!
jcyao wrote:
以這種邏輯來看,日本...(恕刪)
這點應該就說出了現實面
資訊流通和時空壓縮在現在已經是相當明顯
WTO與國與國之間的自由貿易協定等等也導致這種情況產生
這其實是兩面刃
造成的好處就不多說了,例子也很多
好比我們可以買到全球各地的產品、或因為廉價勞動力或低成本生產出的較低價商品
負面效應卻是比較少談到的
舉個相當有名的例子,1994年美墨自由貿易協定簽訂後
導致美國相當多的製造業(汽車、電子、家電、自行車等等...相當多產業) 移至墨西哥
美國的工會雖然擁有相當大的力量(甚至有影響美國選舉的力量)
卻因為這樣國際間的自由貿易協定產生瓶頸
勞方無力在與資方抗衡,政府只能勉強呼嚨過去、也不敢給承諾
因為資方有相當的本錢「脅迫」勞工接受更低的薪資 (美國是沒有最低薪資限制的法令)
即便勞工接受了,但是資方大多仍遷往墨國設廠
因為他國工資太便宜了,又有稅率優惠、環保與勞工法規的限制又很低
類似的例子越來越多
WTO、以及最近南韓與美國的自由貿易協定
但還是要說,這本來就是兩面刃,簽訂國都會享受到好壞處
只是「自由貿易」不等於「公平貿易」
越來越的的討論是關注於
這樣的機制有沒有辦法顧及「相對弱勢者」
油價與稅率機制也是如此
樓上有人提到台灣經濟其實沒差到哪的程度的看法,我滿同意的
但是其實我們應該也要將更多重點放在相對弱勢群上
經濟發展程度不全然等同於貧富差距
就譬如說政府總喜歡喊口號表示稅收希望達到公平正義的原則
所以有一些依收入級距的課稅方式
但是有錢人也有很多資訊與能力避開很多要繳的稅
( 大財團可以設立一個基金會、或是蓋醫院、公共基礎建設等等的方式「節稅」 )
但是一般中產階級、平民階級都是誠實納稅 ( 這樣誰相信賦稅設計有達到公平正義呢? )
------
如果再把話題拉回「油價」
燃料稅不踩每年徵收,而是納入每次的加油,是不是才有達到「公平正義」的原則呢?
( 相信很多人的看法偏向這樣 )
少開少繳、多開多繳,也鼓勵搭乘大眾運輸 (不過大眾運輸系統在都市中比較完整)
(但是政府的稅收邏輯總很特別,
政府搞不好會覺得稅收一定短少很多,然後還有物流業、貨運業等等反彈)
只是愛看車 wrote:
日本、歐美國家
平均薪水均是我們的三、四倍
重點不是油價有沒有比人家便宜
是平均的消費能力還是偏低
政府若無法提昇國民所得
那就必需要有仰制油、物價的相關政策
是低...
舉個例...我弟在美國...餐廳裡面當服務生...
薪資多少?? 3000元美金/month...
當然這個是還沒扣掉稅...所得稅是多少我忘了..不過我記得蠻高的
但是即使這樣扣掉稅後也比他在台灣這個老哥做工程師每個月薪資高@@
在中餐廳當服務生耶...月薪USD$3000....
當然因為不同國家的國民所得收入水準不同物價指數也不同....其實不能這樣相比...
但是我覺得在國內一片漲聲中...唯一沒漲的就是各位的收入所得...
而其實這才是教人難過的.....
因為做的事情都相同...所投入的工時也相同(或許產值沒有增加,但是相對的企業成本增加了)
但是我們月收入所得等於減少了(因為物價上漲)
內文搜尋
X




























































































